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孟浩然的表哥

    五大總統各有特色。袁世凱大總統南北議和締造民國;黎元洪大總統兩次就任於危難時刻;馮國璋大總統懲前毖後;徐世昌大總統左右逢源;曹錕大總統縱橫捭闔。

  • 2 # 青年史學家

    北洋政府存在的短短16年時間裡面,總統、總理如走花燈般頻繁更換,其中當過北洋政府總統的有6位(其他如攝政內閣,安國軍政府大元帥如果算在內的話則有15位之多,平均一位也就做一年而已,為什麼北洋政府的最高元首會更迭如此頻繁呢?

    當然,從每一位總統的就職情況來看,各有各的原因,每一位離開總統職務的人都有其不同的原因,袁世凱失去總統職務是因為得病而亡,皇帝做不了本來想繼續做總統的,但是並沒有能夠實現,尿毒症使其很快病亡。

    接袁世凱班的黎元洪和馮國璋都是因為政爭而失去了總統職務,其後的徐世昌雖然在位時間比較長,接近四年,但是最終還是因為政爭而被迫讓位。黎元洪在1922年到1923年曾經短暫復出過,不過最終還是因為政爭而出走,後來的曹錕透過賄選當上大總統後,其合法性本來就存在問題,所以1924年被馮玉祥解除了總統職務。北洋政府最後一位領導人張作霖則是在回東北的途中被日本人炸死,自此之後,北洋政府就瓦解了。

    雖然各位北洋政府時期的領導人有不同的離職原因,但是有一些共通的因素也是導致他們很快離職的導火索。北洋政府從建立之初就是一個弱勢的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和軍力,各省稅收通常會截留大部分,而北洋政府也沒有自己的常備軍,這樣所導致的結果就是北洋政府的政治極易受到軍閥的影響,在北洋政府時期,軍閥經常會聯合組成督軍團來干預政治,而北洋政府同時還會受到外國公使團的影響,所以在這樣一種沒有任何自主權的情況下,北洋政府當然不能自主決定自身的人事任免。

  • 3 # 歷史深度揭秘

    這個問題我曾經深刻的思考過,最終的結論就是誰有錢和誰有兵力就可以當上總統,在袁世凱去世後,民國的統一環境已經被打破,但剩下的軍閥都迷之自信,認為自己就是下一任總統。於是大家誰也不服誰,互相爭奪權力,正所謂風水輪流轉,這就導致了誰有本事誰當總統或者其他軍閥都同意才能就職總統的一幕。

    在袁世凱死後,黎元洪就任了第二任總統,當時的軍閥剛剛分開,自己的勢力範圍還沒有鞏固,軍閥之間也互相提防,這就讓黎元洪撿了一個便宜,可以說他沒權沒勢,全靠自己的資歷混上了總統。其他軍閥的利益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也根本不聽總統的,這讓黎元洪基本就做了一個名義上的總統,毫無權利可言。

    一段時間後,直系崛起,兵強馬壯,可以單挑任何一個軍閥了。於是,直系首領馮國璋理所應當的當上了總統,黎元洪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給你當,你厲害,我下臺,就這麼簡單。又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他軍閥也崛起了,大家都厲害,你馮國璋為什麼當總統?其他軍閥一聯手。馮國璋就下臺了,那麼大家實力都差不多,誰當這個總統又成了一個問題?於是,決定找一個和之前一樣的黎元洪,大家互不干涉,誰也別想當總統,擁有和黎元洪同樣情況的徐世昌順勢上臺。

    後來,同樣的情況再次出現,只是換了一個人,直系的曹錕憑藉自己的拳頭當上了總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以後的民國總統一直按照這樣的規律輪換當選,要麼是靠拳頭上臺,其他人根本不敢和你爭,要麼就是不屬於任何派系,又是北洋的元老級人物,這樣的規律一直延續到軍閥時代結束。

    在那個時代,不說那些靠資歷當上總統的人,就算你是憑實力當上總統的,那又怎麼樣呢?其他軍閥依然不聽你的,你只是得到一個虛無的稱號罷了,一方唱完一方喝,能堅持到最後的又有多少呢?大家怎麼看?你們覺得這個總統應該當嗎?

