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同學財經
-
2 # 壹號股權
你們現在的分配比例不安全
因為大股東的股份等於二股東+三股東,是制衡型的,很容易發生分裂,這種制衡型的股權分配模型為日後的分裂埋下了伏筆,有逼宮的風險,不利於公司團結,三個創業的股東,股權分配比例不能出現以下比例:
教訓案例:雷士照明
吳長江當年創業時找來另外兩位好友兼老同學(好友兼老同學,感情不低吧)共謀大業,1998年牛吳長江和兩位老同學共出資100萬,其中吳出資45%佔股45%,另外兩位同學分別出資27.5萬,各佔27.5%的股份,這種股權模型就犯了大忌,為日後的分裂埋下了伏筆,吳雖是單一大股東,但是小於兩位老同學的總和;在2002年的時候又進一步把股權調整為三人平均的模式,進一步加深了股權的矛盾,後來因為利益分配和公司發展方向的問題導致雙方分歧不能解決,最後吳長江退出公司。
一年後,因為另外兩位股東無法讓員工和經銷商滿意,又把吳長江請回了公司,兩人徹底退出!至於後來和軟銀賽富的故事又是多年後了。
雷士照明最初的股權比例:
第一次矛盾後,吳長江為了讓兩位老同學同意自己的發展戰略,以出讓自己的股份為代價,最後同意出讓自己的股份達到三人均分的水平:
2005年,三人分歧達到頂點,再無法調和,吳長江把自己的全部股份以8000萬現金的對價轉讓給兩位老同學,最後徹底退出雷士照明公司。
1年後的2006年,因為一直以來吳長江是公司的總負責人,他退出後,他的兩位同學無法讓員工和合作夥伴滿意,導致公司經營困難,最後不得已再請回了吳長江,代價就是兩位老同學都以8000萬的代價轉讓自己持有的股份,徹底退出雷士照明公司,吳長江100%持有公司股份。
總結:你們現在一定要確定一個領頭人,如果 是你,你把股份比例提高,如果是總教練,那麼讓他出部分資金,他來當領頭人,在培訓行業,開始的時候師資是最重要的因素。總之大股東的股份要大於另外兩位股東的總和,具體分配邏輯,你還可以參考我頂置的文章。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
3 # 京益企業法律顧問
對於初創企業的股比設定,主要以專案的資金需求,創始團隊的擬出資比例,以及協商的情況為主。但要注意下面的一些重點。
首先,不建議創始團隊中有人完全不出錢,只有出資才有資格做合夥人,因為不出資就沒有心痛的感覺,也就不會去珍惜。
其次,以目前您定的這個比例,一個股東50%,另外兩個股東50%,結果是公司重大事項無法決策,因為誰說話都不好使。公司的重大事項可能會涉及股權重大利益,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交情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表確權。
最後,如果有的股東出錢不出力,有的出錢又出力,那麼可以在分配股比時,分設資金股和人力股,可以設定人力股的解鎖期限,既保證出力者的權益,確保能留住管理人才, 又確保了資源的穩定性。
-
4 # 企業家資源
答案:【不合理】
先普及一下「股權9大生死線」
1、絕對控制權67%,相當於100%的權力,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併、變更主營專案、重大決策
2、相對控制權51%,控制線,絕對控制公司
3、安全控制權34%,一票否決權
4、30%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線
5、20%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
6、臨時會議權10%,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
7、5%重大股權變動警示線
8、臨時提案權3%,提前開小會
9、代位訴訟權1%,亦稱派生訴訟權,可以間接的調查和起訴權(提起監事會或董事會調查)
問題1:三個人產生分歧,如何做決策?你提的意見他們兩人都不同意,這個時候你只佔50%的股份,他們兩人也是50%,最後誰來做決定?誰聽誰的?
問題2:我一直以來都不看好完全技術乾股入股合夥,原因就是做一件事,出錢跟不出錢,對這件事情的投入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專案不做好,他最多損失時間,他的心態是隨時可以抽身出來。可以讓他少出一點錢,但是不建議純粹乾股入夥。
我的建議:你再多出一點,達到51%。理由是後期決策不統一的時候防止扯皮,誰也不聽誰的,導致公司無法運轉。
-
5 # 企業老闆研習社
這種股權分配是不合理的,給你舉個例子吧
例如,M公司由股東三人組成,其中甲股東是主要投資人,佔公司70%的股份,並承擔公司主要經營管理職責,任總經理。乙股東和丙股東分別佔18%和12%的股份,也在公司起比較重要的作用。這樣分配 做起來事來也比較好
回覆列表
不合理。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股權是幹啥用的,是需要對重大問題,如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經營定位、重大人事任免等行使決策權的;是要考慮未來企業經營收入與利潤的,如果自己是出資者,要考慮未來成本能否收回以及多久收回的。
所以在創業初期,我的建議是誰出資,誰入股,畢竟錢也不多,但因為是自己的,才會更在意未來的營收與利潤。技術可以用工資加提成的方式以提高其勞動的積極性。這樣重大問題仍然是出資方來決定,涉及業務能否完成的事交給技術,因為有提成的誘惑(其實也是變相參與了利潤分紅),所以也會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