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人書房
-
2 # 永春書法
唐代草書代表書法家有孫過庭、張旭和懷素。孫過庭的草書取法二王,但有出新。他的草書後放復縱,有渴猊游龍之勢。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活。所謂的“放縱”和“破”、“紛”就是他的出新之處,如《書譜》。張旭草書開一代新風,強調情緒的表達,撇開文字的可讀性,寫得豪放激越,如《古詩四帖》。懷素在張旭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奔放的氣勢,相牴觸的橫和豎全都變為圓轉的弧線,用筆縱橫使轉,暢通無阻,草書的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如《自敘帖》。這就是唐朝草書發展的主要脈絡。
-
3 # 追夢人凌寒
唐朝草書藝術發展脈絡是怎樣的?
首先的明白草書藝術在唐朝的地位如何,在說脈絡。
大家都知道唐朝鼎盛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發展,書法藝術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推動,尤其弘文館書法院,辦學,大義凜然氣象產生,書法楷體流傳,唐楷湧現,名家輩出,初唐四傑,顏柳,歐風行。相比草書就發展緩慢。
草書分小草,最著名的是孫過庭《書譜》。另外草書分大草,狂草。最著名的就是“顛張醉素”。發展的脈絡就是就是孫過庭直接學習二王,,而張旭是草聖張芝學來的,並傳給顏真卿,而顏真卿傳給烏彤,烏彤傳給懷素的,都自己領悟,自成一家的,張旭看公孫大娘舞劍,草書神速。懷素觀蛇急入草,而悟筆法。至於孫過庭直接變王羲之十七貼而成唐代草書王羲之的傳承者。
草書起源早,入唐以後變化極快。草書不重單體字,而是解字重組,融篆、隸、真、行於一體。往往只追求通篇意境、體勢和書家個人氣質的抒發,因而藝術性的追求重於功用,強調作為欣賞品的美學價值,而不是易為人讀懂。
唐代草書的發展脈絡大致也可以分為初唐、盛中唐和晚唐三個階段:
初唐書法基本上是對漢魏、六朝書法的繼承和發展,由於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的大力推崇,初唐書法總體風格幾乎為王羲之一人書風所覆蓋,是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再加上唐代科舉取士的需要,初唐書法以楷書為重,大名鼎鼎的“初唐四傑”就以楷書為代表。所以此時的草書還處於王羲之一脈的延續稍加創新的階段個人風格並不十分突出,代表作是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和孫過庭的《書譜》。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其實並非全篇草書,其中有工整端正的楷書,有急徐相生的行書,更有簡約快捷的草書,諸體集與一篇,完美嘗試了王羲之對初唐書風的影響。孫過庭《書譜》實則是一篇書法理論著作,而作者運用了通篇草書的寫法,其書法特點既有王羲之草書的飄逸,也增加了率意之趣,以至於後世將《書譜》作為草書入門的門徑。
到了盛、中唐書法風格徹底擺脫了前朝書法的束縛,尤其是擺脫了“二王”娟秀清雅的書風,走向了雄渾肥厚。此時也是真正意義上唐代草書風格的創立和成熟期,達到了草書藝術美的極致,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代表是合稱為“癲張狂素”的張旭和懷素。他們的狂草體現出來的是一種純情任性、自由奔放的風格。張旭的草書看似無序無法,線條與結構的空間伸縮力好像自由多變,不受約束,實際上一招一式無不法度嚴謹、規矩方正。他的特點是專注並善於觀察,將自然萬物的概括為抽象的線條,同時由於他嗜酒使得情緒亢奮,助長了書協的狂態。《古詩四貼》就是他的狂放之作,字數不多,卻展開了一副風雲變幻、氣勢磅礴的畫卷,杜甫評論:“鏘鏘鳴玉動,落落長松直,連山蟠其間,溟漲與筆力。”如李白的詩歌昭示著盛唐詩歌浪漫主義高峰的到來,張旭的狂草掀起了盛唐書法浪漫主義的狂瀾。再說到懷素,後世雖然常將二者並列,但從後人的詩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懷素比張旭更出格。他的草書有四個特點:一是他書寫的速度之迅疾,二是書寫時的氣勢,三是書寫過程中任性而為,四是創作時的無意識。懷素的創作時一種熾情創作,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甚至變古雅之意,形成詭異之形。他代表作《自序貼》是他盛年而作,是一副較大的作品,長為7.5米。在此貼面前洋溢的熱情撲面而來,前半篇援筆疾馳,卻依然溫和,線條精煉還不見狂態,而到後半篇顯出肅殺凌厲,墨氣蒼茫,實則是後人難以效仿企及。此二人共同奏響了盛世大唐的最強音。
晚唐書法正如晚唐的國勢一樣,呈現出衰敗的氣象。由於社會衰敗,教育廢弛,科舉制破壞,造成書法藝術整體水平降低。而另一方面,書法實用功能減退,卻使書法藝術擺脫了前唐代過分追求法度的束縛,更加註重自我情緒的表達和自我意願的展現,使得晚唐書法更加註重“神韻”“意趣”等內涵之美的追求,開啟開啟宋代書法文化藝術崇尚意蘊的先河。草書到這裡就沒有出現什麼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硬要說可以把楊凝式提出來說一下。楊凝式並不專是草書書家,但他的書法師從歐陽詢、顏真卿和懷素,同時上溯魏晉。這個被被稱為“楊風(瘋)子”的怪人,他的書風十分敏感,宋人張齊賢曾在《洛陽縉神舊聞記》中說他每每見到白色的牆壁就會發瘋般想寫字,直到把白牆都寫滿才擱筆。這樣的即興創作,寫行書或者草書非常順理成章,可大家熟知他的確實略顯工整的行楷《韭花帖》,成為了唐末五代書法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