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船伕
-
2 # 兮言小姐
邕王年長,資質平庸,卻子嗣眾多,兗王,年齡小半歲,只有一子,卻精明強幹,甚得人望。當然,這都是他們討論的話。這對比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子嗣對比,一個資質平庸,卻兒女眾多,一個精明強幹,卻僅有一子。當今老皇帝膝下無子,他的江山,最後由誰來守護,他自然是需要仔細考量的。兗王只有一個子嗣,他自然害怕遲早會變得跟自己一樣的。可是邕王呢?邕王子嗣眾多,年齡也長,按理說,應該是有希望的,也是京城中,別人都看好的,可惜他們邕王府心狠手辣,邕王自己更是資質平庸。老皇帝還在,邕王府就已經敢對他的貴妃妹妹下手了,對齊國公府下手,逼迫郡主之子娶嘉成縣主,強行聯姻,將皇后都拉到了自己的陣營,邕王拉幫結派,四處安插人手,完全不把他放在眼裡,如果這樣的人繼承皇位了,那天下豈不人人自危了,那他們的皇朝還有什麼未來。看清了這些,老皇帝自然是不會把皇位傳給邕王的。老皇帝本身仁厚,善良,體貼百姓和奴才,愛惜他自己的江山,儘管皇后都站隊邕王,他也遲遲沒有下定決心立任何人為皇儲。他猶豫,很多人以為是兗王和邕王之爭,可實際上,老皇帝怕是想要讓趙宗全得到歷練。
趙宗全這個人,仁厚,老實,本分,不結黨營私,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帝位。這一點跟老皇帝很像,老皇帝自然知道,如果他上位,即便不說保江山昌盛,但至少可保天下太平。而老皇帝讓他駐紮在離京城最近的禹州,不過是想讓他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得到歷練,同時,也讓京城的百姓,官員看到他在外的功績。更是為了日後他大限來臨前,可以隨時召集他入宮。也許,老皇帝早就料到了會有兵變的這一天,所以他把趙宗全安排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卻沒有過多的理睬,讓別人都以為他只是一個外放的宗子,免掉了他不少的殺身之禍。之後的宮變,邕王被殺,兗王謀反失敗,老皇帝順理成章的尋求趙宗全的勤王保駕,冊封趙宗全為皇儲,讓所有人看到,他是臨危受命,名正言順的登上皇位的,相當於是為趙宗全掃清繼位的阻礙了。
回覆列表
一是悲哀無子嗣
《知否》中的皇帝原型是宋仁宗,因為無子嗣,不得不過繼宗室子弟繼位,老皇帝彌留之際,是老淚縱橫啊,是想回到自己不幸夭折的幼子呢,還是想到自己諾大的江山最終要交於旁人,一世帝王,又有什麼用呢?
什麼樣的人才是皇帝的最佳人選?在我們普通人心裡,往往會照搬漢武帝、唐太宗,亦或者明太祖等英明神武的皇帝,作為好皇帝的樣板,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做皇帝。但事實上,這只是老百姓的意淫罷了,真的要選皇帝可不是這麼來的!
在古代,像宋仁宗這種情況,老百姓哪裡有發言權,這又不是奧巴馬和特朗普選總統,弄得跟選秀似的。選皇帝除了老皇帝自己的意思,最關鍵的是大臣們的想法!而大臣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呢?
首先可以肯定,漢武帝、唐太宗,亦或者明太祖不在此列,絕大多數大臣不會想要一個生殺予奪,強勢鐵血的帝王。而是會選一個好說話,甚至有些懦弱的皇帝,才最有利於強勢權臣的崛起,進而控制朝堂!
所以《知否》中看似懦弱的趙宗全在大臣們眼中,恰恰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選。更為關鍵的是趙宗全封地偏遠,在京城可以說是毫無根基,繼位以後就只能完全依靠前朝老臣,沒有了十年半載,想要培植自己的親信勢力,想都不要想。
而老皇帝的想法就要簡單一些了,把皇位傳給一個本來毫無希望的宗室子弟,或許他會更加感恩一些吧,不管裝的還是假的,總比以為皇帝寶座勢在必得的兗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