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書齋

    就題主所言,題主將時間段局現在秦王嬴政滅六國的過程中,大約只有十年時間,而這十年時間,用賈誼的話來講,就是“奮六世之餘烈”,用六代君王積蓄下來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勢滅六國,幾乎是無往而不利。只是,氣勢歸氣勢,打仗依然要真刀真槍的幹,就難免陰溝翻船。秦將李信攻打楚國一戰,就是秦朝統一六國過程中,輸的最慘的一戰。雖然歷史上並沒有這一仗的具體名字,但決戰地點在楚國的城父,因此可以稱為城父之戰。

    城父之戰始末

    嬴政繼位後,六國形勢是這樣的,南韓魏國奄奄一息,趙國最強,燕國最老,楚國最大,齊國偏安東海。秦國君臣分析六國形勢,一致認為,趙國才是秦國同意道路上的絆腳石,其他國家不足一題。

    秦王嬴政在決策方面,未免有些驕傲輕敵。不過,秦國的確有驕傲輕敵的資本,楚國從一個龐然大物,被秦國不斷蠶食,已經虛弱不堪,於是,嬴政站在了李信的一邊。

    秦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將李信率領,另一路由名將蒙武率領。起初,秦軍的進展非常順利,兩路大軍屢戰屢捷,最終會師城父。

    這時候的楚國,也開始排兵佈陣,從後來的發展看,楚國顯然是用了誘敵深入的計策,不斷在正面戰場上示弱,讓秦軍將領開始輕敵冒進,當秦軍主力會師城父後,楚國大軍已經集結完畢,李信蒙武剛好落入楚國精心佈置的陷阱之中。

    史料對於這場慘敗記錄的並不多,只透露了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楚國攻破三壁,殺七校尉。第二個細節,楚國追擊秦軍,三日三夜不頓舍。

    從這兩個細節,我們可以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秦軍的確被楚軍優勢兵力團團圍住,李信憑藉秦軍強大的戰鬥力,堅守待援,但楚國攻擊勢頭十分旺盛,秦軍防線全面崩潰。這才被楚國追著屁股後面打了三天三夜。

    城父之戰慘敗的影響

    城父之戰是秦國自滅六國以來,輸的最慘的一次。這次慘敗過後,李信被逐漸遺忘,淡化,最終成為邊緣人物,三公九卿沒他份,他只做了一個隴西的將軍而已。也許冥冥中自有天意,隴西的李信家族,因為遠離政治中心,避免了二世的政治清洗,李世家族成為隴西大族。李廣就是李信後人。

    而對於秦國來說,這次慘敗讓秦國重心由北向南偏移,秦始皇嬴政不得不將全國六十萬大軍交給王翦,最終成功滅楚。

    如果從長遠角度來講,秦國的力量南移,導致秦國向嶺南投入了高達五十萬的青壯,這些人大量遷徙到嶺南,和當地土著通婚,連結,慢慢的將嶺南廣闊土地同化為一,這是利在千秋的功業。

    可是,秦國也因此導致中原力量嚴重不足,天下大亂之時,嶺南軍隊的主將趙佗斷了嶺南通往中原的道路,自立為王,坐觀中原大亂,讓秦國失去了一支生力軍。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秦國短命的重要原因。

  • 2 # 瞎子走天涯

    主戰場: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

    雙方兵力:秦軍60萬,趙軍45萬

    雙方將領:秦國白起、王齕;趙國廉頗、趙括

    戰爭背景:戰國時期,范雎覲見秦昭王,向秦推薦其“遠交近攻”、“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一統天下的策略,得到了秦昭王的積極推行,並任範睢為相。而此時的趙國也因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國力大增,軍事力量較強。據記載趙武靈王也曾喬裝打扮,親自出使秦國探查,意圖滅秦。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併佔領了南韓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的土地以求和,但是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趙孝成王經過和趙勝、趙禹商議後決定收下上黨十七座城池,並派遣廉頗守城,大戰一觸即發。

    在本次戰爭中,趙軍的勇猛也是顯而易見的,趙軍投降後,白起位防止趙軍反撲,下令將投降的趙軍全部坑殺,只放走了200多個童子軍。

    戰爭影響:此次戰役為秦國今後一統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 3 # 小玉講歷史

    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最為慘烈的一次戰役當屬開始於公元前262年,結束於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了。

