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LHGR
-
2 # 鄞粵強
古代畫馬高手很多,從唐朝的韓幹,到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趙孟頫,都有著名的畫馬作品,他們的馬都是工筆重彩的或者是工筆線描的,清代的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有百駿圖傳世,他的作品更是結合了油畫技法的工筆重彩畫,到了近代當代,大多數畫馬高手也是用工筆重彩的方式表現,馬晉,溥佐等人的馬也是學習郎世寧,趙孟頫,特點是造型準確,動態精準,但是因為是工筆重彩畫,在筆墨韻味和技巧方面與寫意畫是不能相比的。
徐悲鴻早年學習中國畫,後來留學法國,有很好的造型能力,筆墨技巧也不錯。他畫的馬大多數是水墨寫意的,以動態的奔馬居多,因為有較高的造型能力,他的奔馬造型精準,馬的肌理形態靈活,動感十足 ,另外,他的大多數奔馬作品創作的背景比較特殊,在抗日戰爭期間,徐悲鴻先生創作了大量奔馬圖和雄獅圖,目的是激勵全國民眾的抗戰熱情,這些作品也的確激勵了當時的抗戰,也正是徐悲鴻先生的愛國情懷和人文精神,讓他在美術界和文化界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加上他在美術教育領域做出的貢獻很大,使他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一個代表人物,因此,他的奔馬作品有著很高的社會知名度。
徐悲鴻先生的藝術水準其實不只是體現在奔馬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伯樂相馬》都是人物畫,這些作品在當代中國美術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比他的奔馬作品更有意義,也更有藝術高度。
-
3 # 子衿書法
喜歡畫馬的畫家,他們與徐悲鴻相比差在無名。
藝術家的名聲,並不是與他的技能成正比。我不是在否定徐悲鴻在繪畫藝術中的繪畫技能。他的確是具有相當造詣的繪畫藝術大師。但是,假如他沒有行政職務,沒有供他展示的平臺,他的技能再高明,相信他也會和其他無名畫家一樣。
從事藝術的草根,他們缺少的不是技能,而是平臺,缺少的是機遇。就如我們雲南省的書法家馮國語,寫幾十年都默默無聞。而在一次機緣巧合的奇遇中,被一大人物看中他的書法,從此便一發沖天,一夜之間便成為了“雲南第一筆”。在此之前,他寫的字都是白送。而如今,千金難求。是不是他的技法出名以後有了長足的提升?沒有。是有名了。而比他好的人,多如過江之鯽。
有名了,你的作品就成為了人們追逐的物件。人們收藏你的作品,並不是因為你的作品藝術價值,而是你的名聲,會給他們的藏品帶來升值。在急功近利的現代,有誰會把錢投到百年之後?
-
4 # 千里暢哉風
悲鴻先生馬作以寫實為根基,既有大寫意的隨性揮灑,又呈現出深厚的造型功底,重神又不失形,稱一代宗師毫不為過。當然,技藝之外也有時代因素。個人更加欣賞劉繼卣先生的動物畫作。
回覆列表
差在走形,也就是失真。
徐悲鴻大師之前,其實以畫馬著稱的畫家也不少,但當時大多數畫作的風格有一特殊的異常之處,就是片面誇張細節。
我有幸在遼西最大的圖書館裡拜讀過王度廬先生著的小說《臥虎藏龍》與《鐵騎銀瓶》的極早的珍藏版,那裡有清末民初時畫家的配畫,其中的馬畫得極其有特點,或者說“古怪”——大肚子,超級大的大肚子,若是把馬頭擋上,你說那是缺兩隻腳的大肚子蟈蟈我也信。
當時的畫作基本上就都是那種誇張的風格,不能說不好看,但很明顯非常失真。
在當時來講,關於馬的畫作,除了上文說的區域性誇張的風格,另一種風格就是如俗謠一般,匹匹都是高頭大馬,形象顯揚,除了毛色以外,連神態都差不多,滿紙幾乎就是“Ctrl+C”“Ctrl+V”的畫風,自然不夠生動。
而徐悲鴻大師是看到這種情況,而且看到心裡去了的。他畫的馬,主張的是【寫實主義】,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品有氣韻,形象生動,自然就明顯高出其他畫家一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