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蕭十一瀾
-
2 #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這個問題問得不夠直接了當。回答的人也就難以講清要義所在。
其實,這問題真正有意義要問的是:廣東廣西白話(又稱為廣府話)之中的“做咩啫”的“啫”字,是否來源於古漢語中的“之乎者也”的“者”字?或者說,同樣是虛詞,廣府話中“啫”字與古漢語的雅語中“者”用法是否近似?這樣問起來,廣府白話與古漢語的一些語法語詞詞例比較研究才有更大追溯研究的方向性的歷史意義。
按照一般的對古漢語“者”字的研究,認為它有兩大語法詞類作用:
一是助詞:
“者”字指“……的(人、東西、事情)”的意思。
例如:“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但在廣府話中,這個“者”字不能用“啫”字來代替。
“者”字用在數詞後面,指“……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的意思。
“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在廣府話中,也不能用“啫”代替。
“者”字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也不能用“啫”字代替。
“者”放在後置的定語後面,相當於“的”。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也不能用“啫”字代替。
“者”字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判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用“啫”字代替在廣府話中也不行。
“者”字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後面。
“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用“啫”字代替也不通。
“者”字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用“啫”字也不通。
二是語氣詞:
“者”字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用“啫”字代替也不行。
可見,廣府話中的“啫”與古漢語雅語中的“者”的使用沒什麼相似性。
廣府話中的“啫”字,一般放在句末,更多是有“而已”的意思,或表示反問,質問,是一個放在句末的語氣用詞,與現代漢語的“嗎”等用法相似,而且由女性使用得更多。
“者”字用法更像日語的判斷句的“は”:
“私は廣東人です。”(我是廣東人)
日語中這個判斷句中的“は”的語法作用,與古漢語的“者”字用法幾乎相同。
應該說,這個推導和結論不能讓人信服。
而由廣府話“做咩啫”(做什麼啊?)的“啫”字與古漢語“者”字近音而聯想兩者歷史淵源,更沒有讓人信服的證據。
漢語白話繼承了很多雅語用詞,比如“三人行”的行丶”食色性也”的食等等都保持雅語原意。今天大家討論漢語白話(粵語)的“做咩者”或用同音字代替的“做咩嗜”是否是雅語中的“之乎者也”也演變而來。兩者都是語氣詞,算同意義吧。你們怎麼認為?
回覆列表
粵語中的『做咩啫』的啫(ze1),屬於粵語助詞類的情態助詞。其餘的情態助詞諸如:之嘛,啩(gwaa3),添,咧(le5),嚊(be6),㗎喇,得㗎(dak1 gaa2),定啦(ding2 laa1)等等還有不少。
做咩啫,意思是幹嘛啊?啫字的核心意思同『咋』基本一樣,很多時候可以互換,表示只是或僅此而已,對句子的謂語所述程度,分類,時間,數量,範圍或情況等限制一個『低限』,簡單說就是把事情往小處說的語氣。比如:佢搞笑啫——他開玩笑而已。
啫,還可以加子音音節『k』讀成zek1,意思同上,但感情色彩濃重許多,甚至在粵語中屬於一種『女性化』用法,有一種『語氣陰柔俏皮,說話聲音很嗲』的味道,帶有撒嬌賣萌的意味,女孩子用得多。比如:咪睬佢啫——不要理他,又比如佢屋企有隻貓好靚啫——他家裡那隻貓很好看哦。
綜上,粵語中的啫字應該不是從『之乎者也』中的者字演化而來,畢竟二者的詞性範圍和語義語氣都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