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和言悅色
-
2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三印四諦”是佛學和佛教常識,查下網路佛家詞典,瞭解字面意思不難。下面從實修角度,簡介些知識,供參考。
【1,背景】
【2,內容】
“印”表示信用和權威,“法印”就是佛法的根本。小乘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中心思想是“空”,即“行“指變化,“法“指萬物(包括人),兩個“無”否定了一切因緣物;“涅槃“指佛,肯定了修行佛法的收穫,故三句本質在講“空和有”的關係。大乘三法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中心思想是“戒定慧”,即善惡為“戒“,自淨為“定”,明意為“慧”。對比能知,大乘印其實包含了小乘印,因為“無常、無我“都在“淨”裡,涅槃寂靜在“淨意”之後。
“諦”是根本和源頭,四諦(苦集滅道)是佛法的內容構成,中心思想是“以聞思修自度”,其中“苦”為修行的“因”,“集”為修行的緣,“滅”為修行的“果”;“道”是修行的“理”,也是對“苦集滅“的概括。四諦法不分小大乘,囊括了佛家所有三乘教,是佛義的總綱領和總原理,具體到“人天乘、二乘、大乘“法理時,對應的所指各有不同。
【3,“三印和四諦“的關係】
“三印”是佛法的性質,“四諦”是佛法的內容;“三印”是佛法的象徵,“四諦”是佛法的含義;“三印”是佛心,“四諦”是佛行;“三印”是智,“四諦”是行。“三印”生出“四諦”,“四諦”包括“三印”,故“三印四諦“是同一佛法,只是用詞不同,含義相同和相通。
【4,“三印四諦“的修學方法】
整個佛教都在宣說此義,沒有一律。對學佛人的日課而言,儀軌規定的內容都是落實“三印四諦”。對具體專修的法門而言,如淨土宗,真信為“諦“,發願為“印”,唸佛為“行”,佛號為“淨”,往生為“涅槃”;又如禪宗,無相為“諦”,無心為“印”,無住為“行”,無見為“淨”,證無為法為“涅槃”。
【5,注意事項】
【6,辨析】
例一:有人認為,《大涅槃經》講“涅槃為空“,所以“三印”裡的“涅槃寂靜”不是真的。對此,如何鑑別?
析:經文所講“涅槃為空”裡的“涅槃”指涅槃相,意思是“此相“為空,不是“此義“為空,即“涅槃”的真義不空。涅槃無相,執之為迷,證之為智。別見“涅槃”二字就對號入座,生搬硬套,南轅北轍,望文生義。
例二:有人認為,《心經》講“無苦集滅道”,所以“四諦”為假,是不存在的。對此,如何鑑別?
析:《心經》法義是“心即佛”,只要恢復本心即成佛,而實修此義必須心無掛礙,不能著相,自然,“無苦集滅道”的意思是說不要掛礙“苦集滅道”的法相,不是否定“苦集滅道”的法義。修行就是修心,作佛就是明心,“苦集滅道”不是心,而是指向心的路牌,所以不能執著。反之,若執著“苦集滅道”之相,停下腳步不走了,誤認為自己修行有所得,就違背“般若波羅蜜多心”,沒法即證作佛了。
總之,對“三印四諦”的認知,既要參經,又要實修,學修相長,互相促進,才能真悟。單靠與人探討,遠遠不夠。
回覆列表
四諦三轉法。
四諦是苦,集,滅,道。苦是世間之果,集是世間之因,滅是出世之果,道是出世之因。
第一轉:示轉。指示你轉法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集,可修性。
第二轉,勸轉。勸其他人來修四諦法。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
第三轉,證轉。證轉四諦法。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