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納百川21210
-
2 # 基層農人
今年有一個怪現象,常規種植玉米脫肥,免耕卻不脫肥,是什麼原因?
玉米在播種前結合耕地,首先要施足腐熟農家肥,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硫酸鋅,或氮、磷、鉀複合肥,為玉米萌芽和幼苗生長,施足底肥,在大喇叭口期還要補充消耗營養,追施壯稈攻穗肥,以氮肥為主,促進王米健壯,提高抗逆能力,同時也可促進雌、雄穗發育良好,結出的玉米棒行多、粒多、禿頂少,後期如果發現玉米植株發黃等缺肥症壯時,還可適量追施氮肥,增加粒數,如果底肥不足,還要提前在小喇叭口期,追施肥料(接苗肥),促苗壯稈。
對於你說的常規種玉米脫肥情況,①可能是在播種時底肥不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又沒有追施補充肥料而引起,致使玉米植株發黃生長不良,出現脫肥現象。②就是底肥雖然充足,但在生長中後期,沒有補充消耗營養追施壯稈攻穗肥,而出現的脫肥現象。所以種植玉米,最好在大喇叭口期要追施壯稈攻穗肥,既可以補充植株生長先前消耗的營養,又為以後植株生長供給了養分,不致玉米出現脫肥現象。
至於你說的免耕不脫肥,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當中,都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免耕不脫肥效果好,那農民人在實際生產當中,就都會不耕地,不挖地,不中耕鬆土,這會減少多少費用和勞動時間呢?所以,免耕不脫肥,對於以長期進行農業生產的人來說,我是持否定態度,原因是免耕種植,加上大量的使用化肥,土壤會越來越板結,就是當年種植的玉米,由於土壤不疏鬆通透性太差,根系下扎不深生長不發達,吸收功能降低,還易暴露在土表,稍有乾旱,都會影響玉米生長。
不過免耕的最大好處是,由於土壤硬實,長期貯存的雨水水分,風吹日曬而蒸發慢,保墒效果好,因此給你造成的假象是,免耕不易脫肥。
所以,常規種玉米脫肥,一定要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壯稈攻穗肥,補充和供給玉米中後期生長,不致出現脫肥現象,至於“免耕不脫肥”,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是站不住腳的,我還是持否定態度。
-
3 # 著迷大鄉村
玉米種植需肥量大,除了因為自身植株比較高大,也因為玉米的畝產量也比較高,所以玉米對於肥料的需求也比較多。如果在種植玉米的時候,底肥施的不夠多,後期追肥也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現脫肥現象。
如題所說,我們在常規種植的時候,玉米容易出現脫肥,而免耕種植的時候,卻不容易出現脫肥。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因為在常規種植的時候,你如果能夠保證玉米各個階段的需肥量,那麼玉米生長是不會出現脫肥的情況的。
那麼題主會有免耕不脫肥的感覺,我個人覺得可能是這樣的一個原因。作為耕地,很多的農戶都是希望在有限的耕地面積裡,獲得最多的利潤。一年兩熟,一年三熟是很常見的種植模式,自然高效率之下,必然要有足夠的肥料作為支撐,所以在種植每一季的時候,都會施用大量的化肥。久而久之,土壤裡面就會出現剩餘不少的肥料。
而作為最基本最有效的氮肥來說,如果對耕地進行了翻耕以後,就可能會導致土壤裡面的殘留氮肥的揮發,或者因為雨水等導致化肥的流失。不過,我個人覺得雖然確實可能存在這樣的原因,但是這個影響效果是非常小的。並且即使免耕確實節省了那麼點肥效,但是因為免耕而導致的土壤板結,這個反而是不利於玉米生長的。
所以說,免耕不脫肥的說法並不準確。對於那些土壤黏性比較強的板結地,最好不要進行免耕種植玉米。當然了,不管是哪一種種植模式,對於底肥和追肥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
回覆列表
一,假肥
二,根外施肥不埋土,肥料蒸發大部分,或被雨水沖走。
三,追肥後,一直乾旱,肥效根本沒分解,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