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 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隻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錶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的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雖然“銅奔馬”的稱謂比較直觀明瞭,但是這具銅馬俑的精妙之處是其後蹄下踏一飛鳥,僅以“奔馬”名之,顯然不足以表現其浪漫主義意境,因此有人將其稱為“馬踏飛燕”,以表明奔馬正在作凌空掠過燕背的飛馳。據說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高棉賓奴親王訪問蘭州,看到了這匹珍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的稀世珍寶,又將之命名為“馬踏飛燕”。郭沫若發出了:“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藝術珍品”.郭沫若回到北京後即與當時文物局負責人商定,將銅奔馬調京參加了正在北京故宮舉辦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其後並經郭老推薦,外交部長陳毅安排馬踏飛燕與一批國寶級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迴展覽,發動了一場“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國家展出期間,觀眾如潮,將它譽為“絕世珍寶”,天才的中國馬”,從此,馬踏飛燕名揚世界。郭沫若並曾潑墨揮毫寫下了“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豪邁詩句。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 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隻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錶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的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雖然“銅奔馬”的稱謂比較直觀明瞭,但是這具銅馬俑的精妙之處是其後蹄下踏一飛鳥,僅以“奔馬”名之,顯然不足以表現其浪漫主義意境,因此有人將其稱為“馬踏飛燕”,以表明奔馬正在作凌空掠過燕背的飛馳。據說1971年9月,郭沫若陪同高棉賓奴親王訪問蘭州,看到了這匹珍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的稀世珍寶,又將之命名為“馬踏飛燕”。郭沫若發出了:“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藝術珍品”.郭沫若回到北京後即與當時文物局負責人商定,將銅奔馬調京參加了正在北京故宮舉辦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其後並經郭老推薦,外交部長陳毅安排馬踏飛燕與一批國寶級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迴展覽,發動了一場“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國家展出期間,觀眾如潮,將它譽為“絕世珍寶”,天才的中國馬”,從此,馬踏飛燕名揚世界。郭沫若並曾潑墨揮毫寫下了“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豪邁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