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法國紅酒烤地瓜
-
2 # 淦客
這兩個行業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深刻影響著國民生活,按理說這兩個行業都不應成為暴利行業,但在中國卻創造了這個奇蹟,地產行業已經成為暴利行業,而銀行在其中雖不是暴利(按揭貸款利率相對還算低)但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政府到老百均被裹挾其中不能自拔。高房價己將中低收入人群拖入困境,還貸的家庭支出佔比隨著房價上漲而不斷提高,令人擔憂的是很多買房人還沒還清貸款又要繳納房產稅了。所以對於老百姓來說房地產是伴其一生的煩惱,而我們只能適應卻沒有辦法去改變它。
-
3 # 張小帥說理財
呃,影響?我覺得最多的影響就是心理影響了吧,同樣是工作八小時甚至某些金融圈和地產圈的人工作不足八小時,掙得比很多人工作十幾個小時都多。這種不平衡可能會讓人比較難過。
金融和地產圈的高收入是不同的角度。金融主要是經營風險和資訊不對稱的業務,用來博取高的收益。比如,曾經的段子說,王大少在其父親給予了創業基金4億經過努力一年掙了1億,盈利能力為25%,結果我拿著手裡的10塊錢,買了幾雙手套賣了,掙了20塊,盈利能力是100%,盈利率賣手套比王大少還多,但結果只掙了10快錢。而他反手就是一個億。這就是資金決定的收益,很多事情手裡有10萬無法參與,必須是幾個億的級別,也許盈利率並沒有10萬的業務高,但卻創造了數量可觀的利潤。而能夠籌集到1億的人就可以享受這個業務帶來的收益。這就是資訊不對稱,資金不對稱。另外,叱吒於資本市場金融需要很多操作不是可以為人道明的,例如對沖,回購,逆回購,開倉,平倉,槓桿,併購,重組等這些經營的是風險博取的收益,弄不好也會虧本,但弄好了博取超額收益,這就是金融的玩法。
而地產卻不是,地產靠的主要是社會紅利,剛性需求的住房。銀行房貸的支援等等盈利。另外才是對於地產產品的研發提高附加價值等。另外地產也是經營一個資訊不對稱,畢竟不是誰都能蓋的了房子,並把房子蓋好,賣好的,這些確實不是隨便拿出來一個企業就能做好。
但縱有行業千千萬,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社會的貢獻價值,缺了什麼職業社會都不健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讓自己成為行業精英,才是核心。對嗎?
-
4 # 主力機構小課堂
對普通人的影響很大,地產和銀行可以說是中國的兩大產業,地產銀行的興旺使得中國近20年的經濟持續增長。
對普通人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早買房和晚買房的區別,說一件我身邊的真事。我2011年大學畢業,同班同學咬緊牙根貸款70萬買了套100萬的房子,每月還貸近3000多元。
當時我還笑話他,才畢業就做房奴,剛放下書本又扛起房子累不累啊,他沒有說什麼,偶爾給我說起自從買了房養成了不敢大手大腳的習慣。
過了五年,我也感覺到了房價上漲的壓力,也著急起買房了,而這時候的房價已經比之過去翻倍,我終於在女朋友和父母的壓力下買了房子,正式成為了一名房奴,而那位同學因為利率下降,每月房貸已經降到2000多點,還貸已經毫無壓力,而且賺了一筆又買了一套房子出租。
但現在,我的房子的房價也翻倍了,社會地產投機氛圍已經接近瘋狂,慶幸的是自己當年及時買了房,即便下跌也不可能跌回原來的價格,內心還是會經常竊喜。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不說有沒有對別人有影響吧,說說我自己,2013年家裡借了50萬開了一個超市,三年時間把借的50萬還清還換了輛20多萬的小車,從2016年開始就感覺到了生意大不如前,而那年開始房地產正時暴漲的時候,總感覺現在大部分人倖幸苦苦攢點錢不是買車就是買房,而且大多打工的都是按揭買車買房,大部分的錢都進銀行了,這兩年幹實體的都不容易,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