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交通設計者

    要做到心靜如水,一般普通人相對比較困難,但出家人相對容易一些。

    要做到心平氣和,平心靜氣,一定要有堅定的信仰,端正的三觀,做人要有底線和分寸,放得下貪心,分辨得出善惡,是非。

    做事能夠三思而行,胸有成竹,遊刃有餘。

  • 2 # 老王講經典

    是非面前早退身,賭賻場中切莫走,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求有餘,無慾無求,修心養性,蔬萊淡飯度時光。不愛富,不欺貧,能幫就幫,難幫解釋。教子愛國,教子守法。君子愛財取有道,不挑拔,不離奸。心胸坦蕩,少說話,多做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吹牛,不虛為,忠厚可傳家。量力而行,量力挑擔。寧虧已不虧人,問心無愧做好人,半夜不怕鬼敲門。放平心態高壽人。

  • 3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你想問的是“得到淨、定、智”的方法吧?這不能與凡夫探討,必須在佛典裡找答案,因為億萬人裡也未必有一個具備此力,包括僧、道等職業修行者。下面隨便節選五部經典句,簡析一下,看懂能自答,不必問外人。

    【1,《楞嚴經》開示】

    25聖彙報各自清淨見性的途徑時,最後一位大勢至菩薩講的是“唸佛法”,即“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裡的“三摩地”就是“心不散亂的靜定”之意。可見,菩薩稱讚的是“稱念佛名,是得到靜定的第一法”,就是標準答案。

    【2,《法華經》開示】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最後的讚語裡有:“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 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這就是念觀音名號能“除一切煩惱、滿足一切願望“的通法,包括得“靜定”。

    【3,《圓覺經》開示】

    在佛答普眼菩薩問裡有:“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這就是修學“淨定”功夫的過程,把“身、塵、識“的三相都滅盡才行。

    【4,《佔察善惡業報經》開示】

    地藏菩薩說“修學一切諸禪三昧法者,當知有十種次第相門,具足攝取禪定之業,能令學者成就相應,不錯不謬,何等為十?一者,攝念方便相;二者,欲住境界相;三者,初住境界,分明瞭了,知出、知入相;四者,善住境界得堅固相;五者,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轉求進趣相;六者,漸得調順,稱心喜樂,除疑信解,自安慰相;七者,克獲勝進,意所專者,少分相應,覺知利益相;八者,轉修增明,所習堅固,得勝功德,對治成就相;九者,隨心有所念,作外現功業,如意相應,不錯不謬相;十者,若更異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隨心,超越自在相。是名十種次第相門,攝修禪定之業。”這就是“修淨得定“的內容,佛教一切法門都不例外。

    【5,《大乘起信論》開示】

    論曰:“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這就是“修淨得定”的基本原理,一切法門不出其右。

    總之,五個開示本質都是念佛法門,包含“念實相佛和名號佛”的兩大類,也是《華嚴經》的宗旨。所以,十方眾生入“三摩地“,都不離唸佛,是圓滿成就的通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難看!被灌三球后拉莫斯發飆,怒吼隊友:別讓他們進6個,皇馬輸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