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jtlcmk
-
2 # 歷史茶樓
前蘇聯是二戰後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國力方面比肩美國的超級大國,巔峰時期在某些方面還強於美國。冷戰時期與美國開啟軍備競賽,使蘇聯投入大量財力人力研究出許多先進的科技裝備,有許多科學技術是屬於超時代發展的黑科技,我列舉幾個代表性黑科技給大家參考下。
一、“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想必熟悉軍事裝備發展的朋友都聽說過大名鼎鼎的“裡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此地效飛行器長度達一百多米,翼展寬度四十米,起飛重量五百多噸,比一般大型運輸機都大的多。作為蘇聯海軍最特別的“軍艦”火力方面為十分強大,裝備六枚重型反艦導彈可摧毀數艘一萬噸以上的大型軍艦,不過,裡海怪物明顯的笨重,生存率低的缺點讓它被時代所淘汰。
四、k7重型轟炸機美中國人將這款轟炸機形容為:世界上最無情的終極武器、空中戰列艦。這款重型轟炸機翼展長度五十多米,高度有十層樓那麼高,最大載重四萬千克,可以最多攜帶十枚大當量核彈。一架此型轟炸機的作戰能力就足以消滅一個國家,被稱之為北約的噩夢,原計劃生產五十架,後因蘇聯解體,該型轟炸機發展計劃隨著流產。
五、“信鴿”重型直升機米12“信鴿”重型運輸直升機,是蘇聯上世紀60年代所製造的,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雙旋翼直升飛機,兩翼分別帶有一個螺旋槳,每個直徑達到35m,當他們旋轉起來,這個個寬度超過了波音747,比一些中型客機都要大,現在的米26在它面前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到底有多大,可想而知。
結語:前蘇聯存在的幾十年裡發展出許多讓人歎為觀止的黑科技,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過蘇聯畸形的發展道路使之失去了民心,讓一個偉大的共和國解體,成為只能在歷史書上才能瞭解的國家,十分悲哀。
-
3 # 靈魂使者
在人們的印象中,美蘇冷戰時期,蘇聯軍備對標美國,什麼都想不比美國差,什麼都要超過美國,這就是所謂的軍備競賽。
但是兩個超級大國劍拔弩張的軍備競賽最終拖垮了蘇聯,美國卻安然無恙,越活越滋潤。
不管怎麼說,蘇聯的政治體系是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可以不經過國會撥款,不搞嚴格預算,適合戰時動員管理,在國防方面,只要窮兵贖武捨得投入,也能為全世界人民奉獻出層出不窮的軍事黑科技,讓我等在蘇聯解體後,還可以在這裡津津有味地品味。
蘇聯曾經是全球軍力駭人的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核大國,蘇聯的核彈存量比美國的還多,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
一、恐怖到能把人類毀滅的核彈
大伊萬氫彈計劃設計為當量是1.15億噸當量,後來覺得這樣的當量威力太大,害怕把地球擊穿了,就把當量減去了一半。
但即便如此,已經威力大得驚人,大約相當於3850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
這樣巨大威力的核彈,足以把人類打回到石器時代。
所以說,當中情局向美國高層轉交有關沙皇炸彈具體資料的情報後,美國總統肯尼迪當天就失眠了,第二天醒來他依舊驚魂未定,喃喃自語:瘋了、瘋了,赫魯曉夫瘋了。
赫魯曉夫沒有瘋,他知道這樣威力的炸彈一旦扔出去,人類將萬劫不復,數以萬億計的生命將會瞬間消失。所以赫魯曉夫下令停止生產,當時一共生產了兩枚。
