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朝風月等夜
-
2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袁世凱,一個本可以走上神壇,卻因為一念之差,變成國賊的男人。
早年的袁世凱憑藉一己之力平定北韓叛亂,被稱之為當代“班定遠”,那一年袁世凱24歲,一腔熱血報效祖國。
就是因為袁世凱在北韓大放異彩,受到晚清重臣李鴻章的青睞,而袁世凱也在中國大戰拳腳,最終爬到直隸總督,民國大總統的位置。
第一、袁世凱是中國近代軍隊的締造者。 1894年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清王朝終於下定決心,改革新政。而軍隊改制是重中之重。袁世凱被派遣到天津小站訓練定武軍。袁世凱花大價錢聘用德國教官,仿照西方列強近代陸軍的要求編制陸軍、訓練軍隊;自己親自監督軍隊,制定規章制度,招攬留學人才,即為後來的北洋軍閥的前身。這是中國軍隊近代化的開始。
第二、袁世凱是中國第一個實行憲政的人。 袁世凱還曾經在天津引入西方議會制度,實行憲政主義。後來他在全國倡導學習英國君主立憲制,認為“官可以不做,憲法不能不立”。
第三、袁世凱建立了中國近代的警察體系。 1902年,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的時候,在直隸總督的衙門所在地保定設立了中國最早的警察機構—巡警總局和巡警分局,並制訂了中國最早的警察制度—《警務章程》。 袁世凱是中國第一個在中國成立警察部隊並設立了最早的警察治安管理模式,使中國正規軍和警察機構分離,使得中國正規軍素質大大提高,戰鬥力大大提高,也標誌著中國向近現代國家邁出了一大步。
第四、袁世凱對中國的教育也特別重視。 1903年,袁世凱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湖南巡撫端方上奏清王朝朝廷,要求清王朝進行教育制度改革,中國的近現代教育體系正式開始建立。 袁世凱創辦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學堂——山東大學。他先後在河北等地建立了31所學校,其中包括兩所高等學堂。除此之外,還建立40多所各級師範學校。 第
五、大力鼓勵修鐵路。 袁世凱籌資修建了第一條Mide In China的鐵路——京張鐵路,這是真正的第一條中中國人自己建造的鐵路,這條鐵路的總工程師就是詹天佑。 後來袁世凱上奏清王朝任命詹天佑出任漢粵川鐵路總辦。新易鐵路、中國和比利時合資建成的蘆漢鐵路都有袁世凱的功勞在內。
第六、袁世凱大力推動近現代工業企業的建立。 袁世凱學習西方經濟制度,放開了很多限制企業的創辦和發展的條條框框,袁世凱當民國大總統的前三年(1912年~1914年)內,全國新開辦了約4000家工廠,麵粉廠、火柴廠、捲菸廠、造紙廠以及採煤、冶煉企業等都得到極大的發展,而且民族資本得到很大的支援。 袁世凱還自己投資開設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啟新洋灰公司在當時的中國是規模最大)。 袁世凱對中國工業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袁世凱被人罵為國賊的主要原因是三點:
第一、1898年袁世凱向慈禧太后告密,導致戊戌變法失敗。
第二、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
第三、與日本帝國主義簽署《二十一條》。
第一條現在基本可以證實是康有為汙衊袁世凱,戊戌變法的幾位主要人員無資歷、無背景、年紀輕、內無宮中支援、外無督撫響應、手無軍權支撐,有沒有袁世凱告密都是失敗的結果。 第三條也證實實屬無奈,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誰處在袁世凱的位置都只能籤這份協議。 不過要說的是,袁世凱籤的不是《二十一條》,而是中方談判代表苦撐4個月,艱苦談判數十輪得到了《民國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締結之中日條約及換文》(簡稱《民四條約》)是中方的談判代表苦苦支撐4個月迫使日本在二十一條上做出幾次讓步,並將干涉內政的內容全部刪除後得到的條約。 這也是日本能做的最大讓步,雖然《民四條約》也是出賣國家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但是真的實屬無奈。 真正令袁世凱身敗名裂的是第二條——稱帝,開歷史的倒車。 袁世凱稱帝81天,直接從“共和國締造者”變成“賣國賊”,名聲直接臭大街了。 把老袁氣的一命嗚呼了。
