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給個老婆餅

    《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是一本傳世名作,很多朋友瞭解它是從改編的電影中看到了人性的黑暗和人性的救贖。在看書之前,我看了作者斯蒂芬·金的簡介,沒想到他是一個恐怖小說作者,我就在想書中營造的氛圍,應該會比電影中黑暗很多,不過和看完電影一樣,我的心靈依然受到了震撼,肖申克的恐怖之處也許也只有像斯蒂芬·金這樣的恐怖小說家才能表現出來,從來沒有一間監獄能讓我們這樣害怕。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這是電影版中的經典臺詞,我看完後就立馬去圖書館找來原著閱讀,內心的震撼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書中以第一視角對安迪的觀察,逐漸與他成為朋友。主角雖然被關在監獄,但卻關不住他自由的渴望,與本身閃爍著的,自由的光芒。首先還是要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小說的背景是上個世紀30年代,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殺而被錯判為無期徒刑,在肖申克監獄,飽受了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但是,安迪並沒有向命運低頭,經過20多年的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從500碼的汙水管道中爬了出來,獲得了新生。也許你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你一定聽說過它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它不是你閒暇時一手拿杯可樂,一手捧一桶爆米花來消費的娛樂電影;而是可以在你面對失意,處於低谷時安慰心靈,撫平傷痛,給予自信,再次向前出發的勵志影片,它讓我的心靈在希望的引領下堅強成長。

    肖申克不是電影中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一座人間地獄,那裡使人對自由、對生命失去希望,無時無刻不侵蝕著人的心靈。而主人公安迪卻是一個異類,他原本是一個生活富裕的銀行家,因為法院的誤判,他含冤入獄,監獄裡面的所有“老人”都告訴他要安心地待在這裡,要聽話。即使魔音繞耳,但是他沒有放棄,用自己的信念保衛了自己的自由與生命。他是那所監獄中最老的犯人,當他在耄耋之年出獄時,發現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這使他陷入抑鬱的迷潭中不能自拔,最後選擇了自殺,我覺得這才是世界帶給人最大的悲哀。電影中這樣說:“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這就叫做體制化。”一個人在習慣了被統治後放棄了反抗,放棄了自由,而當你脫離統治後你反而會不適應,會迷茫無助,最終可能會使你放棄生命。

      正如安迪自己所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從不消逝。”由此我想到那頭踩著垃圾上去的驢,就像安迪說的“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黴運總是漂浮的”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這個世界不在乎你是踩著金子上去,還是踩著垃圾上去的。而事實上,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

    安迪作為囚犯中的異類,在牢獄裡從來都是自由的追尋者,這樣可貴的思想不禁讓我們深思,是 否我們也被社會的規則禁錮,與肖申克的囚犯們一樣被“體制化”了,忘記了那份本該屬於我們的,最美好的,生來就帶著的,對自由的渴望。自由不應該被人們遺忘,因為它永遠沒有被人們遺忘的理由,這樣可貴的思想也永遠沒有被人遺忘的理由。正如同小說中所說的:“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著自由的光芒。”我們身上,也閃爍著自由的光芒。

    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但它可以喚醒一顆被晦暗侵蝕的心,用闌珊篝火照亮心中晦暗的幽徑,那就是——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苔蘚牆養護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