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虛心求教xuexi

    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丘福有勇無謀。他雖然在衝鋒陷陣上是一把好手,但這並不代表他善於指揮調動,也就是他缺少獨立作戰的能力,還有就是太過傲慢,聽不進別人的勸,輕敵冒進,導致全軍覆沒。

    當時丘福僅憑被其所俘的尚書的幾句話,就貿然出兵,這太過冒險了。在此之前,明成祖曾叮囑他凡事需要小心謹慎,千萬不可以一意孤行,但丘福完全沒有放在心上。後來李遠,王聰力勸不可出兵,請求等大軍到來之後,再出兵也不遲,可丘福執意要這樣做,甚至下令說:“違令者斬”。孤軍深入,損失慘重,丘福以及手下諸將盡皆被俘後遇害。明成祖聽說了這件事後,極為震怒,將丘福的世襲爵位給剝奪了,全家都被遷徙流放到了海南。

  • 2 # 歷史春秋網

    首先,丘福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他能征慣戰,但只是一個將才,衝殺在前可以,謀略不足,如果有帥才指揮,必能建立功勳。但如果自己捧帥印對敵,顯然不是那種人才。朱棣北伐,無人可用,又因為丘福在靖難之役中立下大功,對他信任有加,所以當蒙古人殺了明軍使者郭驥,急欲報仇時,不得已派他為帥北征。朱棣用人不當,是丘福兵敗的第一原因。

    其次,明軍在朱棣時期,經過靖難之役,戰鬥力相對朱元璋時期,明顯下降。表現在人才凋零,將帥乏少。最後丘福失敗後,朱棣不得不御駕親征就是證明。丘福帶了十萬兵,疾馳數千裡,而蒙古人則是以逸代勞,有備迎戰。這是丘福失敗的第二原因。

    第三,丘福不納忠言。雖然朱棣屢次囑咐丘福不要輕敵冒進,但丘福就是不聽。將領李遠指出丘福輕敵冒進,必中敵人的誘敵之計,有很大危險時,丘福不但不納忠言,反而剛愎自用地說:違令者斬。丘福就象三國時的馬謖,眾將都看出了敵人的誘敵之計,就丘福看不出。帶著眾將跑進了敵人的埋伏圈,結果導致眾將或戰死,或被俘,十萬大軍僅有兩千人跑回祖國,其餘皆都戰死的嚴重後果。

    丘福輕信俘虜韃靼尚書之言,而蒙古的尚書外表上是俘虜,實際上是將敵人引進埋伏圈的“王二小”。丘福做為明朝主帥,不分真假,偏聽輕信,誤中奸計,全軍覆沒。

  • 3 # 歷史百家爭鳴

    說到朱棣,大家都知道他不是透過合法的繼承製度登上皇位的,而是透過兵變奪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才當上的,不過朱棣能當上皇帝也是靠著自己強悍的軍事能力,但朱棣軍隊中厲害的,不僅僅有朱棣,他手底下還有位猛將,名字叫作丘福,是朱棣靖難之役中功臣第一人。丘福在靖難之役中打的勇猛,可在北伐蒙古時,他遭遇了滑鐵盧,使得全軍覆沒,他自己也丟了性命,這是為何呢?

    兵法說的好“兵不厭詐”,而丘福作為一名武將,忘記了這條兵法。蒙古,我們都知道,在朱元璋時期被趕到了漠北,分成了好幾支,其中比較厲害的是韃靼,韃靼雖說實力比不上明朝,可是就喜歡得罪明朝,有一次韃靼可汗殺死使臣郭驥,朱棣一看不樂意了,這是挑釁明朝權威,便派丘福出兵,打算給韃靼一個教訓。朱棣在他出兵時,就告訴他不要輕敵,丘福可能是有著天國上朝的觀念,覺得韃靼不值一提,就掉以輕心,當時,丘福俘獲了韃靼的一名尚書,可是丘福沒有辨別這名俘虜的話,就受到了他的忽悠,覺得要乘勝追擊,手底下的將領紛紛反對,建議不要孤軍奮戰,探清敵軍虛實後再出兵追擊。丘福卻拒不採納,覺得要立戰功,堅持以韃靼尚書為嚮導,直搗敵營。在此後兩天,韃靼軍每戰都詐敗退去。丘福遂決定繼續趁勝追擊,可是他手底下的人都勸他不要孤軍深入,覺得這樣太冒險,但丘福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便帶著兵追擊,而這就把軍隊帶入了韃靼設定的包圍圈,而丘福因為勢單力薄,軍隊全軍覆沒,自己也戰死沙場。

    丘福之所以敗,在於他輕敵冒進,不肯聽手底下人的意見,太過於專斷,要是他能聽從別人意見,可能就不會導致全軍覆沒的局面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哪裡可以找到可以信任的古董鑑定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