-
3 # 歷史影像記錄
歷史學家通過對袁世凱的瞭解和研究,對袁世凱的性格功過進行了冷靜分析、客觀評價,採取了有褒有貶的評價方式。這些評價的共同點是:袁世凱本質上是擅長權術的舊派人物,但同時也是愛國者和民族主義者,他個人對中國近代化所做出的貢獻足以獲得肯定,卻在稱帝一事上,馬失前蹄,徒留罵名。
袁世凱統治時期,他的英文祕書及外交家顧維鈞旅居美國時,撰寫回憶錄,其中寫道袁世凱如是評價:袁世凱是軍人出身,曾駐任北韓總理交涉通商事務衙門總辦,僚屬中有守國新式教育的人,比如唐紹儀先生,袁世凱與他們比起來是屬於舊派。但與頑固的保守派想比,他的想法又相當維新,甚至有自由主義的思想。他在創練新軍的過程中,啟用西法,他是一個實幹家、卓越的行政官、領袖,但他骨子裡仍保留著保守的一面,他不喜歡旅行,從未到過長江以南。
顧維鈞結合自己的外交經歷以及對袁世凱的看法,指出袁世凱是一個愛國者,因在他對日的交涉中,唯恐喪失中國主權,對於中國的外交步步謹慎。袁世凱設想將中國打造成由他統一的強國的願望,是他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反映,但他的鐵腕政治和骨子裡的保守又令他搖擺於共和與帝制之間,最終導致袁世凱做出了無視共和國民主原則的決定,結束了其短暫的政治生涯。
對於袁世凱的批判也是有道理的,他在一些道德上有著缺陷,對於權勢過於重視,有著投機取巧的嫌疑,同時他不能很好的認清中國的局勢,對於人心的把握不足,以為恢復帝制建立君主立憲制度可以改變國內混亂的局面,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
總的來說對於袁世凱這樣的歷史人物,單純的好人壞人是不足以評價他們的,在那樣的時代中的那樣的歷史人物只能說他們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大勢所趨。只能客觀公正的認可他們的功績,分析他們的缺陷,從當時所處的時代來看待他們,所以說袁世凱算不上好人壞人,只能說是即使不是真英雄也是一個梟雄。
-
4 # 新銳歷史
在慈禧眼裡,戊戌變法是光緒用來跟自己爭權的一個把戲,所以她不惜一切代價掐滅戊戌變法。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她才明白變法是唯一的宿命,不變法的話中國就要落敗,自己的生死就操控在外中國人手中。
變法最關鍵的一步是成立一支現代化的軍隊,這個任務非袁世凱莫屬了。袁世凱一直熱衷於維新,並且時時以改革派自居。在他擔任山東巡撫期間,創辦了濟南大學堂,這便是山東大學的前身。袁世凱還在山東創辦了商務總局,任命好友唐紹儀為總局局長。
袁世凱是在天津小站練兵發家的,這次手握大權,重中之重還是進行軍事改革。在練兵上,袁世凱主要借鑑德國和日本的經驗,綜合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訓練方法。首先在兵源上,袁世凱就要求得非常嚴格,第一要求身\_體素質好,第二要求是良民,有固定的戶籍。袁世凱不收遊民,不收流氓,因為這些人不守紀律很難管理,再說了袁世凱準備提高士兵待遇,選擇良民的話直接將士兵的工作與家庭的生活掛鉤,不怕他們不認真。
在我們印象裡,當兵的似乎很牛,但其實清朝的士兵境況並不好,工資待遇不高,社會地位不行,退伍後往往還會受到地痞流氓的欺負。對這些問題袁世凱也很清楚,他想出了一系列的解決辦法。首先,他提高士兵的待遇,將士兵的每月工資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交給士兵,一部分寄給士兵的家裡。同時,袁世凱還讓各地方官善待士兵的家屬,免除他們一部分徭役。
袁世凱專門成立了軍政司,負責處理練兵事宜。同時,他還將軍隊分成常備軍、續備軍和後備軍三種。
