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蘇聊教育

    教育孩子,必須家校共育。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時,是孩子行為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所起的作用比教師作用更大。

    一、家庭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也是最為重要的老師,家庭氛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而久遠地影響著孩子,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關鍵在於父母。

    二、老師總讓家長輔導學生作業,是對孩子學習上的監督和指導,是家長關心孩子重要體現,並且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了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細微變化。是家校共育的紐帶。

    三、老師如果盲目佈置作業,無任何針對性,完全把檢查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那是老師不負責任的表現。在學校,指導孩子學習的任務都在教師身上。發現孩子的不良動向,應及時與家長溝通。孩子在家的時候,督促孩子學習的任務就是家長的了,家長對家庭作業不管不問,是家長的失職。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更是民族的希望。培養教育孩子、責任和意義重大。教師和家長都應盡到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只要家校聯手,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形成教育的強大合力,一定能把孩子培養為國家棟梁。

  • 2 # 曾老師陪你寫作

    1.有些孩子的學習,是需要家長配合幫助,才能完成對孩子更好地教育,因為有些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時間不夠孩子使用,需要額外的時間加以補充。

    2.未來學校,更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因此,家長也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 3 # 風起楓兒飛

    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扮演者最重要的角色。為什麼很多教師子女成績會優秀,那是因為教師們本身自己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我見過幾個成績優秀的孩子,就是家長一直陪著孩子學習,瞭解孩子學習中的不足,再去查漏補缺。對於每個孩子來講,肯定是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久。

  • 4 # 孫贊贊吃薯條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園到小學期間孩子屬於玩心比較大的時候,在學校有老師看著,在家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和陪伴。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樣,對於個別的東西不太多了理解又不敢去問老師,這時需要家長去輔導和講解。

  • 5 # 識柔

    個人觀點,我故妄説之,你姑妄聽之,不喜一笑了之!

    在孩子成長的各階段能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是種幸福更是一種能力!

    現實中很多人還不能做到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這是一種無奈!

  • 6 # 追逐夢想zpp

    老師要求家長輔導作業,給孩子答疑,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家長還能應付,而對於高年級就相當困難了。

    其實從老師的角度是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學習的情況,另外起到一定的監督作業,很多的孩子自控力還是很差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好習慣一旦養成了,對於他以後的學習家長就少操不少的心,所以學習一定是老師、學生、家長三方配合的。

  • 7 # 小琨oO

    這個問題要分情況:

    1.在校老師要求家長與班主任、任課教師一起輔導孩子學習是為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這個是無可厚非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所佔比重甚至要大於學校教育。所以您如果有時間有精力有能力可以針對自家孩子的情況做一些心理輔導、學業輔導,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2.如果學校老師總是要求家長輔導學校學習的內容,而老師在校期間無所作為或者有意推脫對孩子應有的答疑解惑,那就是老師的問題。相信您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斷。這種情況下您可以和老師進行友好的溝通,看看是不是孩子在校的出現了心理問題或者學習困難。如果也不是孩子的問題那麼建議與該校教學領導反應情況。嚴格要求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

    希望對您有幫助!

  • 8 # 雨夜閃電照無名

    首先,老師總要家長輔導作業或答疑釋惑的行為應該適可而止;其次,家長的陪伴很重要,更有利於孩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理由如下:

    一、為學生輔導、批改、答疑作業是教師的職責。教學任務的完成,課堂是主陣地,教師是主導。作業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載體,教師通過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才能準確把握學情,進而通過學情改進教情。

    二、教師要改革作業批改方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科不同、內容不同、作業量的不同,採取全批全改、面批等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鞏固,而不能把責任推給家長,而換取表面上的教學成績。

    三、教師和家長的責任不同。教師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等特殊專業知識的職業,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傳達思想、提升能力等方面能夠遵從學生及其學習規律和特點來完成。而家長不具備專業知識,只是簡單就事論事,長此以往,會給學生的接受行為和學習思維產生不良影響。當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家長也具備這種能力。

    四、家長要陪伴成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是第一任老師,但主要體現在思想意識、行為習慣等方面,不應該承擔也沒有能力承擔傳授文化課知識的責任。由於低年級學生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具備作業獨立領受、完成的能力,家長的陪伴和輔導、答疑至關重要。家長需要和教師緊密配合,共同完成孩子良好學習習慣、作業習慣的養成。成績好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能獨立完成作業,不需要家長陪伴、輔導的學生。

    因此,作業佈置要適量,教師批改要完成,家長陪伴很重要,齊心協力才成功!

