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
2 # 沉沉相殷
不能,洪承疇沒有自己的洪家軍,不是決定皇帝命運的權臣霍光,不具有霍去病徐達鮑超的才能,手下沒有任何得力干將,後勤不給力啊,缺錢缺糧,火炮不足,缺少裝備馬匹銳卒,怎能不敗
-
3 # 明天145801721
難啊?就像軍事家看待甲午戰爭,有一百個避免戰爭失敗方法,但是政治,經濟可以看作戰略基石,明朝大勢已去,首先內困外擾,民心收不回來了。
-
4 # 有得觀史
這個問題問得好,一直以來始終以為洪承疇是因為被逼出戰才被打敗的,要是穩紮穩打就能勝利,看到這個問題研究後發現原來的認識有偏頗。
明軍十三萬兵力,大戰之初清軍兵力不足,明軍優勢明顯,打了勝仗,洪承疇沒有抓住戰機一舉解圍錦州,結果清兵傾巢而出,增援前線,軍力達到十萬左右,這樣明軍就失去了優勢。
清軍清一色騎兵,機動性強,優勢在野戰,明軍主要是步兵,機動性差,但明軍有火器,優勢在防禦戰。防禦需要有依託,城堡做依託或者工事做依託都可以。
洪承疇以工事做依託,邊攻邊守穩紮穩打也是可以的。但是,十三萬大軍的糧食消耗很大,而且必須隨軍而行。從寧遠到錦州185公里,時間越長消耗糧食越多,離寧遠越遠糧食運輸越困難。這就是明軍的薄弱環節。清軍攻擊明軍這個薄弱環節,明軍必敗。
實際上,皇太極也正是抓住明軍弱點打勝的。明軍前方的糧食在筆架山。皇太極派阿濟格劫明軍糧草,阿濟格趁筆架山落潮之時,帶兵衝上山,見12堆成堆的糧食,因為難以運輸,所以直接燒掉。
明軍從寧遠出發,每人只帶三天糧食,知道糧食被燒,軍心不穩。洪承疇召集主將開會,決定破釜沉舟和清軍決一死戰,主將們都要求撤回寧遠,洪承疇無奈只好同意撤軍。
其實,明軍若能按照洪承疇的意見,依託陣地和清兵決戰,明軍取勝的機率很大。但是,洪承疇是主將,他的意志不能得到落實,既使再有能力也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
如果說洪承疇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也難以取得松錦會戰的勝利,只是失敗的不會那麼徹底罷了。
崇禎十四年,明統治集團接到洪承疇錦州告急的報告後,認為若錦州不保、遼西走廊及山海關失守,則首都北京將難以保住。因而決定由西線調宜府、大同諸鎮兵馬增援遼西。
崇禎十四年三、四月間,明軍已在寧遠地區集結大軍十萬,號十三萬。在作戰指導上,洪承疇採用了且戰且守,穩紮穩打的戰役方針,即避免過早地與清軍主力進行野戰決戰,而是在加強各要點防守力量的同時,以寧遠為基地,以松、杏等城為依託,在不脫離依託的條件下,與錦州守軍協同,不斷向圍城清軍進行反擊,以消耗、疲意敵人,爾後再相機尋求決戰,解錦州之圍。
在這一方針指導下,從四月到七月,明軍曾多次依託松山據點進擊錦州外圍的清軍,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戰場主動權,獲得了一些小的戰鬥勝利。如五月初三,洪承疇親率部分兵力進至松山北崗,濟爾哈朗與明軍作戰失利,“兩紅旗、鑲藍旗三旗駐營之地,為敵(明軍)所奪”。清軍傷亡甚眾。但並沒有、也不可能達到解錦州之圍的戰役目的。
如果繼續和滿清消耗下去,很可能會使得滿清崩潰。因為從整體國力來說,明朝還是遠遠超過滿清的。但是,實際上,明朝由於有農民起義軍的內患,這個策略是無法長期實行下去的。
於是,崇禎指示洪承疇刻期進軍。洪承疇根據雙方力量對比,採取了集中兵力北上,俟集結於松山地域後,以部分兵力在兩翼助攻牽制敵人,而以主力由正面實施中間突破的策略。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將輜重後勤分置於寧遠、杏山及筆架山等處,自率吳三桂、王樸等八總兵所部步、騎十萬,分兩個梯隊北進。
二十八日進至松山及其以北的乳峰山一帶。多爾袞等倉促迎戰,“直衝漢陣,不利而退,清人兵馬死傷甚多。”雙方交戰數次,雖然未能解錦州之圍,但此次“援錦大軍用兵異於前,錦州城之兵勢不能擋”。錦州城內明軍,也乘機反擊,收復了外城。戰局逐漸向有利於明軍的方向發展。此時馬紹愉曾建議乘皇太極援軍未到之前,迅速“乘銳出奇擊之”,但洪承疇沒有采納。
皇太極得知“錦之圍兵,屢戰敗衄,勢將退北”的情況和得到多爾袞等“急報請救”的報告後,立即於八月初七日派出第一批援軍,同時“傳集各路兵馬,星集京師”,並“悉索沈中人丁(十五歲以上滿、蒙壯丁全部從軍),西赴錦州”。決定親率全部兵力與明軍進行決戰。八月十九日到松山附近的戚家堡。
皇太極親自偵察敵情,他發現明軍“大眾集前,後隊頗弱”,認為“此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可破也。”於是集中主力於松山、杏山之間,對明軍形成包圍。並於二十日襲破筆架山,奪獲明軍糧草。
洪承疇和部下商議,最後決定突圍。結果突圍時各自逃命,全軍崩潰。此戰,滿清獲得全勝。
這一戰,如果剛開始按照洪承疇的穩紮穩打的策略,採取消耗的戰略,有可能將滿清拖垮。但是,由於內部艱難,他的穩紮穩打的策略實際上是無法實現的。
到洪承疇出擊之後,他依然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那就更加大錯特錯了。在當時,洪承疇在錦州前線的兵力大大超過滿清,而且士氣旺盛,初戰告捷。在這個情況下,洪承疇應該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擊破當面之敵,速解錦州之圍。
但是,洪承疇卻拒絕了他人的正確建議,依然慢條斯理的穩紮穩打,結果給了皇太極半個月(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十九日)的時間,用來集中主力,快速赴援。
如果洪承疇能夠在皇太極援軍到來前迅速破敵,很可能會解錦州之圍,取得松錦之戰的勝利。
由此可見,洪承疇的穩紮穩打戰略一是國家沒有條件支援,二是影響了戰爭的程序,只能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