袁世凱將自己新建立起來的軍隊稱為北洋常備軍,王士珍擔任第一協統,相當於旅長。第二支新兵練好後,馮國璋擔任第二協統。袁世凱還有一個幹才叫段祺瑞,袁世凱是很看好段祺瑞的,可惜段祺瑞是武人出身,不會筆試,儘管袁世凱很想讓他當上第三協的協統,可惜他就是考不上。
根據袁世凱的規定,只有考試通過的人才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段祺瑞的軍事才能是得到袁世凱肯定的,可惜過不了筆試這關,怎麼辦呢?袁世凱後來想了個辦法,將試題提前洩露給段祺瑞,就這樣,段祺瑞當上了協統。
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就是所謂的北洋三傑。
由於袁世凱過人的練兵能力,朝廷精選出三千八旗子弟兵,讓袁世凱訓練。袁世凱將這三千八旗兵設定為京旗常備軍,還提議讓滿人鐵良帶領這支軍隊。
當袁世凱把這支訓練有素的軍隊交給鐵良時,鐵良深為佩服袁世凱,袁世凱這個人不僅會練兵,還會做官。他深知樹大招風的道理,知道隨著自己的崛起,慈禧一定會猜忌自己,所以千方百計讓滿人掌管京旗常備軍。
1904年,在徵得朝廷同意後,袁世凱開始了擴軍計劃。他先在山東、河南、安徽招募了幾千壯丁,練就了一鎮的兵馬。後來,袁世凱又盯上了張之洞的自強軍,通過各種手段將自己之前的武衛右軍一部分人馬和張之洞的自強軍合編為一鎮,並接管軍事領導權。
至此,北洋軍已有六鎮的兵馬。袁世凱很清楚,這點兵力跟西方列強相比仍然不值一提,所以他不斷派遣留學生到國外去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科學技術。
1906年,袁世凱在保定成立了陸軍軍官學堂,後來的民國“總統”蔣介石就是畢業於這個學堂,由此可見這個學堂對於近代中國軍事的影響力。
這次演習讓袁世凱名聲大噪,成為了國際軍事界明星。隨之而來的是軍隊的擴大,他的軍隊很快就擴充套件到九萬人。由於這些軍隊很像是袁世凱的私人衛隊,所以引起了朝中一些守舊派的不滿,很多人向慈禧進言,說袁世凱已經威脅到大清的江山,最好是除掉。
不過,當時朝中第二把手奕劻是袁世凱的好友,他早已被袁世凱買通,所以使勁為袁世凱說好話。一時半會兒,袁世凱倒也沒有什麼危險。
袁世凱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慈禧對自己的崛起是很不放心的,他很想知道慈禧的態度,但是怎樣才能知道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慈禧身邊的太監來了解,李蓮英是慈禧最信任的太監,袁世凱首先想到賄賂李蓮英。不過,李蓮英權傾天下,跟慈禧的關係太近了,一個不慎,可能就會好心辦壞事。
所以,袁世凱把收買物件重點鎖定在馬賓廷的身上,馬賓廷也是一個太監,地位比李蓮英要低很多,跟慈禧的關係不是特別近,但是也能跟慈禧說上一些話兒。為了籠絡住馬賓廷,袁世凱甚至和這個太監做拜把子兄弟。由此可見,袁世凱這人做人做事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1906年,社會又開始動盪起來。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宣傳“驅除韃虜”的思想在全國各地得到響應,同時西方的君主立憲思潮開始湧入中國,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對君主專制感到不滿。
排滿潮流的出現引發了滿族貴胄的恐懼感,袁世凱是當時最有勢力的一個漢人,他們很擔心袁世凱最後會成為端掉清朝的那個人。而且,袁世凱也是主張君主立憲的,他曾上書實行君主立憲制和責任內閣制,還要求清廷撤銷軍機處。
袁世凱的做法引起了慈禧的反彈,君主立憲制想也別想,撤銷軍機處也不可能。慈禧不僅沒有按照袁世凱的要求去做,還將兵部改為陸軍部,任命鐵良擔任陸軍部尚書,此舉等於是用鐵良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
很多傳統保守的漢人官僚也對袁世凱很不滿,最典型的莫過於軍機大臣瞿鴻機。瞿鴻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士大夫,他是一個清官,信奉忠君愛國的思想。袁世凱想要拉攏他,幾次給他送上厚禮,都被他拒絕。
