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神秘人

    五代十國時期,換皇帝比換衣服還頻繁的時代,官場竟然出了一位不倒翁,他就是馮道。所謂亂世出英雄和異士,馮道便是一位奇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歷經五朝十二帝的元老,這個記錄還沒有人打破,真是官場中的老油條中的老油條啊!在風雲變幻的年代,馮道能獨善其身,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後世對他的評價很複雜,有人說他是漢奸,,有人說他很懂得為官之道,有人說他碌碌無為,有人說他體察民情,是個好官。反正不管怎樣,皇帝老闆換了很多,不管是好的皇帝還是混蛋皇帝,馮道依然混的很好。對於自己為何混的好,馮道說了十四個字: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話雖短,卻很有道理,說白了,只要自己行為端正,憑著良心和才能辦事,不管在哪任皇帝老闆下面都能遊刃有餘啊!

    公元911年劉守光自立為帝建立大燕政權,這是馮道經歷的第一位皇帝,當時馮道29歲。劉守光喜怒無常,經常殺人。面對這樣的老闆,很多人都避之不及,馮道一點都不怕,改怎樣應付就怎樣應付,年輕人就這麼有膽色。不久劉守光和晉王李存勖發生衝突,馮道上書建議停止戰爭,被惱羞成怒的劉守光下獄。李存勖幹掉了劉守光,馮道投奔了李存勖。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馮道做了副宰相,這是馮道經歷的第二任皇帝。

    公元924年馮道因父親去世回家守孝,此時的他名滿天下,很多當地的官員紛紛巴結他,馮道一個人都不見,拒絕了巴結的官員。把自己剩下的俸祿拿出來分給飢餓的鄉民。

    公元926年,李嗣源發動叛亂,幹掉了李存勖勖,帝位被李嗣源取代,這是馮道經歷的第三位皇帝。李嗣源這個人還不錯,他任命了馮道為端明殿首席學士兼兵部侍郎。不久之後,45歲的馮道做了宰相,六年後唐愍宗繼位,這是馮道經歷的第四個皇帝。後來潞王李從珂發動叛亂登基稱帝,是為唐末帝,這是馮道經歷的第五位皇帝。

    公元936年,石敬瑭聯合契丹人滅了後唐,建立後晉,這是馮道經歷的第六位皇帝。石敬瑭對馮道非常倚重,任命他為宰相,臨死前更是將幼子託付給他,成為了託孤大臣。石敬瑭死後,馮道認為幼子容易引發動亂,自己看著別人叛亂不過癮,馮道也發動了叛亂,率領朝臣擁立石重貴為帝,這是馮道經歷的第七位皇帝。

    公元94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消滅後晉,65歲的馮道再次更換門庭,只是這位皇帝是外族人罷了。這是馮道經歷的第八位皇帝,這個時期,胡人經常南下,中原百姓總是慘遭屠殺,馮道用阿諛奉承拍馬屁的方式討好耶律德光,化解了多次災難,包住保住了很多無辜平民的生命,自己也得到了一個侍奉外族的罵名。不久耶律德光死了,馮道歸附了後漢高祖劉知選,劉知選死後,劉承祐繼位,這是馮道經歷的第十位皇帝了。公元950年,郭威幹掉劉承祐,登基稱帝就是後周太祖,這是馮道經歷的第十一位皇帝了。

    公元954年,郭威死後,養子柴榮繼位,這是馮道經歷的最後一任皇帝了。同年4月,馮道病逝,享年73歲,柴榮廢朝三日,追封馮道為瀛王,賜諡文懿。

    馮道為什麼在官場上成為不倒翁,從他的字號就可以看出來了。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什麼是“道”,就是要做一個有操守的人,不貪財,不好色,不結黨,不樹敵,討好皇帝不是拍馬屁用的是自己的才幹和老練的政務經驗,對同僚圓滑處事不得罪人。對生活的態度上要知足常樂,是自己的就爭取,不是自己的不去勉強,對皇權沒有貪戀,憑著良心對待每個人,心情自然就快樂,就活的長命,馮道就是如此做的,也就活到了73歲。雖然後世的很多文人是不恥馮道的,也許暗地裡還羨慕馮道混的好,活的長命呢!

  • 2 # 老衲侃春秋

    五代十國時期的政壇奇人馮道因為他經歷五朝,侍奉十一君,朝朝為公卿,三次拜相,居相位長達二十餘年(有一說是十朝)。從而成為中國古代士大夫中最飽受爭議、被儒生辱罵次數最多,也是最具傳奇的一位。

    五代十國,皇帝像韭菜,長一茬割一茬,馮道卻始終安然無恙,真正是流水的五代鐵打的馮道。他不管皇帝姓啥,姓劉也好,姓李也好,姓石也罷……他都在盡力保護百姓。所以,究竟是他給皇帝打工還是皇帝給他打工,這還得兩說。但是不論何時,他都能堅持《禮記·禮運》所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也就是說,他做一切事情的出發點,都是以老百姓為前提。連罵他的歐陽修都承認“契丹不夷滅中國之人者,賴(馮)道一言之善也”。

    馮道在官場上是如何做到屹立不倒的呢?說起來也有些讓人驚訝,無論誰當皇帝,馮道都是幹好自己的那攤活。他不貪財、不好色、有才幹、不結黨、不樹敵、有容人之量、知道進退、關心民生疾苦。就像他自己在詩中所表達的:“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今天再來評價馮道,有些令人心酸的味道。按孟子所說“民為上,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價值觀來判斷,馮道心繫百姓,他對孟子這段話的理解應該是深入骨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自己在初創企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