  • 9 # 教育這回事兒

    謝謝邀請,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是一個小學老師,前兩天跟一個大學同學吃飯聊天,他跟我抱怨說:你們為什麼要讓家長來輔導孩子的作業呢?你們老師不就是幹這個的嗎?為什麼還要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呢?我當時是滿臉的問號。

    很多家長認為:這是老師在偷懶,在推卸教育的責任,其實不然,老師讓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和給孩子答疑解惑,有以下3點原因:

    第一點:因為家長總是追著問老師,孩子的上課認真聽講嗎?孩子平時跟誰一塊玩啊?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樣?家長在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壓根沒有跟孩子做一個深入的溝通,導致老師在回答的時候,也不能面面俱到,所以通過讓家長去輔導孩子作業,讓家長非常清晰地知道老師在教什麼,孩子在學什麼,以及孩子學到了哪種程度。

    我碰到過一個家長,她在接孩子的時候就抓住我不放,問我孩子最近表現怎麼樣啊?有沒有跟同學鬧彆扭啊?平時作業完成的質量怎麼樣?我在心裡就在想,這些你都可以去問孩子呀,你為什麼不相信你自己的孩子呢?

    第二點原因:因為現在家長的工作很忙,沒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如果沒有作業這個載體,孩子和家長在家幹什麼呢?基本都在玩遊戲吧。所以可以通過作業上的交流,讓孩子和家長有一個有效的連線時間,也讓家長更能明白孩子的內心世界。

    咱們平心而論,現在家長在忙了一天的工作之後,回到家基本上都是看電視。玩手機、玩遊戲,跟孩子玩的時間基本沒有,基本動作就是回到家之後會囑咐孩子好好寫作業,然後就沒有過多的交流了。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危險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學習是非常孤獨的,學習效率也不會很高,就作業這個機會,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修復親子關係。

    第三個是中國教育的轉型,重點逐漸從學校教育轉為家庭教育,應試教育有諸多的弊端。那這個弊端是需要家庭教育作為補充,家校聯合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加優秀。

    不可否認,應試教育解決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中中國人口基數大、受教育水平不均勻的問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的個性化問題越來越多,應試教育的弊端慢慢浮現出來,這時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重、所以針對於孩子的個性化成長是需要家長去學習和規劃的。

  • 10 # 老師李木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首先想問:如果你是家長,老師讓你輔導孩子作業,你是輔導還是不輔導?

    答案很簡單,如果你是負責的家長,我相信,你會毫無怨言,立馬投入到輔導的過程中去,而不會糾結該不該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不管事的家長,或者你根本沒有孩子,你可能就沒有這些煩惱,因為輔導孩子與你無關!

    那麼我們再來理性的談一談,老師為什麼會讓家長輔導學生作業,給學生答疑解惑?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當然,也要辯證的看待問題,至少要看穿問題的本質,老師讓你輔導孩子的一些問題是出於對孩子有利的就要積極配合,甚至老師不要求也要做好輔導。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我是一名基層一線教師,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全力配合,但作為一名老師,切不可把屬於自己的事情推給家長。

  • 11 # 大叔不冷

    我認為,這樣做的老師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因為教育本身就不是學校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的。他無時無刻不需要家長的配合。

    其實如果你觀察就會發現一個學生的學習好壞和家長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家長能瞭解孩子的學習進度,要求嚴格學生學業成績一般都會很好,如果這個家長對學生比較放任自流,也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那麼他的成績多半是比較差的。

    當然,我也見過很多優秀的學生,不需要家長監督也可以學的很好,但這畢竟是小概率事情,我見到了更多的,是學生在學習成績和他長的態度有直接關係。

    所以老師要求家長參與進學生的學習進度,一是為了督促學生學習,也是為了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讓家長監督和提醒督促孩子學習。

    所以不能覺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萬事大吉,這是不現實的家長的參與必不可少家長的督促非常重要事項,一個對孩子學習漠不關心的家長孩子的學習怎麼會好?

    所以我認為讓家長輔導作業參與問題的解答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會,說自己忙,可是你忙的目的是什麼呢?不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可以過得好一點嗎?如果為了忙就放棄了孩子的學習進度,那不是本末倒置嗎?回答完了,謝謝!