除了瞿鴻機之外,朝中還有很多大臣指責袁世凱位高權重,已對君權構成威脅。
袁世凱看到自己終於引起了清廷的不滿,也算是識時務,主動請求朝廷撤去自己身上八個兼差,還請求清廷收回自己陸軍一鎮、三鎮、五鎮和六鎮的兵權。袁世凱這麼做本是以退為進,希望慈禧信任自己的忠心,並繼續讓自己掌握兵權。他萬萬沒有想到,慈禧居然連客套話都沒說,直接接受了他的“請求”。
就這樣,袁世凱一下子就失勢了,不過他根基深厚,隨時都有可能東山再起。
-
5 # 二十八畝地黃文軍
袁世凱歷史早有定論,看看他發跡史。不就是個不忠不義的竊國大盜嗎。現有人為他開脫說什麼戍戊變法生命受到威脅才出賣的六君子簡直是牽強附噲,袁世凱就是一婊子,小人,他手握重兵,並且是清軍裡最先進戰力最強的新軍,慈禧召他入宮許他以高官厚祿讓他軟禁光緒,並抓捕六君子致使戍戊六君子血灑菜市口,用六君子的血染紅了他的頂戴花翎。出賣他朋友六君子此為不義。在武昌新軍辛亥起義成功後,他帶領幾十萬武裝到牙齒的北洋軍來鎮壓起義軍,先總理,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大局,許他以民國總統,讓他趕宣統退位,他做為大清臣子看到民國總統的寶座盡真幹出不忠之事。民國建立後你不忠不義也罷了。當了總統還不行競要恢復帝制,他還真過起了皇帝隱,沒想到真是逆歷史潮流,成了短命皇帝只當了八十三天,在全中國人民的聲討中去豐都當棒棒去了。他不是竊國大盜是什麼?我勸有些人講你好聽點是自欺欺人,不好聽點叫史盲,再不好聽點叫歷史虛無主義者,再不好聽點,叫西方帝國主義走狗,在充當西方帝國主義對社會主義和平演變的急先鋒,妄圖篡改歷史,使我們的後代喪失對中國我們的民族近代以來所遭受磨難的認知。
-
6 # 龍大山
袁世凱在最開始是贊成共和的,所以他接受了孫中山的政治理念,支援共和,推翻了中國五千年的封建帝王統治,開啟了中國近代化改革,廢除科舉制度,大修鐵路,發展工業,改革幣制,實行銀本位制,為當時中國經濟尋找到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並且在政治上實現了中央集權制,保證了國土的完整和中國人的團結。
然而,在1915年8月,袁世凱的憲法顧問美中國人F.J.古德諾發表《共和與君主論》一文,認為中中國人知識程度太低,無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適合於君主制。這一理論得到了當時的社會名流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和嚴復等的認可。於是聯合發起成立籌安會,公開進行復闢帝制活動。但袁世凱表示改行帝制“不合時宜”。但是樑士詒等組織“全國請願聯合會”,假造“民意”,終於使得袁世凱產生了誤判,以為是民之所願,為固國本之慮,乃稱帝。
也許,古德諾的《共和與君主論》並沒有錯,對於當時的中國老百姓來說,帝制可能更適合於中國,畢竟百姓先前是在帝王治下過活的,乍改了共和,會突然的不適應,無所適從。但是,袁世凱和他的幕僚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在當時,民意的力量對中國的政治格局的影響真的是微乎其微。正如《共和與君主論》所說的,百姓真的沒有研究政治的能力,甚至是根本就沒有參與政治的意願。百姓其實是畏權,媚權,侍權慣了的,在根本上他們只是服從,而並不是或者說並沒有自己的意願和主張。所以,在當時的中國,對政治格局起主導作用的其實不是百姓,而是社會精英階層及權貴階層。而袁世凱們恰恰忽略了精英和權貴們的意願,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走向了錯誤的道路。
這不得不說是中中國人的宿命。若袁世凱不稱帝,中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軍閥混戰,也許中中國人就不會遭受這麼多的苦難。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袁世凱悖潮流而動,逆時代而行,終究還是要被後世人所唾棄的。
正是:
竊國大盜真不恥,
總統還欲攀龍椅。
洪憲賤名入了土,
共和誰許再帝制?!
