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在戰爭時期其實是兩位國王的,雖然伊曼紐三世本人沒有退位,但是事實上,1944年的時候,伊曼紐三世就宣佈將所有權利給自己的兒子,本人不在處理任何事務,不過事實上,影響不大。畢竟其實那時候大局已定,只是伊曼紐三世本人有明哲保身的想法而已。
回到主題,在我眼中,國王與墨索里尼共享權力,只不過,國王的權力越來越小。
伊曼紐三世需要面對的問題在於,他父親給他留下的是一個半成型的王國,同時還有一大堆仗著資歷比自己時間長欺負人的群臣們。更不用說經濟危機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國王也需要一個助手,於是,就正好利用當時的民眾情緒,選擇了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在組閣之後早期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強勢官員而已,並不是什麼獨裁者,而且他的權力還要來自於國王的同意。更早之前的“向羅馬進軍”事件裡面,國王完全可以選擇戒嚴,然後將法西斯民兵趕回去,不過他最終還是打算利用右翼政黨與群眾的勢力,順水推舟的接受了墨索里尼組閣的提議。而在早期,從馬太奧蒂事件當中就可以看出實權到底在誰的手裡。國王在事件發生時正在出訪西班牙,按理說,國內的墨索里尼假如真的掌握實權,完全可以架空國王,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事實上,即使國王還在外面,墨索里尼也只能乖乖聽話,找一個替罪羊,同時放棄自己本來的計劃,裝作自己和此事毫無關聯。在這個時候,國王曾經威脅過讓墨索里尼下臺,就後來的事件發展來看(墨索里尼曾經立刻被迫宣誓忠於國王,後來更是親自到王宮宣誓永遠忠於薩伏伊),國王完全是有這個能力的。這個時候的墨索里尼,完全處於框架當中,根本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但是到了入侵衣索比亞的時候,雙方的權力分配就發生問題了。國王是溫婉的表達的反對的(主要是受到了英國和教皇的影響),民眾在知道國王態度之後,直接開始動搖墨索里尼的統治根基(墨索里尼早期是很招民心的,他的確有一些能力)。外加教皇的作用,更是讓墨索里尼焦頭爛額,但是無論如何,戰爭還是發生了,但是國王作為報復,用非法西斯的巴多里奧擔任元帥,而不是墨索里尼或者其他法西斯。墨索里尼對於這段時間其實是有過定義的:最有實權的是國王,然後是教皇,然後才是我。
戰爭中沒有得到直接體現,但是四三年的叛變就已經證明一切了。雖然國王的權力逐漸縮小,但是他仍然有能力利用法西斯中的保皇派和民眾以及親美人士,包括軍隊也是這樣(國王在軍隊中安排了不少自己人,不少將軍也不支援法西斯,只是支援薩伏伊和義大利而已,這也是為什麼義大利的不少將領都沒有成為戰犯的原因之一)。墨索里尼早就知道國王與盟軍接觸,但是實際上,他根本沒有能力阻止,甚至連暗殺國王的信使的能力都沒有。同時,在國王逮捕了墨索里尼之後,沒有任何的法西斯分子起事,也沒發生任何暴亂。國王這時候是有三股勢力支援的,軍方高層,大貴族階級以及反墨索里尼的大法西斯委員會的委員。
最後國王還是被公投下臺了,畢竟,義大利老百姓都明白一個道理:國王完全有能力早就阻止一切,但他卻任由法西斯發展與戰爭繼續。直到危害自己的利益才終止一切。
所以總結來說,國王始終擁有實權,而且至少是和墨索里尼不相上下,外加國王對於軍隊和群眾的利用,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國王才是義大利的掌權者,只不過不愛出面而已。
伊曼紐三世可不是什麼傀儡,他甚至可能是那個時代裡面最會玩弄權術,最精明的國王了。
不過,這也意味著,他自己對於戰爭也有一定責任,後來的說法,只不過是在洗白自己而已。
