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遠153434057

    看了幾期,剛一開始還覺得新鮮,有零星個別的真唱出古樸風韻,表達了真摯感情。但到後來我覺得問題越來越多,作為古詩詞愛好者,我覺得大多數作品不是在傳唱經典,這是在褻瀆經典,尤其是蘇軾幾個名篇,估計蘇軾聽了會憤怒,憤怒留下這麼好詩詞讓這幫無病呻吟的作踐,一個沒有多少生活閱歷的小屁孩唱什麼大江東去。不深入研究古詩詞不要牽強附會,莫聽穿林打葉聲前面現代歌詞都是狗尾續貂什麼玩意,在經典面前那種嬌柔造作,太蒼白了,主題諄詞返到成了類似副歌處理太唐突。

    傳唱經典需要有敬畏之心。傳唱經典是應該的,但不能作為當下媒體妙作、炫酷的噱頭,把經典當麥當勞快餐,唱過扔過,播過撂下,這樣下去估計康震、王藜光估計不願再當評委了,明明是狗屎還要他們違心的說是美味早餐,假話說多了會生病的。估計現場觀眾演員不會再有陶醉的表情,超低的淚點。應該在全社會徵集詩詞編曲作品,請老作曲家把關,先篩濾一下,能用的加工、完善,再請相適應該歌曲風格的歌手演唱,這樣做才能對得起經典的名頭,不要為節目而節目,指定幾個歌手限時譜曲編唱,至於譜成什麼樣唱成什麼樣不作要求,按時播比關注歌曲的質量更要緊的時候,這還是經典嗎?

    傳唱經典需要時間打磨。作曲家王立平創作紅樓組曲花了幾年的時間,這叫精雕細琢,匠心獨具,所以才能詩與曲的完美交融、渾然天成久唱不衰。好作品是推敲打磨的,不是拿什麼歌壇天王、天后這些歌星與藝人唬出來的,也不是酷眩燈光、漂亮的舞美設計,和一堆不知名樂器裝門臉的,這些都是表像,真正的還應該是歌曲本身。

    傳唱經典需要負責任的點評。曾寶儀與哈林不說了因為他們就是來表演的,表演怎麼被歌曲感動、陶醉、驚喜的。我不相信王黎光和康震沒水平,畢竟是專家學者呀,說奉承的假話可以,但總說假的,也不行,能看出來王院長多個時間不吭聲,而康老師大都說詩詞本身,很少談曲調。但總不能不說真話吧,畢竟是鑑賞,既然有鑑就會有優有劣,總說好那不叫鑑

  • 2 # 劇情調侃

    首先,這個節目的立足點非常好,可能喜歡寫文章的人心裡都有些詩詞歌賦的情懷,所以,對於這一類節目,我是完全沒有抵抗力。先不說具體的嘉賓的表現,只說每一次報幕時,聽撒貝南唸詩都是一種享受。

    現在,古詩詞古文化被忽視得太嚴重,十分需要一些節目喚醒年輕人對詩詞歌賦的興趣,不能整天沉溺在快餐文化、遊戲、虛擬世界中。

    但是,這個節目裡每一位嘉賓的表現讓人覺得差距太大,既然《經典詠流傳》是一個鑑賞節目,而不是比賽式的節目,那麼,鑑賞應該佔大頭。四位鑑賞團成員對詩詞的介紹很豐富,但是我覺得缺了一點與現代的關聯。之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不喜歡古詩詞,還不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些與現實生活沒啥關係嗎。所以,該節目在介紹詩詞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如何傳播詩詞。

    另外就是我剛剛說的嘉賓。我沒有學過音樂,所以不懂專業的評述。只是我覺得有幾首歌真的很牽強,1、上下篇語言內容牽強;2、旋律牽強。給人一種為了譜曲而強行譜曲的感覺,唱上去一點都不順暢。像張傑唱的《少年中國說》、鳳凰傳奇的《將進酒》等就比較和諧,給人渾然天成的感覺。至於《滾滾長江東逝水》、《枉凝眉》這些就不必說,傳唱度這麼高,無論是旋律、歌詞、還是意境,都是十分融洽的。

    最後,我覺得《經典詠流傳》的立足點非常好,詩詞也非常優美,但是,部分嘉賓的歌曲質量還有待提升。

  • 3 # 詩韻小作

    七律 · 古詩今曲續新篇

    古詩今曲續新篇,

    對話隔空意境聯。

    縱有天翻地覆變,

    還呈斗轉星移遷。

    人心萬古存同念,

    字意千年守本源。

    佳句名篇世代鑑,

    中華經典永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什麼熱帶魚最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