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隹谷

    的確如題中所言,鍾繇的《薦季直表》看起來與他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同《宣示表》就有很大區別,相比而言《薦季直表》更顯古拙。臨習這個字帖,要注意其單字的扁方形態、左小右大結構和隸書筆意等。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這個帖不如《宣示表》規範和嚴謹,應該結合《宣示表》臨習

    《薦季直表》同《宣示表》應該書寫的年代有所差異,可能宣示表稍晚一些,《宣示表》更端莊、規範,章法佈局方面也更成熟。但《薦季直表》比《宣示表》靈動、醇樸,在學習時應該互相借鑑,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二、據說《宣示表》是王羲之臨本,可以兼學王體小楷

    現在存於世的《宣示表》是王羲之的臨本,王羲之的小楷應該利益於鍾繇筆法,比如他的《黃庭經》就有很多地方同《薦季直表》筆法和字的結構相同,所以,學習《薦季直表》可同時學習王羲之的小楷。

  • 2 # 80後書法愛好者凱文

    我說說我的感受,薦季直表隸書風格比較明顯!提按和大小都很自由,寫的的時候可以自己感受這種節奏的變化和律動,能體會到魏晉時候的氣息,從藝術性的角度,薦季直表要比宣示表要高!

    下面是我臨的,也跟你一塊分享和探討!

  • 3 # 愚言7

    鐘太傅的幾個帖子差異都很大,原因不外以下幾點:一是楷從隸轉化初期在不斷摸索中,變是常態,尤其是作為開創者的作品不同時期(何況鍾傅又如此長壽像王寵早早就掛了)風格變化會更大一些;二是書寫材料的問題,如寫在絹帛等織物上的,隨著漫長歲月裡不斷展玩丶未及時託裱與反覆揭裱過程中經緯線的紊亂而造成墨跡變形;三是前面朋友講到的臨本和真跡相雜,而臨帖有意臨之法,逼肖是不講究的,董文敏就常幹這事兒。

  • 4 # 千年蘭亭

    鍾繇流傳下來的碑帖雖不多,但幾件作品卻各具特色,略有差異,這一方面表明鍾字也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另一方面也許與流傳過程有關,其間摹寫、翻刻等,都會導致其失真。

    其中據傳是王羲之所摹寫的《宣示表》最為工穩,《墓田丙舍帖》最為流動、秀麗,已接近行書,而《薦季直表》則最為古樸自然。

    此帖雖為小楷,但氣息高古,對後世雄健書風產生很大影響。

    《薦季直表》已逐漸脫離隸書橫畫左右舒展、蠶頭燕尾的特徵,增加了點、撇、捺、鉤的新型筆法,強調筆勢四面出鋒及線條內部氣息。

    《薦季直表》是真正意義上的楷書,此前碑版雖有楷意,但不能算作成熟體勢的楷書,故此帖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

    臨習此帖須注意:

    1、此帖線條略帶隸意,橫向線條的左右走勢相對明顯,不可用後世成熟楷法書寫。

    2、用筆不可過於刻板,可摻入行書筆意,體現其古樸之外的靈動。也可融入魏晉殘紙的書法韻味。

    3、其結構逐步擺脫隸書結體模式,字形結構處於探索階段,並不十分成熟,顯示出幾分樸拙,臨寫時應清楚其古樸的姿態即出於此。

    4、點畫多變、天然,是此帖特點之一,其點畫或如朝露,或如墜石,或如蠶食桑葉,或如鳥啄林木,或如魚翔淺底,或如鷹擊長空,臨習時尤其要注意玩味與感悟。

    可惜的是,如此優秀的一件作品,在流傳千年後,清末因八國聯軍的入侵而流落民間,最終一小毛賊盜走後埋於地下而毀滅。悲哉!痛哉!

  • 5 # 忞廬

    建議學鐘的話學《宣示表》《還示表》以及《墓田丙舍帖》,《薦季直》一直有爭議,且就風格來講並不能代表鐘的水平,剛提到的幾個可學性更高,也更有利於後面的風格變化以及後期如果換人,也更利於轉化。且個人覺得隸意並不是要做一個雁尾等隸書感覺的東西出來,而是寫楷書時候對隸法的不經意表現,薦季直稍微刻意了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敗龜板有哪些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