-
7 # 管錐天下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被冠以“竊國大盜”和“獨夫民賊”。事實上,袁世凱也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1.政治:參與晚清官制改革,力主推行責任內閣。制定法律選拔文吏。建立了廉政機構“平議院”審查官員。推行地方自治。高舉“立憲”旗幟。中華民國的建立,袁世凱功不可沒。
2經濟:工農商三業並重,修建了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開辦工廠4000多家,如麵粉廠、捲菸廠、火柴廠、造紙廠以及採礦冶煉等重工業都有了長足發展;減少出口稅增加進口稅。興辦工業教育,創辦工業基金;改革幣制、興辦銀行;開通商埠;引進外資。
3.軍事:1844年北韓王朝甲申政變,袁世凱率軍擊潰日軍,瓦解了日本顛覆北韓政權的圖謀。袁建議廢藩建省,將北韓納入版圖,未被晚清政府採納。鎮壓義和團。袁世凱是現代軍隊和現代警察創始人。
4.教育:廢除科舉制度、興辦學校、倡導留洋。全國推廣免費小學教育(四年制)。上書成立山東大學堂(山東大學前身)。建立“保定陸軍學堂”、“軍醫學堂”等軍事院校。
5.禁賭禁毒:直隸總督任上,禁止軍隊賭博,規定小學堂和直隸師範學堂上下人等一律禁賭;剷除煙館800多個,設立200多個戒菸分所。禁止種植罌粟。就任總統後,頒佈法律禁止賭博。
6.外交:袁世凱政府拒不承認英國政府妄圖分裂西藏私自設定的“麥克馬洪線”,捍衛領土完整;經袁世凱斡旋,1915年6月7日,在俄國支援下獨立的外蒙取消獨立,迴歸中華民國。
但是,袁世凱稱帝說明他並未擺脫封建帝制,竊取辛亥革命果實,與革命初衷大相徑庭,屬實是一個不可磨滅汙點。
-
8 # 正一品貴妃
他接受了“二十一條”,這等同於他的賣國行為被證實。但回過頭想一下:“在晚清這種亂世間生存,誰又能做力挽狂瀾,拯救百姓於水火呢?”
他在平定北韓甲申政變中有利地挫敗了日軍,打擊了日本試圖登上大陸的野心。在北韓的那些年,他的治軍之能初露鋒芒。後來回國後也受到清廷的重用,被委派到天津小站訓練新軍,在軍事制度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如清末巡警制度的創立就是中國警察制度近代史化的開始。
再看看袁世凱的告密動機,袁世凱認為支援光緒帝不現實,他深知以慈禧為首的清廷實力尚存,一時之間還無法撼動,而害怕自己任務暴露受到牽連,才將康有為等人的計劃向榮祿告密,他的這一舉動只是加重了戊戌變法的後果,並不是導致失敗的結果。
在談判了二十多次之後,日方代表做出了最後的讓步,刪削了對中國最為不利的第五號要求,而袁世凱迫使日本收回第五號條款,是他做的最大努力。一邊是接受條款,一邊是隨時可能打響的戰爭,不管怎麼選,結局都十分沉重。
但袁世凱卻不顧各界的反對,於1915年底宣佈接受皇帝尊號,實行帝制。果不其然,這一舉動直接遭到李烈鈞、蔡鍔等南方將領的反對,南方各省也宣佈獨立。就這樣,袁世凱在各界的討伐聲中,因尿毒症發作,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身處於清末這個亂世,不僅內亂還有外敵,他沒有自己的立場,本應該效忠自己的朝廷,但是他結束了清朝的統治。他想自己稱帝,但又受困於中華民國的各項約法和列強的擺佈無法成功,所以他在正式稱帝到他宣佈取消帝制帝號都沒有正式登基。
他應該算一個可悲的人物,但他在軍事、政治、經濟、教育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9 # 專注明清
袁世凱的倒臺是遲早的事!稱帝只是個導火索罷了!袁世凱在當了民國大總統後,忘了自己起家的根本,且聽我細細道來。
牢牢控制北洋軍是袁世凱能夠在晚清時期迅速崛起的殺手鐗,更是李鴻章、榮祿、張之洞力薦袁世凱的根源所在。當時的北洋軍從小站起家,袁世凱攏聚一眾草根,後期都成長為封疆大吏,諸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張雄等諸多幹將,北洋軍逐漸發展為當時最具勢力軍隊,號稱袁家軍,袁世凱個人的聲望在北洋軍中達到了頂峰。
但隨著,孫中山主動讓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後,他的心思已不在軍隊,特別是在部下楊度,段祺瑞等人和家人的慫恿下,也對稱帝有了野心,晚期更是一門心思當皇上,忽視對軍隊的控制,北洋軍看似平靜對袁世凱仍然如初,但背後人心渙散各自為政。最後當雲南蔡鍔揭竿而起反對稱帝后,原來的北洋軍無動於衷,北洋軍完全失去控制,段祺瑞等人更是當面威脅袁世凱。
