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核聚變反應,需要足夠的溫度和壓力。

    只有足夠的溫度與壓力才能令原子核破壞之間的斥力而合併形成較大的原子核。

    地球質量不足,自身重力無法壓縮,也就達不到溫度與壓力的條件,顯然就不能聚變。

    就如氫彈一樣。氫彈爆炸需要人工製造原子彈的裂變反應,產生的核爆炸才有足夠高的溫度與壓力,在短暫瞬間達到氫聚變的條件。但是因為質量不足,不能將原子核似恆星內部一樣束縛在狹小密閉空間中持續進行聚變反應。所以氫彈也就是那麼一瞬間的爆炸,之後就被釋放的能量推散開去。

    宇宙中質量最小需要達到太陽的0.08倍才能成為真恆星,進行持續核聚變,這個最低質量要求是木星80倍,而木星質量是地球318倍,所以地球需質量增大24000倍才具備成為恆星的基本要求。因此地球成為恆星進行聚變是不可能的。

  • 2 # 以靜息波瀾

    地球將來要成為宇宙的京都!因為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會與人類同住在這個被更新(即:在創造)的地球上,上帝是“自有永有”的上帝。你說它會不會成為恆星呢?

  • 3 # 蛋科夫斯基

    不可以吧。沒啟動聚變的條件,也沒大量氫元素。

    我們已知能啟動聚變的恆星,質量最小也是十分之一個太陽的質量。這樣才有足夠的引力壓縮氫,啟動核聚變。

    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那麼把3萬個地球攢到一起能變恆星嘛?還不行。地球上沒有足夠的氫元素來啟動聚變。別的元素就不能聚變嗎?能,但是需要更多更多的能量,那麼需要更大引力來壓,即使太陽這樣的質量肯定不夠。而且到鐵元素之後,聚變釋放的能量就小於吸收的能量了。

    所以地球想變恆星基本上沒戲。

  • 4 # 來看世界呀

    核聚變是宇宙很普遍存在的一類現象,所有的恆星內部都進行著狂暴的核聚變,伴隨著猛烈的能量釋放。地球內部雖然溫度也很高,但卻只是核裂變產生的熱量。

    核聚變是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中自發發生的,等離子體元素核在高溫高壓下,核之間發生強烈的碰撞,形成新的元素核,伴隨著能量損失,損失的質量就被轉化為了能量。地球內部也有6000℃左右的高溫,但是距離核聚變所需要的1000萬攝氏度以上的溫度還遠的很,內部壓力也達不到,因此地球內部是不可能發生核聚變反應的。

    地球內部的熱量據分析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地球形成過程中的撞擊,熱量被封存在地球內部,一部分來源於放射性物質核裂變,也伴隨著質量損失和能量釋放。行星想要變為恆星就得不斷的吸收物質,達到至少80被木星的質量,而木星質量是地球的千百倍,太陽系已經沒有那麼多物質可以被吸引,絕大部分物質都被太陽吞噬了。

    不過,人類可以利用核聚變,模擬恆星內部核聚變發生的條件,使核聚變反應高效、可控,就是“可控核聚變”,那將在未來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能量供應方式之一。

  • 5 # 維觀說話

    地球的壓力和溫度不具備持續核聚變的能力。主要是引力不夠,就算給地球一個高溫高壓的啟動環境,讓地球發生一次大面積核聚變,但因為引力太小,爆炸後壓力馬上就又會回到原來水平,核聚變就會停止。

    而太陽就不一樣了,太陽有強大的引力,壓力能夠始終保持在核聚變條件之上,因此可以持續進行核聚變。

  • 6 # 擦肩而過的世界

    地球不可能發生核聚變而變為成恆星,氣態行星木星目前不可能被點燃發生氫核聚變反應成為恆星。因為太陽系燃燒物質99%都被太陽強大引力吸入參加核聚變反應,所以除非大規模太陽發生爆炸,太陽內部燃燒物質被氣態木星引力吸入才能點燃氣態行星木星氫核聚變反應成為恆星。目前為止只有起過氣態行星類似木星80倍為界線稱為褐矮星,當超過這個氣態行星質量內部高溫高壓就會發生氫核聚變反應發光發熱成為恆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左輪”手槍為什麼叫“左輪”呢?是音譯還是有什麼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