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尼古拉斯憶心

    《詩經》中的《鹿鳴》一篇,其中包含的文化內涵有三大類,分別為禮儀、鹿鳴宴,以及鹿。

    1鹿鳴宴”是科舉制度中規定的一種宴會。起於唐代,明清沿此,於鄉試放榜次日,宴請科舉人和內外簾官等,詩歌《詩經》中的《鹿鳴》一篇,可稱“鹿鳴宴”。飲宴之中先奏響《鹿鳴》之曲,隨後朗讀《鹿鳴》之歌以活躍氣氛,顯示某公的才華。

    2禮樂文化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經》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禮樂文化的載體。《詩經》中的宴饗詩,根據反映禮儀內容的不同,又分為:饗禮詩、燕禮詩、鄉飲酒禮詩三種。饗禮詩,表現的是周天子在太廟舉行的一種象徵性的宴會。如《鹿鳴》一詩,就是天子宴群臣嘉賓的詩歌,後來也被用於貴族宴會賓客。詩中雲:“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 2 # 裝做文化人

    第一章寫主人熱情好客,謙和有禮。在熱烈歡快的音樂聲中,有人拿出滿筐的禮物獻給客人。獻禮的人,在鄉間宴會上是主人自己,在朝廷宴會上則為宰夫。酒宴上獻禮饋贈的古風,即使到了今天,在大賓館的宴會上仍可見到。然後主人又向嘉賓致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諸位光臨,示我以大道”一類的客氣話。

    第二章,這種讚美嘉賓德行的卓越,足以以身作則,示民使不偷薄,以矯正偷薄的民風。主人敬以美酒,希望嘉賓們,藉此機會,提出好的建議,表示了主人虛心納諫的態度。

    第三章,寫宴飲氣氛達越來越濃,在音樂聲中,在一片吃啊,喝啊,杯觥交錯聲中,宴飲的氣氛達到極致。末句,“燕樂嘉賓之心”,則是卒章顯志,將詩之主題深化。也就是說這次宴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逞口腹之慾而已,而是為了安樂其心,使參與宴會的群臣心悅誠服,自覺地為主人服務。

    在農業、宗法制社會的周朝,宗族間的親情是維繫這種社會制度的紐帶,所以這樣的宴會是不可少的。透過《鹿鳴》這首詩的簡單分析,我們對周代的宴饗之禮——包括賓主關係,宴樂情況,可以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中國的宴饗文化可謂源遠流長,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願望。唐代起,科舉慶宴,就叫做“鹿鳴宴”,在宴會上喝酒,唱這首詩。事實上,官場中的大吃大喝,是此類宴饗文化的一個變種,除了滿足口腹之慾以外,更會主要的是透過這樣的宴會,溝通上下級的感情,摸準領導的所好,以便投其所好,為自己撈取實利,而花費的是納稅人的銀子,如此名利兼收的事,只有傻子才不幹呢?這就是為何官場的宴饗文化愈演愈烈的原因所在。如果不採取鐵腕手段,不知還會創造出多少人間奇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塊會蒸發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