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CBA體測第二天,男籃國手王哲林在高強度投籃訓練測試中僅僅投出了27投10中的命中率,沒有達到規定次數(內線30次出手),導致他投籃這一項沒有得分,無成績。下午的力量測試時王哲林直接放棄,這意味著王哲林的這次體測沒有合格。
回覆列表
-
1 # 爽哥看球不任性
-
2 # 跳球
不要因為某幾個球員甚至是球星的體測不達標就否定體測的作用。
體測在當今CBA聯賽發展還不夠職業的情況下,是有他存在的必要性。
王哲林體測沒有過,有他的特殊性。作為一個內線球員,他的投籃次數沒有達到要求並不是說他能力不行,而是這其中有很大的偶然性。
投籃測試只測兩組,取最好成績,就算你平時投籃很準,但是要在2分鐘內完成基礎出手次數(內線是兩分球30次,外線是三分球24次),同時要保證一定命中率,而且不要有出現踩線或者走步的情況下,也是難度很大的。如果兩次都沒有達到基礎出手次數,就沒有分數。內線的兩分球並不是籃下,而是油漆區外的三分跳投。王哲林就是因為出手次數沒到,才導致沒有分數。投籃測試比力量和折返跑的偶然性大多了,一旦手感不好,心態就亂了,結果就很難達標。
折返跑和力量測試,是考驗球員平時的耐力和力量訓練,而投籃就是一個考驗球員長久的訓練,手感這種事不是短期突擊能練出來的,所以對於球員的督促作用就更明顯。
在現在的CBA半職業化的狀態下,需要有體測去鞭策球員更好的訓練。目前沒有很好的人才選拔機制,球員在自己位置上競爭也不激烈,如果沒有一個外部的因素去激勵他們,只會讓他們更懈怠,CBA聯賽的質量會進一步下降。
所以體測是有必要的,當CBA真正的職業化,球員真正可以自由流動,體測那個時候才有必要取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姚明擔任籃協主席後,將體測方面也進行了改革:從以前的免測球員外全部參加體測變成了每支球隊隨即抽取兩名球員參加體測。可即便是這樣,體測仍舊是CBA球員不願意面對的事情,在繼返折跑累到吸氧後,王哲林的投籃也不達標,這會讓他缺席前五場比賽。可以說體測讓人又愛又恨,那麼體測到底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呢?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與NBA相比,CBA的球員自律性是比較差的,休賽期能夠主動保持競技狀態的恐怕是屈指可數,甚至在正常比賽期間,也有不少球員喝酒、抽菸、吃高熱量食物,雖然CBA和NBA體制上和運作模式有些出入,可是他們都是職業運動員,這是一個職業態度的問題,如果沒有體測制約,球員的競技狀態如何在休賽期保持?
體測方式或許會有改革因為不是專業的運動學研究者,所以對於體測的強度能否讓球員正常接受不敢妄下定論,可是體測應該是透過比較正規的科學研究得來,如果體測不達標,只能說明球員的狀態保持不佳。如果說返折跑對於王哲林來說有些困難,那麼投籃這樣的基本功是不是不應該出問題?還有一個問題,男籃在亞運會期間的罰球命中率不足六成,這是什麼樣的情況造成的,還不是基本功不紮實?當然了,體測可能會有些枯燥、令球員無法接受,相信這些會在姚明的帶領下逐漸改進,但是球員的自律性不提高,體測是不會取消的。
周琦帶給我們的啟示在NBA練級一個賽季的周琦讓我們眼前一亮,肌肉線條明顯,比王哲林還要粗一圈,這是何故?科學的訓練和強大的自律是基本,也許我們的訓練環境比不上NBA,可是態度會改變很多,健身愛好者都會擁有明顯的六塊腹肌,職業運動員應該不難吧?如果沒有,那就是不夠努力!
體測的方式和模組或許會有改革,但是球員的自律以及職業態度無法達到一個層次,體測的存在還是很有必要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絕對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