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25776433876

    1、資料整合方法的選擇  資料整合又可稱為資訊整合。用於解決資料的互通問題。資料整合的核心任務是要將互相關聯的分散式異構資料來源整合到一起。使使用者能夠以透明的方式訪問這些資料來源。整合是指維護資料來源整體上的資料一致性、提高資訊共享利用的效率。透明的方式是指使用者無需關心如何實現對異構資料來源資料的訪問。只關心以何種方式訪問何種資料。  資料整合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資料來源的異構性、分佈性和自治性。12I異構性:被整合的資料來源通常是獨立開發的,在資料語義、相同語義資料的表達形式、資料來源的使用環境上存在著差異。分佈性:而且資料來源是異地分佈的。依賴網路傳輸資料。存在網路傳輸的效能和安全性等問題。自治性:各個資料來源有很強的自治性。它們可以在不通知整合系統的前提下改變自身的結構和資料。  典型的資料整合方法有模式整合法與資料複製法。這兩種資料整合法各有優缺點與適用範圍。模式整合方法為使用者提供了全域性資料檢視及統一的訪問介面。透明度高。但該方法並沒實現資料來源間的資料互動。使用者使用時經常需要訪問多個數據源。因此網路依賴性強。執行效率也相對較低。資料複製方法在使用者使用某個資料來源之前將使用者可能用到的其他資料來源的資料預先複製過來。使用者使用時只需訪問某個資料來源或少量的幾個資料來源。這會大大提高系統處理使用者請求的效率。但很難保障資料來源之間資料的實時一致性。模式整合方法適用於被整合的系統規模大、資料更新頻繁、資料實時一致性要求高的情況。資料複製則適用於資料來源相對穩定、使用者查詢模式已知或有限的情況。  如果採用模式整合方式的聯邦資料庫系統。每個系統都要實現一個與虛擬共享庫的介面。要對原系統做相應的修改。同樣對於中介軟體的模式整合需要建立一個全域性的模式。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現階段建立資料中心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資料的查詢。而是為了共享資料的收集和交換。所以。單純的模式整合法不能完全適應數字化校園建設需求的方案。因此。在經過詳細的需求調研、分析與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後我們選擇資料複製法。建立資料中心資料倉庫。為今後的應用需求提供實現空間。而對於一些本身業務具有封閉性的系統則使用統一的資料封裝格式如XML。透過通訊前置機來實現資料資訊的共享。  2、資訊交換平臺框架  資訊交換平臺需要提供一個整合平臺包括的所有資料整合的功能:基於資料的、基於事件的和基於服務的。  設計要點:  (1)保持現有業務系統基本不變。在各業務系統與資料中心之間做介面。完成對接。實現抽取與推送資料的目的。節約成本。  (2)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資料交換採用資料庫級交換與應用級資料交換相結合的方式來應對不同的資料交換要求。資料庫級資料交換比較適合於資料集實時要求高資料量不大的資料。交換。如學籍異動、成績修改等型別資料交換提供資料的業務系統透過CDC(ChangeDataCapture)動態資料捕獲機制。每次只捕獲、整合有變化部分的資料。從而減輕資料中心平臺網路傳輸及系統處理的負擔。應用級資料交換比較適合於資料實時性要求不是很高但資料量比較大的資料交換。  (3)堅持資訊共享這一基本原則,以師、生角色為主線。將分散在各部門業務系統的基礎資料集中到資料中心統一存放,提供跨部門立體式的人事、教學、科研、公共資產等綜合資料,從而為教工、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資訊服務。  (4)保證中心資料庫資料的權威性。及時更新與同步各業務系統資料。  (5)雖然目前現階段建立資料中心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資料查詢,而是為了共享資料的收集和交換。但也需要提供良好的資料環境。為將來更高層次的決策和應用提供資料準備。  (6)建立統一的資訊標準,保證資訊的交流和共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底消費免費領手機划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