除了試爆的一枚,只有一枚健在,還不允許準備部隊,因為這麼重的傢伙,怎麼投出去也是難題。
儘管這樣,也足以讓西方國家戰戰兢兢的了。
二、末日核潛艇
它是蘇聯解體之前,蘇聯海軍告別之作,因為它是蘇聯建造的最後一型戰略核潛艇,也是"德爾塔"級中的最後一型。它的艦艇寬11.7米,排水量11700噸,航速19節,水下航速為24節,可以在水下450深處自由航行。它可以搭載16枚SS-N-23"輕舟"(R-29PM型)潛射彈道導彈,4具533毫米魚雷管,載18枚53-65K型魚雷和SS-N-15型反潛導彈。
為什麼叫它“末日潛艇”,因為該級艇是蘇聯領導人親自下令研製開發,是為美中國人量身定製的。
也就是說,該潛艇是為美中國人準備的禮物,以攻擊美國本土為主要使命。
該潛艇裝備了當時蘇聯最先進的潛基彈道導彈,它在太平洋水域發射的話,完全能秒殺、真的也就是瞬間摧毀美國領土的全部重要戰略目標,或者一次性毀滅美國十六個州。
該級艇先後建造了7艘,1981年開工建造,1985年下水服役,最後一艘則於1990年開始服役。
最叫人瞠目結舌的是,在被稱為"末日彩排"的軍事演習中,負責演習的薩里尼科夫少將一聲令下,末日潛艇上的16枚"輕舟"導彈以間隔14秒的速度相繼竄出水面,整個過程僅用224秒。
假如他們對美國本土發動攻擊,毀滅美國十幾個城市只須不到四分鐘。
蘇聯還有一個把美中國人嚇尿的黑科技,那就是鯊魚級核潛艇。
不過蘇聯人對外從不承認,因為這是自己手裡的終極大殺器,打算在關鍵時刻一艇定乾坤的。
因此,鯊魚級核潛艇一直是在非常神祕的狀態下研製的,因為小說《獵殺紅色十月》發表,它才被揭開神祕面紗。
鯊魚級核潛艇是真實存在的,是在蘇聯的某神祕船廠悄悄建成的。
資料顯示,這個被傳為"海中怪獸"的鯊魚核潛艇,長度為170米,可以攜帶比廣島原子彈多146倍當量的192枚核彈頭,能同時摧毀敵方60個左右的城市。
鯊魚級潛艇——在開發階段曾被稱為"941工程",蘇聯領導人把它作為海上核威懾的基礎。
鯊魚級潛艇被設計成可以在北極圈以北地區活動的核潛艇,因為這些地方很隱祕,不容易被美國發現,而且在北極圈附近的蘇聯空軍和海軍可以為這些核潛艇提供有效保護。
這些潛艇採用了能夠衝破極地冰層的加固艦身、有助於在冰層下浮出水面的大儲備浮力以及可避免與冰塊發生碰撞的遮蔽式螺旋槳。
三、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導彈。
前蘇聯還有一個黑科技是令人恐怖的,那就是R-39"鱘魚"導彈。
這種導彈的射程遠得驚人,可以從蘇聯的北極基地打到美國境內任何一座城市。
R-39"鱘魚"導彈彈長:16米,彈身直徑:2.4米,彈重:3.5噸,使用的是慣性制導系統,起飛時重量為90噸,理論射程為4480海里,投擲重量高達2.5噸,核彈當了為24噸,相當於15顆左右廣島原子彈的威力。
"鱘魚"潛射彈道導彈是2排設計,一共有20個導彈發射井組成。
前蘇聯繼承了沙皇帝國的高大、威猛,研製出大而駭人的戰略武器,以上只是冰山一角。
無須諱言,這些武器給世界和平帶來了巨大威脅,幸虧蘇聯解體,這些武器大多都銷聲匿跡或者失去了殺傷力。
-
4 # 小李子說史
蘇聯的航空機炮
vya-23機炮
二戰蘇聯使用的一種航空機炮,主要裝在伊爾2攻擊機上,產量64000多,擁有相當好的效能。作為一款23mm機炮,初速905m/s,動能約81000J,是普通的20mm機炮的2.5倍以上,是12.7x99mm彈的4.5倍,無論是初速還是動能在二戰同級別的機炮裡都算是相當優秀的,要知道同時期日本還在解決初速600m/s小便彈道的99-1機炮的問題了。而重量僅有68kg,僅僅比德國的mk108“榴彈發射器”重了10kg,但是動能卻是其1.7倍,雖然口徑小了些。射速550-650rpm也是不錯的數值。在二戰量產的機炮裡算相當優秀的還能產量如此巨大。後來德國的mk103機炮雖然彈頭重和動能都是vya23的1.5倍,但是重量卻達到了2倍以上(145kg)。在20-30mm級別的機炮裡,vya23將不錯的殺傷力,絕佳的初速,較輕的重量,優秀的射速集於一身。
