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古望今
-
2 # 楊角風發作
其實這個問題提的是有問題的:
確實古代有些君主喜歡給人賜姓,但是賜姓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是賜國姓,有些不是。
唐朝皇帝喜歡賜國姓不假,畢竟唐朝是李家王朝,所以喜歡賜功臣為“李”姓:
比如李績,原名是徐世績,字茂公,就是相當有名氣的徐茂公,後來被賜李姓,應該叫李世績,但跟唐太宗李世民有重字,為了避諱,改名為李績。
當然唐朝賜國姓的人太多了,就不一一舉例了,我們但看題目問的明朝。
明朝皇帝也愛賜姓,但是他們並不是題目所問的那樣愛賜姓鄭,其實他們也主要賜國姓朱。
比如朱元璋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給人賜姓了,他一共收養了二十多個義子,全部賜姓朱,有記載的就有:
沐英,其實他是一個孤兒,並不知道自己的姓名,朱元璋稱帝以後,又讓自己的義子們恢復原來的姓氏,只有這個沐英沒有名字,故朱元璋賜姓沐表示深沐皇恩,賜名英表示其英雄無敵。
比如徐司馬、何文輝、李文忠等。
關於賜姓鄭字,主要就一個人,那就是鄭和:
鄭和原名馬三保,所以也有很多人叫他三保太監。他是在明軍攻克雲南時被俘,後來受了宮刑成了燕王朱棣的內宮太監,因為有功,被朱棣賜姓,記住這裡是賜姓,並不是賜國姓,所以意義完全不同:
“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為內官監太監。”這裡的鄭和被賜姓,相當於皇帝給他重新起了一個名字,並不是賜的國姓。
而鄭成功被賜姓,其實賜的是國姓,他應該改名叫朱成功才對。
“隆武尚未有子嗣,鄭芝龍乃令子鄭森入侍;隆武賜國姓,改名成功。”鄭森就是鄭成功,他被賜姓並不是大明朝輝煌的時候被賜姓,而是在崇禎帝上吊後,由南明的隆武皇帝賜姓。
隆武帝之所以能在福建一塊稱帝,完全依靠的是鄭芝龍的水軍,因為那時候的朱姓已經不值錢了,所以鄭森並沒有被人們叫朱森,或者朱成功,而是被叫做鄭成功。
雖然朱字不值錢,但是國姓爺這三個字還是比較有號召力的,畢竟鄭成功打著的旗號就是反清復明,有了這個名號,比較容易聚集人心。
說到底,明朝就賜了鄭和一個“鄭”字而已,並不是所有的賜姓都是“鄭”,而大部分還是國姓“朱”!
以上就是楊角風的看法!
-
3 # 談古論金
題主童鞋所提到的明朝賜姓是鄭,可能指的是鄭和,鄭和被賜的姓是他立功地名(靖難之役中馬三寶英勇作戰在鄭村壩立有戰功)的第一個字,以彰顯他的勳勞,這個賜姓本身屬於賜國姓(皇帝的姓氏)以外的一種情況。
在上古時代,舜賜擅養龍的董父以豢龍氏(嚴格來說豢龍是氏而董才是姓),後來夏朝孔甲賜劉累以御龍氏,都是類似的情況。
在初唐盛極一時的長孫姓氏也是這樣的情況,北魏皇室拓跋珪的長子沙莫雄賜他的兒子嵩為長孫氏,這也是賜國姓以外的姓氏(在某些方面和天皇賜子弟為源氏有相似的地方)。
在明代,朱元璋就賜過有姓功臣姓宥——不知道加個寶蓋頭是不是象徵勞資罩著你的意思?——也賜過西域首領以黑(hè)姓,這和朱棣賜馬三寶姓鄭是一樣的情況。
總之,明代發生過的賜姓為鄭幾乎是一個孤例(指姓氏本身),鄭成功被稱為國姓爺是因為他被賜了朱姓,和本來的姓氏鄭姓沒有關係,而這種類別的賜姓本身又是很普遍的(指方式型別),本身皇帝或高位者賜姓就不一定是賜國姓。
回覆列表
明朝皇帝賜“鄭”姓的只有一人,就是鄭和。
鄭和原姓馬,在“靖難之役”中才華出眾,戰功顯赫。永樂二年,明成祖上朝嘉獎“靖難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想起當年鄭和在鄭村壩表現突出,擊敗了當時明軍首領李景隆,便親筆書寫了一個鄭字賜給他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