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局局外人

    對醫院的期望太高,最終失望的心理吧。

    很多人去醫院看病就會經歷一個折磨的過程,掛號等待三個小時,看病兩分鐘,檢查等待兩個小時,檢查兩分鐘。更不用說還不止一次檢查就算完。

    拿著一堆單子,去找醫生,醫生說好像都是正常的,那再去查查這個吧。

    雖然醫學進步得很快,可是疾病的治癒率卻並沒有高出多少。在人類的所有疾病中,醫學只能治好百分之幾,沒錯,百分之九十九的疾病都沒辦法。

    比如糖尿病,只能知道是胰島素出了問題,可是為什麼會出問題,它為什麼會影響到全身的器官,其實並不清楚。

    而醫生看病其實賭的是機率,比如一個頭疼的症狀,有可能是偏頭痛,也有可能是神經痛,還有可能是腦袋長了個東西,腦袋長東西還好辦,偏頭痛和神經痛就沒辦法了。

    我聽過一個病人,從二十幾歲就開始偏頭痛,是每週大概會痛兩三天,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簡直生不如死,痛了二十幾年,醫生告訴她,一般女性只要停經就不疼了,然後她就等啊等,終於等到停經了,可是還在痛,醫生又跟她說,可能等到六十歲就不痛了。於是她就只能等六十歲那天到了。

    很多疾病不是醫生騙人,是疾病本來就千變萬化,有太多連現代醫學都解決不了的疾病。

  • 2 # 心理治療師楊喆

    應該就是巨嬰心理吧,需要的時候求著,不需要噴著,完全從自己的心情出發,不客觀,有著嬰兒般的去全能自戀,不被滿足就鬧脾氣

  • 3 # 心理專家劉愛民

    “醫生都是騙子”聽起來就有一股子憤怒、失望、傷心的情緒在裡頭,還有受了欺負的委屈。這種認知的形成肯定有它的背景經歷,也就是說這話的人不止一次地從多個人那裡感受到了醫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他把這個感受泛化了,一個人能看的醫生是有限的一些,而他卻把對部分醫生的看法擴充套件到所有醫生,這就不對了,就不符合客觀現實了。在“醫生都是騙子”的認知下,他以後的就醫過程和就醫效果都不大可能滿意,因為這種認知會讓他帶著懷疑的有色眼鏡看醫生,醫生的言行在他的眼裡都是騙術,他不會相信醫生、不會心悅誠服地遵醫囑,這樣的話,再好的醫生也難以治好他的病了。

    話又說回來。他從前的那些自我感覺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醫療經歷也是需要去細細考量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會遇到治不好病、醫德不好的醫生,我們也需要考慮另一些情形:比如有位來訪者,他來機構的第一句話就是:“心理諮詢沒有用。我已經諮詢過很多地方了。”我們問他在最後一家機構一共諮詢了幾次,他說兩次。一個三十多歲的人的心理問題,很有可能是在童年或者青春期就烙下了病根,積澱了這麼長的時間現在才爆發出來,兩次諮詢一共兩三個小時就要見效,這一方面說明他對心理諮詢不熟悉,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對心理諮詢的期待太強烈。還有一個朋友跟我講,最近一段時間頭疼得厲害,去了很多醫院都看不好,不知道什麼原因,很擔心自己得了怪病。在她講述求醫經歷的過程中,我隱隱地感覺到了她的焦慮很嚴重,就隨口問了一句:“你是不是經常換醫生?”她說:“對。我吃兩回藥不見效就換醫生。”焦慮的人控制慾都偏高,治病這件事她也想參與控制,結果是非專業人士主導了專業的事情,當然不可能有好的結果。另外還有一種普遍的心理需要考慮:一旦生病就醫,作為患者的一方就很容易站在弱者的位置來看待醫生,防衛心自然而生。在這種心態下,較容易對醫生產生防禦和不信任心理,這都會影響到醫患關係和治療效果。所以一味把醫療的失敗都歸結到醫生身上是不恰當的。

    所以我們說,找醫生要找專業的、口碑好的,選定了醫生就信任他,跟他一起合作來解決你的問題,這是治療疾病最需要的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源介面卡手機充電頭輸入0.6A與輸入0.3A如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