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宋朝殺文官是比較少的,但並非沒有。

    宋朝與其他王朝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道主義。首先體現在政治上,就是“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宋代政治清明,以此為標誌。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代,而緊接其後的宋朝卻能開拓出三百年的人道主義政治,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這個奇蹟的奠基者便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大宋開國後第三年,即公元962年,宋太祖在太廟寢殿的夾室中秘密立一塊石碑,稱為“誓碑”,其中有三條誓文:其一是對後周柴氏家族不得加刑;其二便是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其三是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太祖皇帝立下規矩,以後皇帝即位時,必須到太廟恭讀誓詞,這份誓詞的重要性,遠在其他法律之上。

    皇帝手上有無限的權力,何以區區幾條誓文能約束三百年之久呢?主要是北宋前幾個皇帝都認真履行這一誓約,便形成一種政治傳統。北宋程頤在羅列宋朝超越前代的五件事中,就有一件是“百年未嘗誅殺大臣”。

    在王安石變法後,新黨與舊黨鬥爭激烈。在章惇、蔡卞等新黨當權時,曾想過置政敵於死地,宋哲宗當即批示:“朕遵祖宗遺志,未嘗殺戮大臣,其釋勿治。”可見宋太祖誓文的約束力是相當強的,歷代宋帝也是比較嚴格遵守的。

    當然,例外是有的,特別是在兩宋之交那段時間。

    在宋欽宗上臺時,宋室風雨飄搖,為了重整朝綱,宋欽宗發起了大規模的除奸行動。當時有六人被列入奸臣名單,分別是:蔡京、梁師成、李彥、朱勔、王黼、童貫。王黼最早遭到清算,他被宋欽宗流放後,刺死於途中。緊接著,李彥被賜死,朱勔被流放,梁師成被貶官後賜死。政壇不倒翁蔡京也未能倖免,被流放儋州,途中死於潭州。與蔡京同樣曾經權傾朝野的童貫命運更慘,他被宋欽宗下令誅殺。

    六奸中有四個被殺,不過,由於六人被認為是禍國殃民,當時殺了百姓是拍手叫好的。所以很人有人認為誅殺奸佞與太祖的誓碑相背。

    宋高宗時代是比較特殊的一段時期,由於宋高宗一直想與金議和,遭到主戰派的反對。他先是殺了上書的太學生陳東及名士歐陽澈,後來又殺了岳飛與張憲,造成千古冤獄。但是反過來看,歷代被冤殺的人多的是,何以宋代的岳飛能獨傳千古,成為神一般的人物呢?正是當時冤殺的現象少,嶽元帥之冤死所遭遇的同情,要遠超明代的熊廷弼或袁崇煥。

    除了高宗一朝外,其他皇帝時殺戮大臣是比較少見的。譬如說著名的“慶元黨禁”,對所謂的偽學奸黨的打擊,也不過是採取罷官、杖責、流放、造奸黨名冊這些溫和手段,絕少採用殺戮手段,固而宋朝黨爭頻繁,但沒有釀成東漢黨錮血流成河之慘劇。

  • 2 # 崇禎朝內閣首輔大學士

    不殺文官不是因為趙宋皇室開明,而是皇權受到了嚴重製約。

    文官當權的好處,是政局比較穩定,皇帝的人身安全也比較有保障。西漢和東漢中後期的外戚政治都比較血腥,還動不動就廢立甚至殺掉皇帝。唐朝確立了科舉制度,文官勢力逐漸大起來,獨立性也強了。情況相對好一些,武將只好在地方上搞割據,無法掌握中央政權。宋太祖趙匡胤經過反思,發現軍權交給武將和太監都不穩當,繞來繞去還是交到了文官手裡。結果就是宋朝皇帝除亡國之君外,位子都比較穩,個個得了善終。

    但是文官集團絕對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掌握軍權後,皇帝說話就沒有分量了。宋朝是文人士大夫的天堂,皇帝不殺文人——不全是不想,而是很難做到。有時候皇帝想要殺誰,會被官員們直接駁回,說“這是本朝傳統”,你的命令我不執行!皇帝也只能乾瞪眼——軍權被文官集團掌握,不敢跟文官集團有太大的衝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克01 PHEV和VV7 PHEV如何選,現在是入手混動的時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