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隴南文縣,有一處形如葫蘆的碧水藏於崇山峻嶺深處,山映水中,池映翠碧,湖光山色,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在池中留下了重重倒影,山光水色,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如詩如畫,恰似一幅絕妙的山水風景圖,素有 “天上王母瑤池,地上文縣天池”的美譽,此處便是有名的文縣天池。
由於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於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餘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古稱“天魏湫”,因湫在天魏山上而得名。
唐朝末期,因登唐進土,廣照節度使蹇雷寶,為平安祿山亂,功成身退,隱於天魏湫畔,修真得道,卒於此為神,禱雨輒應,澤沛民豐,被宋代皇帝敕封為“洋湯大海平波敏澤龍王”,改稱“洋湯天池”。文縣舊志載,文縣天池,碧波萬頃,如揩新綠,微風鼓浪,勢若海潮,巖樹倒影,隱如龍躍。龍王廟前,有古松二株,大可十圍,時有仙鶴來棲。
在這片宛如仙境的美景背後,還流傳著一個個遙遠的傳說。
仙女石與老母崖的傳說
相傳,西山老母的小女兒水珠,因過不慣西山寂寞的生活,到處遊歷名山大川。有一年端午節,她來到文縣深山峽谷上空,發現這一帶旱情相當嚴重,遂就地劃了一個葫蘆形池子,將寶瓶中的水傾人,不料將水倒多了,眼看就要氾濫成災, 急忙請來9位天將,108名天兵,劃了9灣108區,她還親自在池水橫溢的大壩腰間,用手戳了5個洞口,治理了池水,便形成了現在的天池和五指洞。水珠看見治理好的天池,美如天境,便決定不再回西山,留在天池修山種樹,天長日久,便化成了仙女石。
遠在西山的西山老母,久等不見水珠歸來,便外出找尋,找到天池才發現女兒已變成了巨石,一急之下,也變成了一座峰崖。現在天池四周的山巒中有一形似老嫗的山崖,名曰“老母崖”,相傳系西山老母所變。崖下有兩股永不涸竭的泉水,說是西山老母思念女兒的傷心淚。就連崖頂形如秀髮的香絲草,也就成是水珠梳髮時落下的烏髮。還有照壁山上如簾的清流,說是水珠梳妝時的鏡子;捉魚溝是水珠捉魚的地方;水燒山是水珠照明的火把等等。
洋湯神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候,二郎神侵犯此地,本土的洋湯神奮起還擊。雙方酣戰三天三夜,二郎神還是不能取勝,遂揮劍劈嶺,聚水為池,亡圖截斷下游水源,困死洋湯神的百姓。洋場神伸手將池壩戳開5個水口,形成了現在的五指洞。又在大池旁另掘一池飲馬,即為現在的飲馬池。並令百鳥每天銜走池中的落葉敗枝,以保湖面潔淨,這就是今天的天池。人們為了紀念洋湯神的功績,給他鑄了銅像,還在天池旁修建了廟堂。
天池五奇
遊歷天池山川之間,若僅僅是眼前秀美的山川碧水,還不足以體現出文縣天池的神奇之美,在這裡人們常說天池有五奇。一奇曰,水深97米,水域面積2.5平方公里,入水甚少,出水極大,漲不見溢,枯不見涸。二奇曰,湖面終年碧水清澈,四季不見樹葉漂游,縱然稍有雜草枯葉落於水面,旋即就被水鳥銜走。三奇曰,有風無狂浪,無風偶起波,終年銀光閃閃,海天茫茫,宛如一面晶瑩的大寶鏡,鑲嵌在天地之間,野鴨戲水,魚兒穿梭。四奇曰,湖底有暗流,湖心有水湧。五奇曰,冬季零下10度時仍不結冰,如遇雲雨天氣,如夢如幻的天池,被薄霧細雨籠罩著,雲帳低垂,細雨霏霏,灰濛濛、霧沉沉,似輕紗飄逸,如萬珠滴翠。
重重疊疊的山,重重疊疊的樹,倒影在明淨的水面上,天池的雄姿更顯得清麗、幽靜、浩瀚、壯美。這裡更是陝甘川大九寨旅遊圈中一處難得的天然勝景,只有親臨其境,才能體味它的神韻。
