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焦廣德

    在皖南廣德市楊灘鎮有個古老的村落——琳塘村,村子座東面西,村後是一片丘陵崗地,在這個小山村的陳氏家族上曾經出現兄弟兩個“大人物”:陳惇、陳錫。

    陳惇,乾隆庚申(公元1740年)舉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赴閩南任職,先後在濱海、寧化、福寧、漳浦、泉州等地任少卿、判官、縣守。其人為官,盡心盡力,鞠躬盡瘁;其人為事,樂善好施,有口皆碑;其人為孝,憚慮遠行,兄弟連根。“奔母喪,哀毀骨立。聞弟錫訃,一慟成疾。又好施予,族鄰鹹感其惠焉!”

    陳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那個年代考個進士可謂難於上天,清時是三年考一次,全國每次中進士不到300人,陳錫是年殿試總中213人,其名列第96名。官至清代工部營繕司主事,遺有《桐溪詩稿》1冊。

    憶昔髫齡發垂肩,牽衣索果親膝邊。由於幼年喪父,陳惇、陳錫兄弟對於母親的孝道遠遠超乎其他人,這種大孝同樣體現在陳錫身上。當長兄陳惇遠在南國,家中老母無人照料時,已為京官工部營繕司主事的陳錫依然辭官,回到家鄉年邁的母親的身邊,悉心照料,寸步不離,專門伺候,期間,為了讓病榻上的老母親開心,陳錫直到老母親染病不治而去,“以母老乞歸,色養備至”。遺憾的是陳錫再也沒有回到原任崗位上去。

    地老天荒有盡時,此情此痛終無已。陳惇遠離家鄉效命,時常想念家中的寡母,曾親手寫下《反哺辭》十二章,以示孝心。當遠在千里的母親逝世的噩耗傳來時,竟悲慟萬分,不能自已。

    男兒果善養親志,何必高車駟馬駕。在古代陳惇、陳錫兄弟雙雙金榜題名、效命朝廷更是難能可貴、鳳毛麟角了。這也足以證明琳塘一帶鄉風、民風之淳樸和陳氏家風的嚴謹,不然的話,單憑陳氏兄弟的才學品行,沒有良好的教育也是難以跳出農門、飛黃騰達的。陳錫“棄官孝母”,在當時歷史環境下忠孝不能兩全情況下,陳錫斷然選擇了“盡孝”,雖空嗟千古,但對於他卻無抱憾終身;陳惇心存孝道,為國而選擇了“盡忠”,雖難能可貴,但對於他來說也是無奈之舉。

    人生到此復何求,惟有相隨地下游。陳錫、陳惇墓地位於楊灘鎮花裡埠大沖裡附近的崗巒上,佔地約800平方米。為清代中期墓葬。墓前各立兩對拴馬石,高60釐米。兩墓已坍塌。封土流失,四周荊棘叢生。

    如今,楊灘鎮燎琳村(梧溪村與琳塘村合併而成)正在積極打造省級美麗鄉村,擬以陳惇、陳錫的孝道為主題,建立惇錫廊亭,以豐富美麗鄉村的文化內涵。當前廣德市正在建立全國文明城市,重溫陳氏兄弟孝敬老母親的故事,發揚我市優良傳統文化,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作者:徐厚冰)

    【延伸閱讀】

    陳錫,字箐莪,號桐溪。乾隆丙戍進士,授工部營繕司主事。六歲喪父,哀痛如成人,比長,好讀書,得官,以母老乞歸,色養備至。母偶有怒,錫輒牽衣索果為小兒狀,母為開顏。其至性有過人者,未幾以疾卒。生平喜遊,所至題詠,說者謂有建安風骨,其友濮陽模為其輯遺稿,名《桐溪集》。”

    陳惇,字九敘,號厚堂,乾隆庚申舉人,丙戍挑發閩省。閩濱海阻山,夙號奸藪,初令古田,調寧化,地接清流之董家嶺,積匪之窟穴也,擾害七邑,惇至,悉擒置之法。邑多虎患,禱於神作檄驅之,虎遠去。擢判福寧,署漳浦縣,有孫、蔡兩巨滑素豪橫,孫爪牙尤眾,前令不能捕,惇計獲殊之,蔡亦問戌,邑賴以寧。乙巳以本缺裁,移駐泉州蚶江,會大軍進剿臺匪,兵弁、軍裝、糧餉率由蚶江渡臺。然系新立,航舶甚少,惇經理一年,濟運無缺,及凱旋,署興化郡,仍攝篆興糧蚶江,竟以積勞卒。其赴閩也,以母裘憚遠行,弗克迎養,作《反哺辭》十二章。

    參考資料:一、陳曉明《琳塘考古之二》,致謝||二、《廣德州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lan主要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