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定郡小書生
-
2 # 國史春秋
這幾個因素都不排除,但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天氣因素。比如冬季,如果氣溫比常年要偏低1°,那麼多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機率就會陡然上升。因為冬天是遊牧民族最難熬的季節,尤其遇到寒冷的大雪,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將是滅頂之災。所以,這時候他們擴張、掠奪的本性就暴露無遺,他們要活下去,只能挺而走險。這雖然是他們的本性,也是他們的無奈。
匈奴人是中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據考證夏桀被湯滅後,夏的一部分殘存勢力西逃到西北,今河西走廊一帶,繁衍生息。到戰國時期,匈奴人已經崛起。秦始皇發動六國戰爭的時候,匈奴人趁勢入侵了河南地(今河套地區)。秦朝穩定後,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將匈奴人趕走,並修建規模浩大的萬里長城抵禦匈奴。但是楚漢之爭的時候,匈奴人再次趁虛而入,不斷南侵。
漢朝初建時,民生凋敝、國力空虛,但此時的匈奴人正處於鼎盛時期。所以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屢次挑戰漢朝的尊嚴,最終氣勢上壓倒了漢高祖劉邦,不得已,漢朝和親納貢。但是匈奴人並沒有在得到好處後安分守己,因為他們更富有有人性的貪婪,漢朝給的那些東西和數量稀少的女人,根本滿足不了他們的慾望和需求。於是匈奴人有時候略顯收斂,只是做做樣子,表面文章,沒吃沒喝的時候照搶不誤。
武帝時期,漢朝國力強盛,睥睨天下的漢武帝劉徹把匈奴人摁地上好一陣子摩擦,狠狠的出了一口惡氣。從此匈奴人四分五裂,一蹶不振。宣帝時期,匈奴人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到中原朝覲、稱臣。元帝時期,呼韓邪單于成功將漢朝最美麗的女子王昭君拐走。東漢時期,南匈奴歸漢,漢和帝派大將軍竇憲聯合南匈奴將北匈奴趕出漠北,從此消失。有學者考證,北匈奴跋涉歐洲,尋找夢中家園。
三國時期,曹操將匈奴人收編管理。一大部分匈奴人仰慕大漢威嚴,改了劉姓。西晉經八王之亂,舉國頹廢,匈奴人劉豹以後漢自居。劉豹死後,其子劉淵建國號為漢,同時北方少數名族(鮮卑、羯、氐、羌)等趁虛而入,從此掀開了五胡十六國混戰中原的局面。
東晉滅亡後,漢人劉裕建宋,鮮卑人拓拔燾建北魏,只後,各自統一南北方,形成南北朝對立。
總結:縱觀歷史,匈奴人入侵中原的原因很多。但是,當中原政權強大的時候,匈奴人包括其他少數名族,他們找不到入侵的理由。當中原王朝衰落的時候,遊牧民族就會找到一千個入侵的理由。所以,我們可以把他們的行為稱作趁虛而入,也可以稱為趁火打劫。
回覆列表
遊牧民族乘虛南侵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基本就是個規律性問題。既不是巧合,也沒有誰有本事故意安排這種事情。
回顧千年來中華文明,一直是北方遊牧文明和中原農耕文明平行發展。每當草原民族強大的時候,遊牧民族就會頻頻南侵;每當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中原王朝就會主動出擊。
從秦漢王朝與突厥,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柔然、羌族、羯族、烏桓等,隋唐王朝與匈奴、回鶻,五代十國時期沙坨族,兩宋王朝與契丹、女真、党項及蒙古,大明王朝與蒙古,最後滿清女真族入關,中原王朝一直與遊牧民族在衝突、融合,最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草原遊牧民族在不斷壯大更替,經歷匈奴、東胡、突厥、回鶻、蒙古、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羌族、羯族、党項、烏桓、柔然、哈薩克等遊牧民族。中原王朝也在不斷更替,經歷秦、漢、魏、晉、隋、唐、宋、明等王朝。遊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不斷變遷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的民族融合發展史,更是一部中華民族血淚史,已經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部分,融入中國民族的血液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