  • 12 # 教育工作者胖老師

    50%努力的家長+50%盡責的老師=100%優秀孩子

    家校共育: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溫馨港灣,家庭教育是建立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也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教育途徑。

    首先講每位學生的老師都很難像家長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並不是老師沒有責任心,而是老師和家長的角色不通,關注孩子的方式更為不同。不是由於責任心的緣故,而是由於角色不同。

    每個班的老師面對的是眾多學生,一對一的去指導,老師肯百分之百做不到,因為老師的能力有限,無法對每個學生照顧的面面俱到,更沒有辦法給每個學生同等的關注,這是事實。

    同時家長也不要有把孩子交給學校我就放心了的心態。

    家長務必要記住一點:孩子是自己的,而不是老師的。家長必須比老師更加盡心!

    所以我們要說的就是:“教育孩子不是老師100%的責任,家長也要承擔家庭教育責任”。

    作為家長: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緩慢而優雅的過程。

  • 13 # 屋後的楓葉

    孩子的教育家長沒有責任?孔子說過: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叫如養。在輔導孩子問題上不用老師安排作為家長應該主動作為,自己不主動作為也就算了,老師安排了還有意見,更可笑的還在網上提意見,生個孩子不願意教育你生他幹嘛?現在避孕手段多的是啊!

  • 14 # 青辣子炒雞蛋

    老師負責教知識,生活老師負責處理學生上學期間的生活問題,家長負責自己孩子的品德教育。我感覺這麼分工比較合理。把教知識的任務再分給家長是不妥的。理由很簡單兩個人幹一件工作就會互相推諉。

  • 15 # 精彩指南

    我會覺得老師很不負責任!

    沒有想為家長開脫的意思!

    孩子的成長兩者都很重要,雖父母負的責任更大,但也不能面面具到。別說有沒有這個能力,孩子也不願意讓父母輔導才是事實。

    首先每個家長學識水平不同,教的好不好先不考慮,對不對都不知道,怎麼去教?

    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又要臨近判逆年齡,老師要家長在學習上,與孩子產生更多的摩擦,有什麼好處?無非是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而已,還有沒有一點責任感!

    讓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全部都是正確的,作為老師,你知道學生的薄弱點嗎?你想下崗嗎?目前AI可正躍躍欲試呢,還有沒有一點緊迫感!

    家長應該對孩子的性格、待人接物、生活常識、價值觀等方面給予引導,而在學習方面以培養習慣為主,不宜過多參與。

    個人觀點,多交流。

  • 16 # 三尺講臺畫巨集圖

    總讓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或答疑解惑這可能是教師出於對班級成績的考慮,上面逼得緊,怕學得不紮實的拖後腿唄,所以就藉助家長的力量了。或許也是發現孩子學得不理想,出於對孩子的負責,而提醒家長加工的。

    固然,家長如果對孩子負責,注重提高,那他的付出另當別論。家長有家長的諸多事,對於孩子,他們自然會該出手時就出手,但決不是總圍著老師轉。

  • 17 # 愛的教育從小做起

    教育孩子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剛進入學校,不知道怎麼應對學習,如果家長參與進來,扶助孩子學習,教會孩子學習,孩子很快就能掌握好的學習方式,取得優異的成績!孩子有好的成績之後,自然就有學習興趣,那個時候,您的輔導自然就不需要了!

  • 18 # 碼不亭蹄

    任何事情都是有雙面性的,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一、從好的方面來看,體現在如下幾點:

    1、父母輔導可以加深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

    現在的父母都是上班族,非常忙,一旦忙起來,可能與孩子一天都說不到幾句話。而父母輔導孩子作業後,這就讓父母與孩子之間多了很多的交流時間,可以增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能增加孩子對父母的崇拜,哇,爸爸媽媽好厲害呀,這結作業他們都會。

    2、可以監督孩子的學習。

    可以讓父母近距離地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學習會更有動力。很多父母因為工作忙,而忽視了孩子的學習。而孩子看到父母不關心自己的學習,以為父母不重視,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情緒——既然你們不重視,我也就隨便吧。

    二、不好的一面有:

    1、會讓老師產生惰性。

    這樣的老師也是存在的,他們把這些事情拋給學生家長後,自己就落得一個輕閒。久而久之,他們變得越來越懶,這樣會嚴重他們的教學質量。

    2、家長不是專業老師,可能會帶偏。

    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們可以監督孩子學習,但是,要輔導學習,就顯示得很吃力,一些簡單的還可以應付,稍微複雜點的,就吃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