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如石書藝

    昨天,介紹了隸書的基本點畫。

    隸書看似簡單的點畫,內含豐富的筆法、筆勢和筆意關係。

    古人論筆法句句在理,例如,中郎曰:“藏頭護尾。”右軍曰:“第一須存筋藏鋒,減跡隱端。”又曰:“用筆尖須落筆渾成,無使毫露。”所謂築鋒下筆,皆令完成也,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皆也無起止,即藏鋒也。唐.虞世南《筆髓論》說“用筆須手腕輕虛。太緩而無筋,太急而無骨。”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說: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中郎曰“九勢”,衛恆曰“書勢”,王羲之曰“筆勢。蓋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兵家重形勢,拳法重撲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則已操勝算。”顏真卿的《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形象的說明了筆法、筆勢和筆意的關係。近代沈尹默在《學書有法》中說“挑夫爭路,船工撐船,樂伎的舞蹈和江流的濤聲。”等大自然的各種形象,都會啟迪書法的神情意趣。

    還是以禮器碑字型進行筆法分析:

    1、方圓兼備。何為用筆方圓,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詳細說明了方圓之說:“書法之妙,全在運筆……方用頓筆,圓用提筆…………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其實,方圓之說只是相對而言。禮器碑是方圓並用的典型。如圖一中,點畫大多是圓筆,包括轉折,但捺筆明顯都是方筆出鋒。

    2、痩硬並舉。杜甫評書曰:“書貴瘦硬方通神。”痩、硬是此碑的典型特徵,但痩並不是薄、弱,如圖一中的“瑟”的撇、“不”的一橫,看似如大雁掠過,實乃千鈞之力。

    3、粗細懸殊。點畫線條粗細輕重明顯,隸書規矩,點畫粗細均勻是基本特徵,但是書寫性很強的禮器碑,別具一格,如“道”等的捺筆,比其它筆畫粗許多倍。

    4、豎筆堅挺。豎筆往往不是主筆,而且很少寫成筆直狀,細而挺拔,極具魅力,如圖一中的“下”、“不”。

    5、點不作點。有的把點當作筆畫的濃縮寫,有的把筆畫當作點寫,極具筆勢和筆意,富有變化,如圖一中的“心”、“不”。

    關於結體和章法。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字的結構因時代不同而不同,唐朝的隸書和漢隸有區別;因人而異,清代的隸書,各具特色。隸書留世三百多碑刻,無一雷同,唯禮器碑結體最為多姿。

    1、隨字立形。隸書取方扁,寬度基本一致,高度隨筆畫多少、疏密排列而定,故隸書並非每字都是統一的方扁,如圖一中的“心”和“道”就明顯不同。

    2、筆勢自然成形。看似各自獨立的點畫和部首,卻有一股看不見的筆勢連著,呼應自然,極具魅力。如圖二中的“為”、“孔”、“子”、“定”等,這是此碑最典型特徵之一。

    3、橫畫變化極其豐富。平正中呈筆勢自然書寫之狀,長短、粗細,連線、斷開、穿插、呼應等。如圖三的“禮”、圖四的“臺”。

    4、豎畫在結體中大多並非書寫成垂直狀,往往偏向右側,這和整個字型左收右放,重心偏右有關,如圖五的“所”。

    5、字型的平衡。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等都會有部首之間的避讓和呼應之關係。如圖六“龍”。

    另外,隸書的章法並不複雜,傳統的漢隸,以排列有序,整齊為美;摩崖刻石、有些碑陰及漢簡等,有行書章法之特點;還有,作品傳統的款式有中堂、條幅、匾額、楹聯、扇面等。清代的伊秉綬章法佈局獨樹一幟,如圖七。

    以上皆是本人對隸書的認識和理解,自以為要寫出隸書的神韻自得,這些基本問題必須掌握,並能融會貫通,方能神韻自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朝盛世時有哪些了不起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