    楔子-戰神出世列國莫能擋之

    在長平之戰爆發前的半個世紀,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實力已經日益壯大,由於新的秦法堅決執行軍功爵制,打壓舊貴族的勢力,有功進爵有過必罰,讓無數出身於平民階層的年輕人看到了從軍立功的希望。而白起就是抓住了這樣的機會,從秦營裡的一個無名小卒為起點,多次建立不朽功勳,並逐漸成長為秦國獨當一面的上將軍。

    公元前293年,秦昭襄王嬴稷在位的第十二個年頭,當時還只是左更(官職名)的白起親自統帥秦國大軍,在伊闕之戰中對陣韓魏聯軍,24萬聯軍士兵倒在了秦軍的劍下,魏軍統帥犀武被殺,韓軍統帥暴鳶兵敗逃跑,經此一役,南韓的精銳軍隊喪失殆盡,萬般無奈之下韓釐王韓咎只得割讓土地,以求得暫時的和平。

    公元前280年,剛剛登上楚國王位的熊橫一方面為了重新恢復楚國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也為了給客死在秦國的老爹楚懷王報仇,決定聯絡山東列國再謀合縱抗秦。秦昭襄王很快就得知了這一訊息,決定再派白起為主將起兵伐楚。在白起的指揮下,楚軍連戰連敗,不但漢水以北的大片土地被秦國佔據,就連都城郢都也給丟了。楚國這個崛起於南方的老牌強國從此逐步沉淪,直到公元前223年被秦國滅亡。

    如此一來,放眼整個時代,能夠抵擋秦國鐵騎,抵擋戰神白起的也就只剩下了一個國家——趙國。

    胡服騎射-武靈王讓趙國獲得新生

    韓魏趙三家瓜分了晉國後,新建立的趙國實力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強大。論土地,三家中當屬魏國面積最大;論資源,南韓擁有當時天下最大的宜陽鐵山,能夠打造最為精良的兵器,這也就是那句“天下強弓勁弩皆出於韓”的來源了。事實上,在立國之初的半個多世紀,趙國一直都生存的格外艱難。甚至在魏惠王時期,趙國都城邯鄲一度曾被魏國名將龐涓攻破,如果不是後來孫臏圍魏救趙擊敗龐涓,那麼趙國很可能會面臨亡國的命運。此後,趙肅侯在位的24年時間裡雖然也曾多次攻打魏國,但最終成效不大,多次伐魏無功而返。

    趙雍在實踐中發現,中原人寬大的袖子在騎馬打仗時非常礙事,遠遠沒有胡人的服裝穿起來方便,因此決定實行軍制改革,打造出一支全新的軍隊,並想方設法取得了王叔趙成等元老派的認可,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事實上,經過改革後的趙國也確實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與匈奴、林胡等部落的戰爭中連戰連捷。在肥義與樓緩等重臣的輔佐下,趙國國力大增,成為了當時唯一有資本與秦國抗衡的一流強國。

    長平苦耗-趙王終於對廉頗失去了耐心

    秦軍來勢洶洶,趙國的壓力倍增,年輕的趙孝成王不得不在朝堂中選出一位傑出的將領,以此抵擋秦國的進攻。此時,曾在閼與之戰中大破秦軍的馬服君趙奢已然離世,名震天下的田單和樂毅雖然也都陸續來到了趙國,但在長平之戰前後,史書中並沒有留下關於兩人的記載,想必這個時候他們可能都已經不在人世,即使健在也年事已高,不適合再統領大軍出征了。如此一來,唯一能去抵禦秦軍的人選也就只有廉頗了。

    在長平對峙的三年時間裡,趙國將防守長平的兵力從20多萬逐漸增加到了45萬,而秦國作為攻擊的一方也不斷增兵,兵力絲毫不遜於趙國。儘管趙國在經過胡服騎射後軍力大為增強,但在經濟上卻要弱於秦國。再加之秦國蜀郡郡守李冰通過修建都江堰,讓巴蜀的土地大都變成了沃野良田,糧食產量大增。這也就是為什麼秦軍補給線雖長,但依舊有資本與趙軍相持的原因之一。

