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個角落有點冷

    我也有膽囊息肉,5年前公司體檢發現的,當時醫生說有3毫米.後來每年體檢時,要再三提醒,醫生仔細檢查才能發現,一直都是2~

    3毫米,我甚至都懷疑它是不是消失了.

    聽醫生的,控制飲食,少吃膽固醇高,油膩的食物,會有很大的幫助.

  • 2 # 嘿嘿紅薯

    膽囊息肉病變臨床並不少見,手術是根治的方法,但並非所有膽囊息都需手術治療。因其病變型別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轉歸亦不盡相同,因此其手術適應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一般息肉超過1釐米才考慮手術。近幾年,非手術和中藥治療膽囊息肉病已引起醫療界的廣泛重視,各種偏方、配方、驗方等在消炎、利膽,控制膽囊炎、膽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針對膽囊息肉的專科用藥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隨著中醫中藥研究的深入,非手術治療膽囊息肉的治癒率,也在迅速提高。在中國,在膽囊壁息肉樣病變的治療上存在有過火現象(一位澳洲外科醫生說的),即患者害怕癌症,往往積極要求醫生切除膽囊,所以並不是都按照醫療常規辦事. 我認為該患者在積極保守治療(積極消炎,利膽,清淡飲食等)的情況下,每1-3月複查一次,如果息肉變小,變少或消失,這樣往往考慮炎性息肉; 在積極保守治療1-3月後複查,息肉無明顯數量級變化,即小於10mm,(外科醫生常以直徑大於10mm為手術標準),可以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假如是惡性病變,3月後應該長大,不長大說明是良性,這樣半年複查可以了,不必多花錢. 如果在保守治療1-3月後長大,並且大於10mm,而且超聲高度懷疑惡性的話,應該手術.

  • 3 # 紅薯253601065

    膽囊息肉病變臨床並不少見,手術是根治的方法,但並非所有膽囊息都需手術治療。因其病變型別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轉歸亦不盡相同,因此其手術適應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一般息肉超過1釐米才考慮手術。近幾年,非手術和中藥治療膽囊息肉病已引起醫療界的廣泛重視,各種偏方、配方、驗方等在消炎、利膽,控制膽囊炎、膽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針對膽囊息肉的專科用藥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隨著中醫中藥研究的深入,非手術治療膽囊息肉的治癒率,也在迅速提高。在中國,在膽囊壁息肉樣病變的治療上存在有過火現象(一位澳洲外科醫生說的),即患者害怕癌症,往往積極要求醫生切除膽囊,所以並不是都按照醫療常規辦事. 我認為該患者在積極保守治療(積極消炎,利膽,清淡飲食等)的情況下,每1-3月複查一次,如果息肉變小,變少或消失,這樣往往考慮炎性息肉; 在積極保守治療1-3月後複查,息肉無明顯數量級變化,即小於10mm,(外科醫生常以直徑大於10mm為手術標準),可以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假如是惡性病變,3月後應該長大,不長大說明是良性,這樣半年複查可以了,不必多花錢. 如果在保守治療1-3月後長大,並且大於10mm,而且超聲高度懷疑惡性的話,應該手術.

  • 4 # Prussia

    膽囊息肉絕大部分為良性,其增生變化較為緩慢。

    膽囊息肉是指起始於膽囊壁、向膽囊腔內突出或隆起的病變。由於此類病變在術前只能在超聲檢查下才能看得見,且大多並無臨床症狀,因此通常稱之為“膽囊息肉樣病變”。膽囊息肉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兩類。但根據臨床觀察中發現,膽囊息肉以良性的非腫瘤性息肉佔絕大多數。無癌變趨向的膽囊息肉包括膽固醇息肉(即膽固醇沉積症)、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即肉芽組織性息肉)、纖維性息肉、淋巴樣息肉、混合性息肉,以及腺瘤樣增生、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組織異位症等,其中絕大部分以良性的膽固醇沉積症(即膽固醇息肉)最為常見。發現膽囊息肉必須先確定其屬性,然後三個月或者半年做一次超聲檢查,以觀察其大小暨掌握其變化程度:絕大部分良性的增生變化都較為緩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在動漫中的女性反派中最喜歡的幾個角色,你又為什麼會喜歡她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