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際那點事兒
-
2 # 社會觀感
(一)希特勒作為納粹黨的元首,在有可以逃生的渠道之時,希特勒似乎忘記了他可以逃跑的。1945年4月蘇聯軍隊已經殺入了德國柏林城,柏林城的德國守軍,在希特勒必須跟柏林共存亡的呼喊聲中,以城中的每一座建築為掩體,跟蘇聯軍隊打起殘酷的巷戰。1945年4月30日,蘇聯逼近納粹最後的核心總理府之時,藏在裡面的希特勒自知已經無力迴天了。於是拿起了手槍,對著自己要害“蹦”的一槍,結束了自己堪稱傳奇的一生,人類社會至此少了一個大魔王。
(二)至於為什麼他要自殺,而不像前文中提到的跟自己的信徒們,一起逃亡南美洲。原因有這麼幾點,首先是性格上決定,他不可能投降。希特勒是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委曲求全的投降慘遭瓜分,讓希特勒潛意識裡形成了投降等同於把自己放在案板上,讓勝利方宰割的刻板印象,以及投降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懦夫、無恥者的定義。因而在面對失敗之時,希特勒出於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不至於使自己成為,曾經自己口中的懦夫、無恥者,自殺是最好的選擇。
(三)再則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投降之後,會被敵對勢力羞辱致死,他曾經的盟友墨索里尼被捕後,不但依舊被殺害,屍體還被敵對勢力吊起來羞辱,整個場面讓人看了心頭慌。為了保證自己不被受辱,選擇自殺是最好的規避方案之一。且希特勒也確實做了防止屍體被羞辱的準備,他對親信要求,自己死了之後,當即用汽油火化了。
(四)希特勒無臉再見德國百姓們,德國老百姓在1933年將他送上總理之位,並在隨後的時間用無限的信任,讓他當上了德國元首。希特勒承諾要造就一個比普魯士輝煌期,更加強大的德國,老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而事實結果卻是,在火炮、飛機的攻擊下,德國本土滿地瘡痍,老百姓各個都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承諾給最好,結果給了個最爛的結果,對於希特勒這樣自尊心極強的人,自殺是最好的選擇,就算成功逃跑,他也沒臉見德國百姓,活在愧疚的折磨中。
回覆列表
1945年4月30日,隨著一聲槍響,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開槍自殺,標誌著盟軍在歐洲戰場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那麼為什麼希特勒不像其他戰犯一樣外逃,而要選擇自盡呢?其實背後是西方傳統榮譽文化和現實考慮的結果。
西方傳統政治軍事文化認為戰敗是領導人的責任,他們應該對此負責,甚至用自殺來謝罪,以此來保護下屬和平民。尤其德軍軍官裡頭不少是貴族出身,比如著名的馮姓就是如此,榮譽感更強。領導人享有特權,自然也應該有更高責任。比如西方軍官和士兵是不會一起吃飯的,下層軍官也不會和高階軍官一起吃飯,違者將受到嚴厲處罰。相對應的,對軍官特別是領導人要求更高,比如軍艦面臨沉沒時,艦長要最後一個撤離。以至於中東戰爭時,以色列部隊曾經下過一個特殊撤退命令:所有士兵撤離,全體軍官斷後,掩護士兵撤退。因此用自殺來承擔責任顯示榮譽是一種西方文化和傳統。事實上也不止希特勒自殺,同期自殺的德軍元帥莫德爾就認為一名元帥是不能做俘虜的。東方的日軍則常用剖腹自殺來謝罪。
希特勒作為納粹德國的頭號戰犯,在蘇軍百萬大軍團團包圍下,實際上很難突破封鎖線,逃出生天。盟軍肯定會要求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也沒有其他國家敢收留他。如果落在蘇軍手裡,下場將會更慘,不如一了百了。
而大量戰犯逃亡南美在於德華人早在19世紀就大量移民去南美了,當地德裔眾多且有社會地位,適合戰犯躲藏和定居。但也不是就此平安無事。事實上,那些當年參與屠殺猶太人的戰犯後來被以色列特工暗殺的人數不少。
所有,希特勒的自殺是一種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