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檸紅茶Besion
-
2 # 季我努學社
在戊戌變法中,設制度局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措施。設立制度局是維新變法總設計師康有為的議會思想,但是戊戌變法前後康有為議會思想演變中的一環而已。那麼,百日維新前後康有為的議會思想有什麼樣的轉變呢?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後有兩次較為明顯的轉變。
首先,康有為在《上清帝第二書》和《第三書》中,提出了初步的議會思想。他認為,議會選舉出的代表稱“議郎”,每十萬戶選出議郎一名;在擔任資格方面,無論是否入仕皆可入選;表決形式為少數服從多數;議郎的主要職責是備君主諮詢顧問、決定國家大政方針等;議郎每年改選一次。在《第四書》中,康有為的議會思想進一步發展,議院從中央層面貫徹到地方層面,即不僅中央設立議院,地方上也要設立議院。之後,康有為透過對日本的考察,撰寫了《日本變政記》,其對議會的認識更加接近西方,比如在《第五書》中,康有為提出制定憲法的權力屬於議會。
(康有為)
但是,康有為在《第六書》中,卻提出了不同的主張。一方面,康有為主張開設議會,並將其作為變法成功的標誌;但另一方面,他卻堅持現在要做的開設制度局,議會可以延遲到以後合適的時機再召開。出現轉變的原因在於,康有為為了得到光緒的召見,並對其變法思想青睞,從而在自己的主張中改變或減少對皇權的限制的內容,以迎合君主的口味。
(光緒帝)
在變法開始後,康有為的議會思想又發生了一次明顯的改變。康在變法期間的言論和措施顯示,他只推崇制度局,而對設議會不感興趣。制度局的主要作用在於給君主提供建設性的諮詢意見,議決新政事務和制定憲法等。由此看來,制度局不僅具有西方一般意義上的制憲功能,而且還有政治決策的功能。康反對現時選舉議會,一是民智未開,如果強行開設議會,就會導致國家混亂,民不聊生;二是為了減少反對派所施加的阻力,更好地推行新政;在康有為的制度局設計中,制度局有政治決策功能,制度局下設十二局作為執行機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都設立制度局的下轄機構,這是要撇開舊的行政體系,另立一套新的施政體系,以貫徹落實變法措施。
(日本變政考)
參考文獻:
1、李春馥:《戊戌前後康有為議會思想的轉變及其過程—以《第五書》和《第六書》之後從上下院到上議院的轉變過程為主》
2、朱珠:《可以妥協的憲政和民權—康有為戊戌上書中議會思想的變化及其影響》
3、倪學新:《論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的議會思想》
回覆列表
康有為出生於官宦世家,是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 康有為早年學習宋明理學,參加科考,屢試不中,當時正值國家危難之際,又因為理學只學習修身養性,不講救世之學,對理學產生了懷疑。光緒五年時,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並瀏覽了上海、香港租借,讀了不少經世致用和有關資本主義政治的書,瞭解到西方政治制度比中國發達,為變法提供了思想基礎。中法戰爭爆發後,康有為借進京趕考的機會,上書光緒,請求變法,但並沒有得到認可,幾個月後再次上書,批判守舊,請求變法,並與梁啟超在廣州組織講學,書寫大同書,為變法奠定理論基礎。 由於戊戌變法損壞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只維繫百日便以失敗告終。康有為受到清政府的通緝,赴日本避難,併成立保皇會,並聯合歐美華僑救皇上,推行變法。國內義和團運動後,封建統治搖搖欲墜,而康有為立憲仍無出路。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歸國,拒絕袁世凱邀請,赴上海辦雜誌,主張尊崇儒學,從革新派變成了保守派(封建統治階級)。袁世凱鎮政府倒臺後,康又聯合軍閥發動復辟,擁立溥儀,又遭到北洋政府剿滅,以失敗告終。 康有為晚年隱居青島,作詩為樂,終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