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中一擊
-
2 # 祥荷雅玉
首先,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互相融合,相互學習和促進,不斷創新和發展中華文化。
其次,少數民族文化既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盛開在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奇葩,也是中華各族人民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的獨特貢獻。
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文化多樣性的統一是中華文化的根本特性,也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多樣性統一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認同的強大思想基礎,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依託和根基。
所以,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
-
3 # 萬卷書萬里路
中國56個民族,少數民族文化藝術是中國民俗文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文化就在中國大地上呈現出多元區域性發展、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趨勢。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東北的紅山文化、西北的馬家窯文化,以黃河中下游為中心,輻射其他區域,匯聚一起,共同點燃了中華文明之火。
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的夏商周三代,實際上是華夏與周邊眾多民族共同組成的部落聯盟。歷史典籍和考古資料都可以證明,華夏民族是由炎黃部族集團為主源,以周邊不同部族為支源融合形成的民族共同體,從一開始就具有極大的多源性、開放性和相容性的特點。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不斷增強了中華文化的活力和影響力。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巨大,從戰國時代就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到後來黃道婆向黎族人民學習織錦技術。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終貫穿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在長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數民族不僅給漢族帶來了胡琴、胡瓜、大宛馬等看得見的物質成果,更主要的,他們為長期生活在農耕文化狀態下的漢族人民增加了一種銳意進取的開拓意識和相容博納的文化胸襟,使漢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斷得到豐富與昇華。正是周邊少數民族文化的新鮮注入,中華文化才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特別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後,便會迎來中華文化的空前發展,從而造就了宏闊豪邁的“秦漢雄風”、雍容大度的“盛唐氣象”、強健有為的“康乾盛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各有優點和特色。比如,漢族書面文學很發達,文獻典籍很豐富,而一些少數民族口頭文學在某些方面超過漢族。蒙古族的《江格爾》、藏族的《格薩爾王傳》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並稱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其長度超過世界上任何史詩,這是中國文學對世界文學的重要貢獻。目前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超過80種。演唱藝術就有幾十種,舞蹈藝術有數百種。維吾爾族、北韓族、傣族等民族的舞蹈,以其鮮明的特點、優美的舞姿,成為中國藝術舞臺的常見節目。笛子、大胡、二胡、琵琶等最早源於少數民族地區的樂器,至今仍然是中國民族樂器不可或缺的常見樂器。雄偉的布達拉宮、美麗神奇的麗江古城成為中華建築的傑出代表。納西族創制的東巴文,是世界上最完整、沿用時間最長的象形文字,與甲骨文並稱為中國兩大古文字珍品。這些少數民族文化既是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文化多樣性的統一是中華文化的根本特性,也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
現在在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程序中,我們必須大力弘揚各民族優秀文化。
回覆列表
中華文明,就是包括56個民族的文明,少數民族文化,也是中華文明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最有意思的,就是漢文明失傳的東西,正是由少數民族儲存了下來,成為今日的文化傳承者。比如:臘染,夏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