所以袁世凱對北洋軍的失控才是他最終倒臺的根本原因!倒臺對於他來說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
10 # 峰哥看歷史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極重影響力,同時作為身處封建社會和民主社會分界線上,且是為兩個時代交替的核心人物,袁世凱的一生充滿了太多太多的無可厚非和不解爭議。
袁世凱如今被絕大多數人認定為負面人物,所詬病最多的便是盜取推翻帝制的革命果實,以及重回封建王朝的稱帝建國之舉。竊國大盜和復辟帝制的負面影響力,成為了讓袁世凱一生都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永久釘。
但是一切都雙面性,袁世凱也不例外。雖說袁世凱善於鑽營,愛權弄權。但發跡於當時清廷附屬國北韓的他,在北韓的十二年時間裡,平定了北韓的甲申政變,遏制了沙俄和日本對北韓的滲透,在年僅26歲時,就得到當時清廷權臣李鴻章的賞識,成為了可以左右北韓政局的實權派人物,保全和加固了清朝作為北韓宗主國的核心利益和地位。
當甲午戰爭失敗的陰雲籠罩著腐朽的大清王朝時,袁世凱萌發了西式練兵的念頭,之後慷慨激昂的萬言條陳得到光緒帝的賞識,由此成為了袁世凱的人生轉折點,在進入天津後,袁籌建了當時中國第一支新式陸軍的訓練基地,是為小站練兵。此時的袁世凱已然成為了光緒帝維新變法中的重要一員。
而在這之前的袁世凱並不被世人所詬病,但之後戊戌變法的失敗,讓世人認定袁世凱是一個投機分子和政治小人。因為戊戌變法前的慈禧已經打算接手皇權,但她並不知道譚嗣同等人意欲包圍頤和園誅殺的她的計劃,這也就是在變法初期慈禧控制朝廷以後並不打算嚴肅處理維新派人士。但被譚嗣同脅迫執行此計劃的袁世凱,非但沒有執行,還將計劃全盤告知了當時的慈禧太后寵臣榮祿,這就導致後來發生的事情,成為了我們所熟知的戊戌六君子。
也就是從此刻開始,袁世凱或許出於自保的告密行為,讓其第一次被世人所不齒。
當清朝的權臣和能臣李鴻章病逝後,取而代之的袁世凱一躍成為了當時中外都備受矚目的實權派人物。之後大權在握的袁世凱大力發展工礦企業、修築鐵路、創辦巡警、整頓地方政權、開辦新式學堂等,效果頗為明顯,迅速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龐大的北洋軍事政治體系。
1911年武昌起義的爆發,讓袁世凱成為了清朝政府的內閣總理大臣,登上了清廷的權利巔峰。大廈將傾之下,清王朝必將走向衰亡。而為了攥取更多的利益,袁世凱答應了南方革命的條件,推動清帝遜位,以求實現其成為了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而南方革命卻公推孫中山為大總統,但在多方利益的衝突下,為謀求國內穩定和推動革命發展,雙方通過多次談判,以袁世凱如願的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而暫時和解,這便是袁世凱被世人稱為竊國大盜的第二次不齒之處。
但反觀一想,如果當時沒有滿足袁世凱的條件,袁世凱或許會繼續維護清廷,繼續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則隱性帝王的內閣總理大臣,並且出兵對抗南方革命軍。而當時南方革命軍的實力和財力根本不可能是袁世凱新軍的對手,只有和談才能完成推翻帝制,推翻封建。同時,袁世凱也應允了並加大了同盟會成員進入總長之列的人數。
或許因為推翻帝制的不易和權利不應給與不勞而獲者,革命政府改制總統制為內閣制,分化削弱了袁世凱的總統權利,這導致南北再次對立,但隨即革命政府被鎮壓下去,袁世凱成為了當時中華民國實至名歸的大總統。
然而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讓袁世凱徹底被賣國求榮的鐵鏈所束縛。但以當時的困局來說,袁世凱不得不簽訂這些條約。為減少利益損害,袁世凱政府採取拖延時間和向社會各界透漏日本之無理要求,以期國際社會來干涉,同時冀望於喚起國內民眾輿論討伐日本。
