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真的小剛剛呀

    由此,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於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節日。

    每逢清明,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為墳墓培上新土,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緬懷先祖。

    唐開元二十年四月十九日,朝廷下敕,對寒食祭墓之俗,作了明文規定,作為儀制,要全國臣民執行,有家廟的卿大夫也不例外。

    試想在那個春光明媚的節氣裡,一掃寒冬帶來的涼意,萬物復甦,芳草青青,怎能不讓那些在郊外祭掃完先人墓碑的人們流連徘徊?於是,唐王朝政府三令五申,不許掃墓時遊玩作樂,在此舉幾個例子,比如白居易在《和春深》這首寒食詩中就曾寫道:“何處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瓏鏤雞子,宛轉綵球花。碧草追遊騎,紅塵拜掃車。鞦韆細腰女,搖曳逐風斜。”盪鞦韆、踢球、開懷暢飲,詩中為我們呈現出如此歡樂喜氣熱鬧的景象,這又在哪點上能合了李唐王朝頒佈的“不得作樂”的規定呢?

    有鑑於此,唐玄宗於開元二十年(732年)詔令:“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每逢清明節,“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掃墓一時成為清明節主要節日活動。

    《夢梁錄》則記載,南宋依然盛行此禮俗,皇帝、后妃及皇室近親,或親自,或派人去紹興欑(cuán)宮(南宋皇室放置棺槨的場所)祭陵。

    除祭掃先祖親人墳墓外,有的地方還祭拜名人墓。

    元代亦沿承清明掃墓的禮俗。

    如墳墓上無錢,表明其為孤墳,沒有後人祭祀。

    各宗族平時聚族而居,清明節時,至各族祠堂祭祖。

    唐玄宗時,清明節盪鞦韆風俗尤為盛行,唐玄宗稱之為“半仙之戲”。

    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記得帶著家人,走進遠山近水的田園村落,沐浴清新秀美的春日風光,珍愛世界,學會感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透過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