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最前哨

    所謂的“萬歲衝鋒”其實就是那些被逼至絕境的日軍發起的自殺式衝鋒,因為實施自殺衝鋒的日軍都會高呼“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所以也被外界稱之為“萬歲衝鋒”;客觀而言,日軍的“萬歲衝鋒”根本算不上軍事戰術,只能說是一種臨死前的政治表達。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為了阻擊美軍艦隊向日本本土推進,在諸多島嶼上都部署了重兵;1944年6月,約4.3萬名日軍駐守塞班島準備與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五軍殊死一搏!當月11號,美軍先是利用艦炮和空中優勢重創守島日軍,為15號發起的登陸做好了鋪墊。

    美軍登島成功後便同日軍開始了激烈的交戰。20天后,守島日軍只剩下約5000餘人,戰爭結果不言自明!於是,當時負責指揮的日軍中將南雲忠一在向東京發出最後一封電報後,集結起僅存的守島日軍制定了最後的“萬歲衝鋒”計劃,自己則隨即飲彈殉國。

    當時負責指揮美軍的霍蘭-史密斯中將也清楚日軍在絕境時有組織自殺式襲擊的慣例,所以他特意強調美軍第27師需謹慎嚴防!但誰知27師不僅不以為然,甚至建立一些必要的防護措施。

    1944年7月7號凌晨四點四十五分,五千多名日本士兵在手持武士刀的軍官帶領下衝向美軍陣地;巨大的戰爭消耗讓許多日軍無槍可拿,所以他們有些人手裡只拿著刺刀、棍棒一類的冷兵器......

    但疏於防範的美軍給了日軍“萬歲衝鋒”可趁之機,短短數小時美軍的陣亡人數就達到了2000多人。同時,日軍敢死衝鋒隊也僅剩1000餘人。兩天後,美軍推進至塞班島末端的馬皮角,一千餘名日軍殘兵要麼拉響手榴彈衝向美軍、要麼跳海,其中不乏一些島上的老弱婦孺。

    最終日軍僅存48人,但他們仍然拒絕向美軍投降並逃至深山準備進行遊擊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四個多月後他們才出山投降!因此,塞班島戰役也被認為是二戰期間日軍規模最大的“萬歲衝鋒”。

    通常而言,因為日軍的“萬歲衝鋒”都是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必死心態,而且此時他們的彈藥也基本消耗殆盡,所以陣亡率極高。如果像塞班島戰役那樣趁敵放鬆還能造成大面積的殺傷,但如果是在敵人有準備的情況下則無疑於“炮灰”。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在雙方陣地前,發動一場衝鋒意圖就是希望透過逼近對方並搶奪敵方陣地,黑壓壓的人群衝鋒會給地方作戰人員在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作戰力。但是進行衝鋒的危險也特別大,而且不一定能取到效果。日俄戰爭中的日本叢集衝鋒,被俄軍馬克沁重機槍收割人頭,雖然看起來很蠢,但是日本人的確用這種戰術拿下203高地

    而對於像日本那樣的中遠距離“萬歲衝鋒”對付缺乏彈藥和炮火支援的中國軍隊還可以,可是面對裝備精良的美國軍隊那樣的中遠距離衝鋒簡直就是在找死。首先幾輪炮火洗地,輕重機槍、步槍、衝鋒槍的掃射,等到日本人衝到美軍面前時10個估計只剩下3-5個。而美軍可不會和你一對一對的拼刺刀,幾個美國圍著你,掏出手槍一一點名。實在不行拿出噴火器直接一輪過去就成了木炭了。

    所以在前期吃過美華人的虧後,日本人也不敢在白天明目張膽地進行萬歲衝鋒。一般都是彈盡糧絕或者在晚上上進行突襲時用,畢竟小日本也不傻。 而這種衝鋒基本改變不了什麼,只會增加自己的傷亡而已。

    和日本的“萬歲衝鋒”不同,蘇聯的“烏拉衝鋒”一般都是己方優勢更大的時候衝鋒,而且是跟隨坦克衝鋒,一般是壓倒性的衝鋒。同樣是面對美華人中國軍隊在北韓戰場上的衝鋒和日本的萬歲衝鋒也有質的區別。往往更多的時候是進行反衝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神超上單盧錫安新玩法,魔宗冰拳偷錢流,全程物品欄爆滿,這個玩法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