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秘密

    讀史使人明智。

    唐朝的確是是“以胖為美”的。

    唐代人流行 “以胖為美”。唐代流傳至今的諸多繪畫、雕塑、陶俑以及各類藝 術作品中所表現的女性形象,留給我們最為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豐腴富態,雍容華貴”了。而以“珠圓玉潤”著稱的楊玉環更 成為唐人“以胖為美”的典型。不過,唐代人的“以胖為美”可不是一味地追求“胖”,而是體現了當時女性的雍容富態、健康 自然。

    以胖為美的標準:

    一方面人們覺得唐朝經濟繁榮,人民有吃胖的條件;唐朝文化包容性強,人民心寬體胖;唐朝統治階層欣賞胖美女,人民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透過考古發掘出了大量唐朝時期的壁畫、陶俑等,其中的女性人物體態豐腴,所以根據這第一手資料推斷出:唐朝就是“以胖為美”的。

  • 2 # 燈塔下的魚兒

    我認為不一定。因為唐王朝是一個開放的國家,各大城市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學者,所以人們的審美觀肯定會受影響,但是從壁畫來看女性幾乎都是胖的,有可能是因為與古代中國寫意的畫法有關,也有可能以胖為美只是上層階級的審美,因為到現在為止男人不都喜歡漂亮的嗎,所以胖瘦應該不是美醜的定義的界限。

  • 3 # 吾乃長樂君

    我覺得從審美觀上來講,唐朝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所謂的“以胖為美”只是相對的。

    如果用今天的話可以這麼形容:1、身材比較豐滿,但達不到胖的程度;2、身形勻稱,看上去像大骨架一樣,比如,一個女生110斤左右,可是看起來很勻稱,一點都沒感覺多麼胖。

    (1)在古代,人們的生活標準遠不像現在這樣,除非是易胖體質,要不然,不可能太胖,富家女可能還好點。

    (2)唐朝的時候,經濟、政治、文化重心還在北方,因此,很多觀念(包括審美)一般是按照長安、洛陽這樣的標準作為參考的,加之,經過北朝的一路走來,北方的胡風非常盛行,北方的漢族也多少有些胡人的 血統,相比江南一帶的人,還是會”壯“一些。

    (3)唐朝安史之亂以前,先後有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經濟空前繁榮,無論男女都不文弱,特別是女性,還有不少娛樂活動,比如:騎射、打馬球,對鍛鍊身體都有好處,不可能太胖,當然也不至於過於瘦弱。

    (4)唐朝風氣開放,在著裝方面相對也會暴露一些,即便不像電視上演的那樣誇張。這樣一來,有些比較豐滿、勻稱的女性身材就很容易顯現出來,讓人們看起來很美。最後,我覺得,唐朝的”以胖為美“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上流社會的審美理念,並帶有一定的相對性、地域性,從整體而言,唐朝的”美“是多元化的,在豐滿、勻稱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判斷標準。所謂的”胖“只是對於那些瘦弱的人來說的。唐朝主流的審美標準,應該是這麼幾點:勻稱(或豐滿)、身形相對高挑、面板白皙。這個標準放到今天也適用。

  • 4 # 破乞

    過去史學家們認為,唐朝以胖為美,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唐朝民族大融合,當時北方胡人覺得壯碩的女人比較美,這種觀念傳到了唐朝。另一個就是唐朝生活條件好了,人容易吃成胖子。但唐朝以胖為美,更深層的原因是戰亂時遺傳下來的胖子基因。

    我們知道,從漢末到唐初,打了400多年的仗,人口從6000萬減少到1200多萬,相當於5個人裡死了4個人,很多人不是戰死的,而是餓死的。在饑荒的時候,誰的脂肪多,或者誰的身體營養轉化率高,誰活下來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時候胖子就有優勢了,他們更有可能抗到下一次有糧食的時候。經歷了長期的戰亂和饑荒,能活下來的人,大部分都有胖子基因,所以唐朝人裡,胖子基因的比例遠高於正常年代,人們也更容易長胖。

    你看,唐朝“以胖為美”,和物質和文化有關,更和基因有關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型書店裡,想開家眼鏡店,應該注意哪些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