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土地上的黃金

    主要是產量不行

    油莎豆是莎草科莎草屬植物,也稱油莎草。原產地在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國家。如今在埃及白尼羅河流域還有廣泛分佈。古代,油莎豆即是一種深受歡迎的野生食用植物,甚至在人死後還作為一種供品陪葬,表明人對油莎豆的生死不離。在兩千多年前埃及十二王朝的古墓中,就有供奉用的油莎豆。

    油莎豆的名字很有趣,第一個字當然表示了它富含油;第二個字是它的屬性,屬莎草科,是長在沙地上的草;第三個字是它的形態,它如花生豆一樣,結在地下,大小也與花生相似,實際上如馬鈴薯一樣是地下塊莖,既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作為種子進行繁殖。不過,它的外皮緊緊包裹,不像花生豆還有外殼。你要嫌麻煩,不用去皮也可食用。

    油莎豆非常好吃,其味既如花生,又似核桃,吃起來滿嘴油香,但比花生多一些甜味,比核桃又多一些水分。有人將油莎豆稱為“地下核桃”,又有人稱它為“濃縮食品”或“天然食品加工廠”。總之,對它用盡了讚美的話。

    油莎豆的確不負眾望,富含脂肪、澱粉、糖分、蛋白質、纖維素、樹脂等,含酶就有10種之多。而灰分只有2%,也就是說基本沒有什麼可浪費的。

    油莎豆姓“油”,就先說油吧。油莎豆含油率最高36%,最低也有10%。中國栽培的油莎豆含油率在15~30%,綜合在20~30%。我們剛引入的油莎豆最初含油率只有12.27%,種了一年就上升到22.18%。油莎豆不僅含油多,品質也非常好,可與最好的橄欖油、杏仁油相媲美,還可供作潤滑油,與蓖麻潤滑油相似。油莎豆油飽和酸20%,油酸64%,亞油酸11%,亞麻油酸2%,不飽和油酸佔了絕對多數。

    油莎豆澱粉含量也很高,在12~42%,一般15~30%,在吐魯番沙漠站種植的油莎豆澱粉含量為15.06%,澱粉中直鏈澱粉佔24.48%,支鏈澱粉佔66.42%。榨完油後的油莎豆餅渣每百斤可制油莎豆麵粉40~50斤,發熱量超過了小麥。百斤油餅還可出50~70度的白酒25斤。

    榨油後的豆餅含糖9~27%,一般2~20%,每百斤油餅可制飴糖60斤。

    油莎豆蛋白質含量3~10%,一般5~7%,可被胃蛋白酶消化的佔70.59%,消化率很高,並含17種氨基酸,營養很豐富。

    除了塊莖可食外,油莎豆地上莖葉營養也很好,含粗脂肪7.6~8.9%、糖10.6%、粗蛋白9.82%、粗纖維19.3%、灰分10.89%。一畝油莎豆在營養期可產鮮草1250~1500千克,折乾草450~500千克;收穫期時仍可產鮮草1000~1250千克。新疆最高每畝可產1600千克鮮草,是優等的飼草。

    中國在1960年由保加利亞引入油莎豆栽培,如今許多省區已有栽培,但面積都不大。新疆1964年引入栽培,產量在國內最高,畝產塊莖多在500千克上下。按此計算,一畝油莎豆可獲油46千克、油餅約250千克,可產麵粉100千克、釀酒62千克、制飴糖150千克,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 2 # 南方蔣先森

    油沙豆沒有廣泛的種植原因:

    第一,是外來物種。

    第二,需求少。

    第三,宣傳推廣不夠,知道的人少。

    第四,因為這個領域有很多環節都是沒有標準的,從播種到收穫到深加工到產品推廣,所以導致了該專案遲遲沒有發展起來。

    油莎豆原產地是非洲,屬禾本科一年生植物,適應性極強中國引進並且種植在黑龍江, 北京、河北、湖南、山東、四川等地。

    其次收穫較麻煩,收穫成本較高難以推廣。這個東西生食就很好吃的。

    銷售問題很大,現在收購的人比較少,種植出來很容易沒人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乘坐東方航空可以拍照嗎?為什麼我拍照空姐看到也不說什麼,父親拍照空姐就說禁止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