  • 4 # 絕筆歷史

    北洋政府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統就是袁世凱,而北洋政府也可以說是袁世凱建立的,在清帝退位後,北洋政府成了當時中國的合法政府。

    而北洋政府其構成大多數為軍人,其中派系眾多,在袁世凱活著的時候,他們大多都畏懼袁世凱,所以北洋政府還是比較穩定的,但袁世凱死後,卻亂成一鍋粥。

    在袁世凱死後,首先就出現了府院之爭,總統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不和,最後段祺瑞武力倒黎,黎元洪電召張勳,卻沒想到張勳上演了一場復辟的鬧劇。而在這之後,北洋政府又開始了混戰時期。

    因為北洋政府下有三大軍閥派系,分別是張作霖的奉系,曹錕的直系,段祺瑞的皖系。先是直奉聯合起來倒皖,後來曹錕當總統了,直奉又進行了兩次大戰,之後張作霖又進入北京城執掌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總共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總統、總理卻是換了不少,我認為這最大的根源還是在於當時軍閥的獨立,使得政府沒有權力,而有兵便可以掌權,使得軍閥陷入了混戰,所以在那個時期,除了袁世凱,北洋政府誰都幹不長總統。

  • 5 # 冥之蝶

    北洋政府的總統並非都幹不長,準確來說是第一任總統袁世凱死後,之後的繼任者都幹不長。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正式大總統,標誌著北洋政府正式形成。1916年,袁世凱搞帝制失敗後病死。這個任期不能算短,接近滿一屆任期。

    袁世凱上臺,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北洋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是他一手締造的,以他為首領。在這個軍事集團裡,袁世凱的個人意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袁世凱搞帝制,是想仿德國和日本的君主立憲,但是遭到了全國抵制。他死後,北洋軍事集團群龍無首,很快陷入了分裂。比較大的派系就是直系和皖系,另外東北的奉系也開始崛起。作為中央的北洋政府就成為了軍閥爭權奪利的舞臺,誰能成為北洋政府的主人,取決於彼此之間的實力消長。

    北洋政府的實際主人很多時候不是總統,除了袁世凱,之後正式具有總統頭銜的只有四位,分別是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和曹錕。而四人之中,黎元洪和馮國璋均為副總統繼位,只有徐世昌和曹錕是國會選舉出來的正式大總統,雖然是暗箱操作的產物。

    袁世凱搞帝制失敗後,恢復了總統制,他病死後,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黎元洪繼任為大總統,恢復國會。但是北洋政府的實權掌握在國務總理段祺瑞手裡。雙方矛盾重重,段祺瑞利用張勳趕走了黎元洪。此時的副總統馮國璋為代總統,身為直系首領的馮國璋自然無法容忍段祺瑞把持內閣,雙方劍拔弩張。最終段祺瑞暗中操縱國會,選舉了徐世昌為正式大總統。徐世昌並非軍閥,也無力和段祺瑞爭權。

    但是直系並不甘心,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直系聯合奉系打敗了皖系軍隊,逼迫段祺瑞下臺。直系曹錕、吳佩孚成為北洋政府的新主人。奉系不滿直系獨佔中央,引發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果奉系戰敗,直系獨大。

    勝利的直系先逼徐世昌下臺,讓黎元洪覆任,接著又逼走黎元洪。然後曹錕透過賄選的方式,當選為正式大總統。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戰敗,曹錕下臺。此後北洋政府再也沒有正式選舉的大總統,總統職權大多時候被變換如風雲一般的內閣總理代為行使,一直到北洋政府消亡。

  • 6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北洋政府說白了就是北洋軍閥的政府,有兵就是草頭王。整個北洋政府一共才17年,卻分為袁世凱統治時期、皖系軍閥統治時期、直係軍閥統治時期、奉系軍閥統治時期4個階段。

    袁世凱統治時期算是政治最穩定的時期,國家還比較和平,中央政府還有一定的權威能掌控全國。可惜1915年袁世凱稱帝毀了一切,初生的民主制度遭到破壞。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逝,北洋軍閥徹底分裂,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接連登場,北洋政府進入最混亂時期。從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屆內閣,14任總統。

    雖然北洋政府先後出臺過五部以“三權分立”為基本原則的憲法,但軍閥混戰使民主成了一紙空文。民主法治沒有深入人心,哪方力量大說話就好使。誰能打敗各路勢力掌控北京,誰就能用自己的人當總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麵粉增筋劑、改良劑和增白劑等是化學制劑還是小麥本身的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