Gsh301機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金屬利用係數”這個詞,gsh301的金屬利用係數為88kW/kg,是現有的航炮中數值最大的。(金屬利用係數大概就是每秒輸出彈丸的功率除以機炮重量)這得益於gsh301極輕的重量和高射速。作為一門30mm機炮,重量僅有46kg,射速卻達到了1800rpm,作為管退式的單管機炮,這已經是相當震撼的數值了,再也沒有其他的機炮能達到如此的高效,而且據說精度相當不錯。當然缺陷在於壽命只有2000發,畢竟在技術一定的情況下,也要有所取捨,再說作為戰鬥機用機炮,一輩子未必有幾次開火機會,壽命短點也沒事。而且這是一門常規原理的機炮,沒用加特林,沒用加斯特,沒用轉膛,蘇聯人在材料,工藝,結構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竟然製造出了效能如此強大的機炮,也算是一個奇蹟了。歐洲效能最接近的毛瑟bk-27轉膛炮重量是gsh301的兩倍。(順便說下,蘇聯人用的30x165mm彈雖然和美國的30x173mm的19.4萬焦耳比是差了不少,但是13.9萬焦耳的動能還是很強大的,比美國的25x138mm的10.8萬焦耳的動能還是好的多的,所以網上有人說蘇聯的30mm彈比不過美國的25mm彈是錯誤的。)
-
5 # 晨舟0312
前蘇聯”這三個字對於眾多80、90後而言,正在逐步變得陌生。但是作為世界近代史上,曾經與美國分庭抗禮半個世紀的超級大國,前蘇聯在世界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時,前蘇聯之所以能夠與美國在冷戰時期平起平坐,主要得益於前蘇聯先進且規模龐大的軍事工業。據資料顯示,前蘇聯龐大的軍工綜合體中,擁有數百萬的科研人員,2400多家軍工企業、機構,這些共同將前蘇聯打造成了一個超級軍事強國。
那麼,當時的前蘇聯究竟,又有哪些強大的黑科技呢?
在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中央設計局打造了一架名為“裡海怪物”的地效飛行器。這種飛行器與普通飛機不同,由於設計師在設計這款飛行器時,結合了飛機與氣墊船的特點,這使得它能夠貼近地面、水面進行飛行。
這架被蘇聯稱之為“裡海怪物”的飛行器裝有8臺渦扇發動機,3套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筒,每小時航行最大速度可以達到550公里,航程3000公里。如此恐怖的資料,讓這個“怪物”一出世就震驚了世界。
但是,由於製造這種地效飛行器的材料有限,且製造完成後使用壽命和維護費用過於昂貴,再加上在貼近海面、地面飛行時難以進行有效的機動軍事活動,最終導致這款飛行器並沒有進行量產。
了以上這個沒有被裝配到前蘇聯海軍中的“裡海怪物”之外,前蘇聯黑科技中不得不提的1942年製造而成的“暴力球形坦克”。這種坦克由當時紅星工廠的首席工程師負責設計、建造。
球形坦克戰車直徑達到了10米,總重量達到了50噸。為了提高這輛坦克的戰鬥力,球形坦克上面還裝配有4門口徑超過155毫米的火炮,8挺雙聯機槍,和2挺防空機槍。
與“裡海怪物”不同的是,這輛坦克曾在二戰戰場上出現過。據德國士兵回憶,當這輛充滿科幻感的球形坦克出現在戰場上時,德軍所有的火力都被這輛造型奇特的球形戰車所吸引,它在實戰中也擁有著非常卓越的效能。
只可惜,這種球形坦克戰車仍然沒有實行量產,其實當時前蘇聯的工業委員會已經批准了該輛坦克的生產任務,但是,生產這種球形戰車需要重新建立一條更加獨特、完整的生產線,同時,這種坦克後期的維護費用異常昂貴。最終,價效比過低的它也只能在蘇聯軍工黑科技中,以曇花一現的姿勢消失。最後,再給大家介紹一種才讓美國顏面掃地的前蘇聯黑科技,它就是“金脣竊聽器”。當年蘇聯人想要竊聽美國情報,為了躲避美中國人的只探測器,前蘇聯軍工腦洞大開,特製了一款不耗電的竊聽器。 金脣竊聽器最神奇之處在於,作為一個竊聽裝置,它居然不需要電池,更不需要外來的電流。