    陣前換將-45萬精銳從此不復存在

    就在趙王還沒有想好替換廉頗的人選時,趙國都城邯鄲突然有了這樣一個傳言:“秦國不畏懼老將軍廉頗,只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領兵”。起初趙王還半信半疑,可沒過多久,這種聲音卻在朝野上下越傳越響,趙王在和平原君趙勝等幾位重臣商議過後,終於拍板決定陣前換將,讓沒有領軍經驗的趙括替代廉頗從而開始轉守為攻。畢竟趙國的國力實在消耗不起這樣的持久戰,其他各國又都害怕秦國不敢借給趙國糧食,只有速戰速決這一條路可走。

    總結

    長平之戰過後,元氣大傷的趙國開始走向了下坡路,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直到趙孝成王的孫子趙幽繆王在位時,終於被秦國滅亡。而秦國雖然在此戰也傷亡二十餘萬,並在之後被重新組成的合縱聯軍所擊敗,但隨著秦國東出的腳步逐漸放緩,山東列國的合縱再度破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內訌,這無疑是秦國所願意看到的結果。在長平之戰結束十幾年之後,秦國的國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如此一來,山東列國亡國的命運,也無可避免地提到了日程上來。

  • 4 # 鶴迪論

    秦朝統一六國,最慘烈的一戰當屬長平之戰。讀史使人明智。

    趙國把主將廉頗換成了趙括,又增派了二十餘萬大軍,可謂聲勢浩大,秦國也是暗中把主將換成白起,同時增派生力軍去前線。

  • 5 # 西哥侃天下

    無疑是長平之戰。趙國男丁幾乎死絕,秦國五十萬大軍死傷過半,兩國均元氣大傷。但秦國卻通過此戰奠定了一統天下絕對主動權,東方六國從此脊樑骨被抽掉,只能等著滅亡了

  • 6 # 煙痞動漫

    長平之戰。

    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使趙國一舉不振、徹底傷了元氣,再也無力抵抗秦國,加快了秦一統六國的速度。

    從此秦再無對手,再無如趙國一樣的頑強抵抗。

  • 7 # 葉上秋

    長平之戰,趙秦二國為爭上黨郡,舉全國之力進行大決戰。雙方合計投入兵力上百萬,後勤不計其數。戰國後期,只有趙國和齊國有能力對抗秦國。這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殲滅戰。戰神白起殲趙軍40餘萬。從此山東六國再也無力阻止秦國東進,秦一統天下也是時間問題!

  • 8 # 秦川D叔

    戰國時期的秦國,通過“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平定其他六國,最後統一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封建國家。在此係列征戰中,最為慘烈的戰役當屬與趙國的“長平之戰”。

    這次戰役的秦國主帥是名將白起,趙國掛帥的是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也就是“紙上談兵”的那位官二代,因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撤掉之前的將領廉頗,但廉頗雖老,尚能飯否!選擇之前從未單獨領軍的趙括為將,至此趙國長平一敗,至少損失了趙國幾十載的“陽壽”,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坑殺了45萬趙軍,最後只放掉200多老弱病殘回邯鄲報信。使之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屠殺之一。

  • 9 # 陳作棟

    長平之戰。該戰秦軍雖然大敗趙軍,坑殺趙軍45萬的俘虜,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秦軍也損失極大,陣亡將士達20餘萬。

  • 10 # 文史磚家

    從前230年-前221年,秦王嬴政僅用了10年時間便陸續消滅山東六國,實現中國歷史上的首次大一統,其成就令後世矚目。在此期間,秦國的虎狼之師幾乎每戰必捷,但在伐楚的一場戰事中卻遭遇慘敗,而這也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大的敗仗。這場讓秦始皇刻骨難忘的戰役,便是城父之戰(注:城父位於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南)。

    01 任用非人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滅山東六國的事業漸進最後關頭。此時,韓(前229年)、趙(前228年)、魏(前225年)三國已經滅亡,燕國遭遇慘敗並退往遼東一隅(前226年),僅有楚、齊、代三國尚未遭遇毀滅性打擊(注:代國是趙國滅亡後,由逃亡貴族趙嘉建立的國家)。因此,接下來的問題,便是決定該進攻哪個國家。

