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菊豆

    我也三十幾了,也迷金庸的武俠。

    沒什麼啊。

    人總要有個愛好。

    無可厚非吧。

    只要不耽誤工作,不誤自己家的事情就行吧。

  • 2 # 悠然布衣

    武俠是華人界特有的一種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跟儒家、道家甚至墨家都有著扯不清的關係。廣義的武俠包括了武俠、異俠、奇幻、修真等等領域,狹義的武俠則指武俠和異俠等領域。在司馬遷《史記》中的遊俠、刺客列傳還有魏晉時期的神異、志怪小說就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雛形了。到了明代的《水滸傳》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真正的萌芽時期,而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長篇武俠小說是清代中期的《三俠五義》。這些都是屬於古代武俠小說系列了。

    到了民國時期,武俠小說有了新的變換,這個時期的武俠小說我們稱之為舊派武俠,如《三俠劍》、常傑淼的《雍正劍俠圖》,還有影響深遠的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主要分為了還珠樓主的神怪武俠小說,白羽的社會武俠小說,鄭證因的技擊武俠小說和王度廬的言情武俠小說等四大派武俠小說。這些武俠比起古典武俠有了新的進步,但是依舊屬於章回體小說,雖然比較新,但是還是屬於古典文學。

    後來文革時期,武俠小說在大陸銷聲匿跡,但是在港臺地區開始興盛,新派武俠可以說自梁羽生始,興盛於金庸古龍,其後溫瑞安也可以,新派武俠小說,去掉舊小說的陳腐語言,用新文藝手法去構思全書,從外國小說中汲取新穎的表現技巧,把武俠、歷史、言情三者結合起來,使已經沒落的武俠小說走向了新的高峰。像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一代人深深的受著這一篇武俠的影響。

    而後出現的大陸新武俠,鳳歌、滄月、方白羽、步非煙、時未寒等等,這些我就沒有過多的去關注了,因為也已經過了追逐武俠的年紀了。

    上面說了這麼些武俠的歷史,想要表達的是,武俠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雖然一直在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我高中老師說他以前也是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把金庸的14篇長篇小說都看完了,而我們八零後九零後則更多的可能是追著電視劇把金庸古龍的武俠都給看完了。這個是一個時代的回憶,我現在或許說不再經常去翻金庸的書了,也不會再去看這些電視劇了,但是我還會去看這些相關的文章,去查相關的資料,因為這個是我童年的印記。和同事一起聊天,一聊起喬峰、段譽、虛竹、張無忌、令狐沖、韋小寶等等就有著說不完的話題。一說起《北冥神功》、《易筋經》、《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等等也充滿了嚮往。

    特別是現在的新生代漸漸的對於武俠失去了興趣,讓我更感到嘆息,不過其他人是怎麼認為的,我認為武俠是和中國的茶文化、酒文化或者其他文化一樣,都是華人不可或缺的,我們這一代很多人三觀的塑造和這些武俠小說都有著不少的聯絡。所以沉迷於金庸的武俠小說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影響生活就好。

  • 3 # 輝城啊

    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

    三十多歲的成年人,沉迷於金庸小說,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相反,我倒是覺得是一件好事,生活中有自己喜歡的事物,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正如王小波所說,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一個精神家園。

    許多人認為看武俠小說上不得檯面,覺得是荒廢時光。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武俠小說也好,愛情小說也罷,甚至是網路小說,關鍵是看你怎麼讀。

    我有個朋友,他很喜歡懸疑推理小說。與金庸小說一樣,懸疑推理也屬於通俗文學領域。但他的讀法卻很專業。第一,他開始整理中國民國時期的偵探推理小說的資料;第二,他去挖掘一些善本,想寫一部關於中國偵探小說的文學史。這很了不起。據我所知,目前中國在做此事的人,只有我這位朋友。

    不管怎麼說,讀書都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決賽G5,杜蘭特意外離場,張衛平將責歸結於伊巴卡引球迷熱議,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