在隴南文縣,有一處形如葫蘆的碧水藏於崇山峻嶺深處,山映水中,池映翠碧,湖光山色,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在池中留下了重重倒影,山光水色,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如詩如畫,恰似一幅絕妙的山水風景圖,素有 “天上王母瑤池,地上文縣天池”的美譽,此處便是有名的文縣天池。
由於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於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餘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公里。古稱“天魏湫”,因湫在天魏山上而得名。
唐朝末期,因登唐進土,廣照節度使蹇雷寶,為平安祿山亂,功成身退,隱於天魏湫畔,修真得道,卒於此為神,禱雨輒應,澤沛民豐,被宋代皇帝敕封為“洋湯大海平波敏澤龍王”,改稱“洋湯天池”。文縣舊志載,文縣天池,碧波萬頃,如揩新綠,微風鼓浪,勢若海潮,巖樹倒影,隱如龍躍。龍王廟前,有古松二株,大可十圍,時有仙鶴來棲。
在這片宛如仙境的美景背後,還流傳著一個個遙遠的傳說。
仙女石與老母崖的傳說
相傳,西山老母的小女兒水珠,因過不慣西山寂寞的生活,到處遊歷名山大川。有一年端午節,她來到文縣深山峽谷上空,發現這一帶旱情相當嚴重,遂就地劃了一個葫蘆形池子,將寶瓶中的水傾人,不料將水倒多了,眼看就要氾濫成災, 急忙請來9位天將,108名天兵,劃了9灣108區,她還親自在池水橫溢的大壩腰間,用手戳了5個洞口,治理了池水,便形成了現在的天池和五指洞。水珠看見治理好的天池,美如天境,便決定不再回西山,留在天池修山種樹,天長日久,便化成了仙女石。
遠在西山的西山老母,久等不見水珠歸來,便外出找尋,找到天池才發現女兒已變成了巨石,一急之下,也變成了一座峰崖。現在天池四周的山巒中有一形似老嫗的山崖,名曰“老母崖”,相傳系西山老母所變。崖下有兩股永不涸竭的泉水,說是西山老母思念女兒的傷心淚。就連崖頂形如秀髮的香絲草,也就成是水珠梳髮時落下的烏髮。還有照壁山上如簾的清流,說是水珠梳妝時的鏡子;捉魚溝是水珠捉魚的地方;水燒山是水珠照明的火把等等。
洋湯神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候,二郎神侵犯此地,本土的洋湯神奮起還擊。雙方酣戰三天三夜,二郎神還是不能取勝,遂揮劍劈嶺,聚水為池,亡圖截斷下游水源,困死洋湯神的百姓。洋場神伸手將池壩戳開5個水口,形成了現在的五指洞。又在大池旁另掘一池飲馬,即為現在的飲馬池。並令百鳥每天銜走池中的落葉敗枝,以保湖面潔淨,這就是今天的天池。人們為了紀念洋湯神的功績,給他鑄了銅像,還在天池旁修建了廟堂。
天池五奇
遊歷天池山川之間,若僅僅是眼前秀美的山川碧水,還不足以體現出文縣天池的神奇之美,在這裡人們常說天池有五奇。一奇曰,水深97米,水域面積2.5平方公里,入水甚少,出水極大,漲不見溢,枯不見涸。二奇曰,湖面終年碧水清澈,四季不見樹葉漂游,縱然稍有雜草枯葉落於水面,旋即就被水鳥銜走。三奇曰,有風無狂浪,無風偶起波,終年銀光閃閃,海天茫茫,宛如一面晶瑩的大寶鏡,鑲嵌在天地之間,野鴨戲水,魚兒穿梭。四奇曰,湖底有暗流,湖心有水湧。五奇曰,冬季零下10度時仍不結冰,如遇雲雨天氣,如夢如幻的天池,被薄霧細雨籠罩著,雲帳低垂,細雨霏霏,灰濛濛、霧沉沉,似輕紗飄逸,如萬珠滴翠。
重重疊疊的山,重重疊疊的樹,倒影在明淨的水面上,天池的雄姿更顯得清麗、幽靜、浩瀚、壯美。這裡更是陝甘川大九寨旅遊圈中一處難得的天然勝景,只有親臨其境,才能體味它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