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吳應熊:吳三桂長子,吳三桂在誅殺南明永曆皇帝以後,清廷命其永久鎮守雲南,但其勢力強大且為前明降將,因此深為清廷忌憚。為了牽制吳三桂,多爾袞決定採取“質子外交”辦法,做媒將皇太極之女——和碩建寧長公主指婚給了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順治十年,孝莊太后親自主婚,為建寧長公主和吳應熊完婚,並予以高官厚祿。但實質上,吳應熊就是清廷用來要挾和控制吳三桂的砝碼。

    不可否認,吳三桂在康熙十二年舉起大旗,提出“興明討虜”的口號,正式發動對清朝的叛變是直接導致吳應熊被清廷處死的原因所在,但能否因此就說吳三桂將吳應熊送上了死路呢?個人認為,並不能!

    首先,在吳三桂決定舉兵造反之前,他曾派人秘密潛入京城,準備將吳應熊和其子接回雲南,這說明吳應熊在京城被留作“人質”的做法對吳三桂還是相當有牽制作用的!而且,這也能說明吳三桂心中對於吳應熊還是相當在乎的,不會主動將吳應熊送上死路的!

    但是,吳應熊拒絕了跟使者返回雲南的要求,只是將自己的嫡長子吳世璠交給使者帶回了雲南吳三桂身邊。同時,將康熙皇帝在削藩方面的具體措施告訴了使者,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透過控制吳應熊,牽制遠在雲南的吳三桂,迫使他接受削藩而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此時吳應熊選擇返回雲南,那麼清廷勢必會提前知曉吳三桂準備舉兵造反的謀劃,也就會早早的做出軍事準備。吳應熊知道自己留在京城,可以裡給吳三桂更充足的造反時間和造反先機;但吳應熊剛知道一旦吳三桂舉兵造反,等到自己的就是死路一條;吳應熊自願選擇路在京城,是用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幫助吳三桂完成自己的大業。

    所以,吳應熊是死只能說是自己的選擇,而並不是其父吳三桂促成的!

    另外,吳應熊在估計康熙皇帝對自己的處理意見時,明顯是估計錯了。

    吳應熊之所以在明知道其父吳三桂決定造反的時候,拒絕返回雲南,很大程度上也因為吳應熊覺得康熙皇帝不會對自己痛下殺手。原因有三:

    1、吳應熊和建寧長公主的婚姻是孝莊太后親自主婚的,孝莊太后對吳應熊一直挺好,吳應熊很可能覺得康熙皇帝會念在孝莊太后的面上,饒自己一命。

    2、建寧長公主乃系皇太極皇十四女,雖然為庶妃所生,出身不好,但其畢竟是順治皇帝親封的和碩長公主,乃系康熙皇帝的姑姑。吳應熊錯誤估計了康熙皇帝看待親情的態度,他認為康熙皇帝會念在自己姑姑的面子上不至於痛下殺手。

    3、吳應熊認為康熙皇帝不會除掉自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認為康熙皇帝會留下自己,將來作為自戰場上要挾吳三桂的籌碼甚至逼迫吳三桂投降的條件。但是康熙皇帝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吳三桂既然能夠不顧其子吳應熊的死活而毅然選擇造反,將來吳應熊更不會形成對吳三桂的牽制。為了懲罰吳三桂,也為了強調清朝統治階層對叛亂的態度,康熙皇帝在朝臣建議下,決定處死了吳應熊和其次子吳世琳。

    4、吳應熊在拒絕返回雲南的同時,將自己的嫡長子吳世璠交給了來接自己的使者,送回了吳三桂的身邊。這說明吳應熊深知吳三桂造反自己稱帝的野心。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已經62歲高齡,所以他造反建立的皇權基本屬於給後人謀福。吳應熊將其嫡長子送回雲南就是給吳三桂一個傳承皇位的交代,他對於吳三桂的使命和責任已經完成。

    所以,不論從哪方面說,吳應熊的死雖然是吳三桂造反直接造成的,但吳三桂並沒有將其送上死路,最起碼主觀意識上並沒有!

  • 2 # 藍光寒

    為了保全自己以及自己身後的家族利益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兒子,吳三桂出身遼西將門,是李成梁家族沒落後崛起的一股新的將門勢力,所以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自己而是一個利益團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款便宜點,價效比高的手機,有沒有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