而最終簽訂的《二十一條》相較於原案已經將對華損害降到了最低。 與此同時,當時逃亡在日本的孫中山為籌措資金討伐袁世凱,與日本人暗中計劃簽訂《中日合辦漢冶萍借款案》,而《二十一條》就是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的與借款案類同的條款。這就是為什麼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資料顯示如果當時袁世凱不同意這些條款,日本就會轉而支援孫中山進行伐袁運動。當時的袁世凱政府甚至稱孫中山“將效法吳三桂,引外兵擾亂本國”。
另外在日本外務省檔案館至今仍存有一份孫文與日本簽訂的《中日盟約》,其中孫中山甚至承諾把滿洲作為日本的特殊地區,承認日本擁有移民和開拓的優先權。由此可見重壓之下袁世凱不得不簽訂《二十一條》。這樣反過來想,袁世凱倒替孫中山背上了賣國的頭銜。如果袁世凱不簽訂,那麼結果不言而喻。胡適就曾稱《二十一條》的談判是弱國外交的勝利。
然而這之後,袁世凱卻走了一條不合時宜、必將滅亡的死路,那就是推動帝制,準備建立君主立憲制的中華帝國。雖然最終背扼殺在搖籃裡,但這一條路足以讓袁世凱粉身碎骨,終年57歲的袁世凱在牆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之下,憂憤成疾,因尿毒症而不治而亡。推動袁世凱走上不歸路的,離不開那些鼓吹君主立憲制實則謀求自己利益的國家精英和迷戀太子權位的袁家長子袁克定。
其實縱觀袁世凱的一生,在軍事、政治、經濟、教育、禁菸禁賭、捍衛領土等方面,袁世凱在其當權主政的這幾年裡,一直都做的很不錯。他培養和建立的整個北洋體系如果不是因為在他死後誰也不服誰,很有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的定鼎之勢。
另外,中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就是袁世凱出面籌建的。而在1912年到1914年袁世凱主政期間,全國新開的各類工廠就多達4000多家,這奠定了民國工業的雛形。同時,袁世凱力主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校,大力禁菸禁賭,拱衛了藏、蒙、疆的領土完整和主權控制,外蒙古就是在袁世凱的強硬談判下被迫取消了獨立。
但是,最終有能力帶動中國前進的袁世凱,還是敗給了政治上的投機主義,一個該死而又不該死的歷史人物就這樣被世人無限且無定論的解讀下去了。
回覆列表
正面功績,我只說一點,就是袁世凱一手創辦北洋軍隊,在世時,天下穩定,去世後,天下大亂。
眾人紛紛指責袁世凱,深究原因,無非兩點。
一是戊戌政變中告密,致使變法失敗
這個問題,目前已有史料證明,袁世凱在面見榮祿時,榮祿早已知曉康梁欲謀害慈禧的訊息,可見,有人已提前告密。如果想深入瞭解的話,可以看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袁世凱《戊戌日記》及畢永年《詭謀直紀》三者都是當時事件的親身經歷者,其中畢永年更是康梁祕密聯絡,圍殺慈禧的代表人。
二是竊國大盜,登基稱帝
這個實在無法辯解,畢竟登基是事實。目前學界大部分從促使登基的各個方面入手,論證了袁世凱本人的主觀意願並非佔據主導,而是由各方面合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有人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將袁世凱當作拿破崙一樣的獨裁皇帝,雖是獨裁可對於時代,仍有貢獻。
民國成立後,各省是相對獨立的,看似統一的民國實質上則是四分五裂,政令不行。各省的革命政府打著共和的旗幟招搖撞騙,面對這種亂局,袁世凱挺身而出登基稱帝,欲實現中國真正統一,可以說是順應時代的統一潮流。
總論
袁世凱祖籍項城,自袁世凱去世後,其子孫相繼出國,目前比較有影響力後代子孫就是袁家騮。
過去的幾十年,我們那裡根本沒有重視袁世凱行宮及故居的維護修建,直至近年來,才開始返修,滑稽的是,袁世凱的行宮前放的是袁家騮的塑像,故居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在介紹袁家騮,那袁世凱去哪了?
歷史應該客觀,不應該存在偏見!!!
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正,一定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