義大利在戰爭時期其實是兩位國王的,雖然伊曼紐三世本人沒有退位,但是事實上,1944年的時候,伊曼紐三世就宣佈將所有權利給自己的兒子,本人不在處理任何事務,不過事實上,影響不大。畢竟其實那時候大局已定,只是伊曼紐三世本人有明哲保身的想法而已。
回到主題,在我眼中,國王與墨索里尼共享權力,只不過,國王的權力越來越小。
伊曼紐三世需要面對的問題在於,他父親給他留下的是一個半成型的王國,同時還有一大堆仗著資歷比自己時間長欺負人的群臣們。更不用說經濟危機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國王也需要一個助手,於是,就正好利用當時的民眾情緒,選擇了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在組閣之後早期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強勢官員而已,並不是什麼獨裁者,而且他的權力還要來自於國王的同意。更早之前的“向羅馬進軍”事件裡面,國王完全可以選擇戒嚴,然後將法西斯民兵趕回去,不過他最終還是打算利用右翼政黨與群眾的勢力,順水推舟的接受了墨索里尼組閣的提議。而在早期,從馬太奧蒂事件當中就可以看出實權到底在誰的手裡。國王在事件發生時正在出訪西班牙,按理說,國內的墨索里尼假如真的掌握實權,完全可以架空國王,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事實上,即使國王還在外面,墨索里尼也只能乖乖聽話,找一個替罪羊,同時放棄自己本來的計劃,裝作自己和此事毫無關聯。在這個時候,國王曾經威脅過讓墨索里尼下臺,就後來的事件發展來看(墨索里尼曾經立刻被迫宣誓忠於國王,後來更是親自到王宮宣誓永遠忠於薩伏伊),國王完全是有這個能力的。這個時候的墨索里尼,完全處於框架當中,根本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但是到了入侵衣索比亞的時候,雙方的權力分配就發生問題了。國王是溫婉的表達的反對的(主要是受到了英國和教皇的影響),民眾在知道國王態度之後,直接開始動搖墨索里尼的統治根基(墨索里尼早期是很招民心的,他的確有一些能力)。外加教皇的作用,更是讓墨索里尼焦頭爛額,但是無論如何,戰爭還是發生了,但是國王作為報復,用非法西斯的巴多里奧擔任元帥,而不是墨索里尼或者其他法西斯。墨索里尼對於這段時間其實是有過定義的:最有實權的是國王,然後是教皇,然後才是我。
戰爭中沒有得到直接體現,但是四三年的叛變就已經證明一切了。雖然國王的權力逐漸縮小,但是他仍然有能力利用法西斯中的保皇派和民眾以及親美人士,包括軍隊也是這樣(國王在軍隊中安排了不少自己人,不少將軍也不支援法西斯,只是支援薩伏伊和義大利而已,這也是為什麼義大利的不少將領都沒有成為戰犯的原因之一)。墨索里尼早就知道國王與盟軍接觸,但是實際上,他根本沒有能力阻止,甚至連暗殺國王的信使的能力都沒有。同時,在國王逮捕了墨索里尼之後,沒有任何的法西斯分子起事,也沒發生任何暴亂。國王這時候是有三股勢力支援的,軍方高層,大貴族階級以及反墨索里尼的大法西斯委員會的委員。
最後國王還是被公投下臺了,畢竟,義大利老百姓都明白一個道理:國王完全有能力早就阻止一切,但他卻任由法西斯發展與戰爭繼續。直到危害自己的利益才終止一切。
所以總結來說,國王始終擁有實權,而且至少是和墨索里尼不相上下,外加國王對於軍隊和群眾的利用,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國王才是義大利的掌權者,只不過不愛出面而已。
伊曼紐三世可不是什麼傀儡,他甚至可能是那個時代裡面最會玩弄權術,最精明的國王了。
不過,這也意味著,他自己對於戰爭也有一定責任,後來的說法,只不過是在洗白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