    秦滅六國形勢圖

    在三國當中,齊是秦國最忠實的“走狗”,在其他諸侯國遭到攻擊時非但不施予援手,反而經常派遣使者祝賀秦國的軍事勝利;代國僻居山西北部,自保尚且不暇,根本無力對秦國發動進攻;唯有南方的楚國,不僅實力尚存,而且對秦國充滿刻骨仇恨,堪稱後者真正的強敵。因此,志在儘快統一天下的秦王嬴政,決定集中優勢兵力發動滅楚之戰。

    在軍事會議上,嬴政按照慣例首先向老將王翦徵詢意見,讓他說出伐楚所需要的兵力和時間。作為穩健派首領,身經百戰的王翦聲稱非60萬大軍不能成事,時間大約需要2-3年。然而,當嬴政向少壯派將領們徵詢意見時,先前在對趙、燕兩國作戰中有神勇發揮的李信,則大言炎炎地聲稱,只要給他20萬大軍,便可以在1年內踏平楚國。

    秦始皇畫像

    從現實來看,楚國雖然先前屢遭秦國的重擊,主力部隊和疆域損失大半,就連都城郢都被攻陷,但依舊佔據著江東大片土地,實力依舊不容小覷。因此,王翦主張用重兵蠶食楚國的戰略無疑是正確的。然而,被先前一系列勝利衝昏頭腦的嬴政,此時卻認為王翦老邁膽怯、不堪大任,最終竟採納李信的建議,並任命他為伐楚主將,但事實很快便給予嬴政沉重一擊。

    02 中計

    李信畫像

    但出乎李信意料之外的是,楚軍主帥項燕並沒有在汝河兩岸組織強有力的防禦,一些小規模的楚軍部隊稍作抵抗,便朝著壽春的方向逃竄。幾場戰事下來,李信頗有種“鐵拳打在棉花”上的失望感,他不清楚項燕的葫蘆中賣的什麼藥。但儘管如此,李信還是率領秦兵渡過潁水繼續東進,不久便逼近壽春。與此同時,由蒙恬率領的秦軍則攻陷寢城,並朝著城父的方向進軍。

    李信的困惑很快就有了答案。原來,秦軍在楚國境內“高歌猛進”之際,項燕派遣密使前往郢陳,以王位為誘餌,勸說在當地鎮守的秦國前丞相昌平君熊啟“反水”。熊啟原本是楚國公子,雖然在秦國做高官但始終心向故國,加之近來屢遭嬴政的猜忌,因而爽快地答應項燕的勸降。稍後,熊啟率領郢陳附近原楚、韓兩國的民眾發動大規模的反秦起義,並切斷李信、蒙恬兩路秦軍的歸路

    李信伐楚路線圖

    後方叛亂的訊息傳到前線,秦軍陣營人心浮動,將士們再也提不起戰鬥的意志。在這種情況下,李信被迫率軍西撤,準備在城父與蒙恬會師,待平定後方的叛亂後,再掉頭進攻楚國。然而,李信的部隊剛剛撤退,在壽春等待已久的項燕,便指揮以逸待勞的楚國主力部隊發起追擊

    03 慘敗及善後

    經過3天3夜的奔襲,項燕最終在城父全殲秦軍。經此一戰,秦國2座軍營被攻陷,7名都尉被殺,2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唯有李信、蒙恬在幾名親信的拼死保護下才得以逃生(“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見《史記·卷七十三》)。自發動滅亡山東六國的戰役以來,嬴政從未吃過敗仗,沒想到卻在城父遭此重創,堪稱他一生中最大的敗仗

    王翦畫像

    秦軍在城父慘敗的訊息傳至咸陽,嬴政暴跳如雷,但他並沒有處死喪師辱國的李信、蒙恬,而是將二人繼續派往前線戴罪立功。與此同時,嬴政又放下身段,親自到頻陽迎請告老還鄉的王翦“出山”,命他率領60萬大軍伐楚。王翦不辱使命,用了近兩年時間徹底擊潰楚國主力,攻破壽春、俘虜楚王,並迫使項燕自殺身亡。至此,秦國在城父遭遇的恥辱性失敗,算是在某種程度上得以洗刷

    參考書目

    司馬遷(西漢):《史記》,中華書局1982年版。

    司馬光(宋):《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15年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士應該怎麼穿polo衫,能推薦一些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