正是這種特性,使得各種以測量電流訊號為出發點的反竊聽裝置難以捕捉到它,從而極大地加強了它的安全性,自然,這種哪怕在今天看來都十分神奇的竊聽器,代表了世界最頂級的水平。
蘇聯情報人員將這枚竊聽器藏在一個十分精美的美國國徽裡面,並作為禮物送給了美國駐蘇聯大使館。從此,這枚“金脣”竊聽器就安然無恙地在美國大使館裡待了8年之久。在這8年的時間裡,前蘇聯究竟竊聽了多少美國機密情報不得而知,但是,即便在竊聽器被美中國人發現之後,美中國人依然長時間沒有公開它,也可見它的神奇和給美中國人帶來的震撼之大。
-
6 # 歷史的重負
蘇德戰爭爆發前,相比歐洲,蘇聯的軍事工業是比較落後的,大西洋航線開闢後,英美大量先進物資運給了蘇聯,如4萬多臺機床使蘇聯軍工大躍進,英國先進的噴火戰鬥機被蘇聯拆零高仿(包括航空機槍),迫降到海參崴的B29,使蘇聯幾乎1:1複製了四發重轟的技術……蘇聯獲得英國液冷發動機後,二戰後期的戰鬥機其外型幾乎和P51一模一樣!德國第一代噴氣機是不成熟的東西,只是因為戰爭需要而匆忙上陣,而英國的噴氣發動機卻好的多,蘇聯最終放棄繳獲的德國技術,轉而搞到了英國噴氣發動機,高仿後,米格-15問世……
-
7 # 一天不槓精腰疼
上個世紀末,蘇聯這座世界大廈突然倒塌,當時的蘇聯十分的“豪橫”在與美國的博弈中不顧一切的做出了錯誤的決策,最終使自己深陷泥潭,無法自拔,更是助推了自己的解體,而其解體之後遺留下來的財產以及其國家研發的“黑科技”,至今都讓俄羅斯強大無比,蘇聯在當時的強大可想而知,即便是過了這麼久,其影響力仍然在影響著全世界。
他足足有8臺渦扇發動機,三套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筒,更恐怖的是它的飛行速度甚至能達到每小時550公里,一次可以飛3000公里。
超級核彈:大伊萬
超視距雷達
-
8 # 世界百科趣事
從德國竊取不少黑科技圖紙,原子彈氫彈都是知道的。
蘇聯電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В.И.列寧命名的全蘇電工技術研究所研製的聯式電壓互感器CT-3.6MB,當站在這個恐怖的怪物前,沒有人不被它那巨大的身軀所震撼。不過,這個地方確實有個能放電的大裝置,這個裝置就是衝擊電壓發生器ГИН6МВ戶外高壓實驗臺,這才是個不折不扣的“紅警”裡的磁暴線圈。
1K-17型鐳射坦克是前蘇聯在冷戰時期為對抗由美國主導的北約而研發的一種路基車載鐳射武器,後來由於蘇聯解體而未能真正服入現役,最終以冷戰產物的身份在2010年俄羅斯“武器技術博物館”的展覽上亮相,引起轟動。
-
9 # 移動客服2077
“沙皇”是1546-1917(前蘇聯)也就是現在俄羅斯國的稱呼,製造的氫彈,本來是製造相當於一億7000萬噸爆炸量TNT的,考慮到爆炸量過大,找不到合適地方投放只能縮小約5000-6000萬噸完美爆炸成功 可以說是最大的武器了吧
回覆列表
1.無尾翼飛機技術
與我們平常所見的飛機技術相比,其沒有尾翼系統,美國目前使用的最先進的隱身轟炸機B-2就採用了這種技術。該技術自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被製造出來後就在不斷被各國科學家設計師所研究,但是該技術最早的實際應用則是在蘇聯時代的鮑里斯·伊萬諾維奇·謝拉諾夫斯基,他於1924年開始測試無尾翼飛行滑翔機,最終生產了螺旋槳為動力驅動的BICh-3。
隨著材料和構造方法的重大突破,BICh-3, BICh-14,BICh-7A等飛機成為可能。謝拉諾夫斯基和安東諾夫(製造AN-225飛機公司的創始人)等人也通過設計無尾BOK-5和OKA-33(Antonov有史以來第一架飛機)等飛機而成為蘇共的焦點,這些飛機被指定為“可自行提供動力的滑翔機”,因為它們與當時流行的滑翔機相似。切拉諾夫斯基在1932年提出的BICh-11與霍滕兄弟和阿道夫·加蘭德參加了1933年第九屆滑翔機比賽。其後謝拉諾夫斯基在1947年設計的BICH-26是超音速無尾翼飛機的第一次設計嘗試,不過當時的蘇聯軍方並沒有重視他的設計,而他本人也於1960年去世。但這項技術卻在美國收到重視,並且被應用在B-2幽靈轟炸機上。
