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境思維

    地球自轉,在地球邊緣處有466m/s的線速度,會引起附近氣流加速而一些真空度或真空場,效果上會有些引力效應。

    但主要還是離心力比較突出。這個可以機翼升力與離心傘效應來類比。

    地球的萬有引力只取決於所含核子數,與地球自轉沒啥關係。

    核子以光速自旋同時產生抗衡的真空場引力與離心力,即核子自旋產生萬有引斥力。

    這個很像龍捲風、涵洞漩渦場。

  • 2 # 花熊老師

    從我們的誕生到我們的死亡,“地球的引力”無時無刻不作用到我們身上,正因為它一直陪伴著我們,所以我們才會忽略它的存在。跟進一步說,“地球的引力”的存在和我們人類沒有任何關係,從地球誕生開始,它都一直作用在地球(包括固體地球、附著固體地球表面的地表水及大氣層)本身及其周圍天體(月球、太陽及其它路過地球軌道的小天體)。雖然是作為人類這一物種其中一員的牛頓發現了它,並把它和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統一到了一起,並用數學的方式表達出來。

    大家都在中學課本中學過引力的表示式是:F=GMm/R^2,其中F表示引力大小,G為引力常數,M和m分別為兩個物體的質量,而它們之間的距離用R表示。從這個公式看出,引力只和三個物理量有關,即兩個物體的質量和距離;而公式中沒有任何運動有關的物理力量,也就說引力和物體的運動無關。因此可以說地球的引力和地球的轉動無關,是有地球本身的質量所決定。

    “萬有引力”的外文對應是“Gravitation”。牛頓的學說最早被介紹進入中國之初叫做“重學”,分別有《重學淺說》和《重學》。據說後來被從日文“萬有引力の法則(ばんゆういんりょくのほうそく)”轉譯而來的“萬有引力”所取代。我猜之所以能夠取代,主要原因是“萬有引力”這個片語中的“萬有”體現了牛頓時空下引力的本質(不是“固體有”、“動有”或者“X有”),也就是說不論物質的物態、運動和其它特性,只要它(質量)的存在,就會有引力產生。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回答了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

    萬有引力實證和測量的著名“卡文迪許扭秤實驗”(物理學史上的經典實驗之一)可以從實驗角度直接回到提問者的問題。這個實驗也是第一個在實驗室內完成的測量兩個物體之間萬有引力的實驗。下面的這幅圖展示的卡文迪許製造的那臺著名扭秤。

    於1798年發表在《自然科學會報》論文中的卡文迪許扭秤圖

    卡文迪許扭秤實驗原理如下:

    用絲線捆綁長1.8米的木棍兩端各有一個直徑2英寸、重為1.61英磅的鉛球。兩個直徑12英寸、重為348英磅的大鉛球分別放在小球附近大約9英寸遠的地方,各自用懸掛裝置掛起。兩個大球放在水平木棒的兩側,使得它們施加於小球的力使木棒向同一個方向旋轉。小球和木棒受力旋轉後,吊起木棒的絲線就會旋轉,直到絲線中產生的反向力矩與大小球之間引力的力矩平衡為止。測量木棒轉過的角度可以知道絲線扭轉後產生的力矩,進而可以得出大小鉛球之間的引力大小。

    扭秤原理示意圖

    替換不同質量的鉛製球,可以看到絲線扭轉的程度的不同。在扭秤實驗中產生引力的四個鉛製大/小球,都是靜止不動的,而它們之間的引力使得懸掛小球的絲線發生扭轉。所以從這個實驗就可以知道,物體(地球)產生引力和它的運動狀態(旋轉)無關,而只和它的質量有關。

  • 3 # shawn25727771

    每一種物質都有動力的產生,如果物質沒有了動力,說明這個物質開始消亡。

    動力來至那裡?

    動力來至物質聚變,聚變產生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決馬上開始,失去中鋒的開拓者,和失去杜蘭特的勇士,誰出線的希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