2.軍用無人機器人技術
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時期,其形式是德國歌莉婭遙控無人爆炸裝置和蘇聯的無線遙控坦克。不過最為人熟悉的是德國的歌莉婭無人自爆裝置,但該裝置正式被軍用則是在1942年了,而蘇聯的無人坦克技術,則是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期的時候,當時蘇聯生產了一系列的無線遙控無人坦克,其設計目的是降低士兵的戰鬥風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初期的冬季戰爭中,被首次應用於實戰。遙控坦克由一個控制裝置在500-1,500米的距離內通過無線電控制,兩者組成了一個遙控組合。蘇芬戰爭中的紅軍在在冬季戰爭中使用了遙控坦克,並且在在蘇德戰爭開始前在東部戰線也部署了至少兩個遙控坦克營。這些遙控坦克大多為T-18,T-26,T-38,BT-5和BT-7等坦克改裝而來, 裝備了DT機槍,噴火器,煙霧發生器,有時甚至是安裝了幾百千克炸藥的自爆坦克。
3. 飛行坦克/空投裝甲載具技術
飛行坦克是20世紀幾次失敗的實驗專案。該實驗本打算將輕型坦克拖曳或攜帶在飛機下面,以空投滑翔進入戰場,以支援傘兵部隊。早在1930年代,蘇聯就測試了將空降兵裝入裝甲載具後進行空投的試驗,但該試驗最終導致空投的載具落地解體,以至於最後該試驗被終止。 後來,蘇聯使用重型轟炸機攜帶T-27坦克和T-37坦克輕型坦克降落在戰場上,並進行了空投式輕型坦克(分別是攜帶和不攜帶降落傘)的試驗。在1941年,空降部隊獲得了T-40輕型坦克進行測試,但最終實驗結果並不完全令人滿意, 因此在1942年,蘇聯空軍下令奧列格·安東諾夫(就是上文提到做無尾翼飛機的那位)設計用於滑降坦克的滑翔機。安東諾夫在T-60輕型坦克上增加了一個可拆卸的外掛機翼,上面裝有由木頭和編織物製成雙層機翼和雙尾翼。儘管算是完成了成功(或者應該說是半成功)的試飛,但由於能以160 km / h的速度拖曳它的飛機,導致該專案被放棄。在二戰後,蘇聯繼續開發為空降兵部隊有效部署裝甲載具的方法,但重點已經是從大型固定翼飛機進行傘降部署,以使他們的空降兵部隊也完全機械化,最終研製出了可以由降落傘和緩衝火箭組合的BMD-1和BMD-2型空降步兵戰車,而中國的空降兵也由此應用了04式空投步兵戰車。
4. 坦克的爆炸反應裝甲技術
爆炸反應裝甲想法最早於1949年在蘇聯的鋼鐵科學研究所提出。並且在1960年代生產了第一批預生產測試模型。但是直到1974年國防工業部宣佈尋找最佳坦克防護專案的競賽後,蘇聯才進行更多研究。但同時於1967-69年,西德的研究員與以色列國防軍也進行了類似的工作。在他們聯合研究的基礎上製造的反應裝甲是在1982年黎巴嫩戰爭期被安裝在以色列國防軍的坦克上的。但該理念最先提出則是由蘇聯,而應用的最廣泛的也是蘇聯設計的ERA爆炸反應裝甲盒子,而美國開始重視爆炸反應裝甲,進而推出TUSK改件已是幾十年以後了。
5. 彈道導彈潛艇
日本海軍的 I-400級潛艇雖然被認為是當今彈道潛艇的前身。但蘇聯是第一個部署現代意義上的彈道導彈潛艇的國家,其第一個實驗性彈道導彈潛艇是改裝的611號專案(祖魯IV級)柴油動力潛艇,其帆罩上裝有單個彈道導彈發射管。這艘潛水艇於1955年9月16日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潛射彈道導彈,即R-11FM(SS-N-1飛毛腿-A型導彈的適應潛艇改裝版)。同時也因為美蘇在彈道導彈潛艇上的爭霸,也使蘇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潛艇,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世界上第一枚洲際潛射彈道導彈R-29也是由蘇聯研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