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manontion

    因為山海關是守著東北方向的隘口,明朝以前,中原的威脅從來沒有從東北來過。漢唐比較牛逼,打跑了北方遊牧,多是利用陽關玉門關出西域通商的,宋朝丟了半個中國,壓根沒有關隘的事兒,元朝清朝統治區域不止於關內,隘口沒用處。也就是明朝,領土沒有出長城,威脅主要來自東北女真族,所以在明末對清戰爭中格外出名

  • 2 # 賽幻極

    關隘的設定,是中國自古以來為防禦外敵而設定的,明中期之前,在中國大地發生的戰爭主要是以內部戰爭為主,從春秋戰國到三國鼎力,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國,以及金元遼宋,往往發生的戰爭是在中國的版圖之內。所以在內地的中原地區,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都有著關隘的遺蹟,比如雁門關、潼關、武關、劍門關等。明代建立後,朱元璋建立衛所兵制,這是一種寓兵於農,守屯結合的軍事制度。軍隊組織有衛、所兩級,衛設指揮使,統兵士五千六百人。衛下有千戶所(一千一百二十人),千戶所下設百戶所(一百一十二人)。各衛所歸各指揮使司(明代省級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管轄,各都指揮使司又歸中央五軍都督府管轄。以潼關為例:潼關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北臨黃河,南依秦嶺,此種地理位置導致潼關相較於其他地方,為控制中原地區更加的重要。

    在明洪武七年(1374年)鑑於潼關的重要地理位置,在潼關設立守禦千戶所,洪武九年升為潼關衛,隸屬於河南都司,潼關衛下轄八所,其中七所在潼關城內,分別是左、右、中、前、後五所、中左千戶所、中右千戶所。此外還將原屬於山西的蒲州守禦千戶所(在今永濟市)亦歸潼關衛管轄。弘治年間潼關衛直接由中軍都督府(中央軍事機構)管理,此時,潼關不僅控制著陝西、河南之間的重要關口,還控制著陝西、山西之間的重要軍事樞紐—蒲州,並且為中央直接管理,成為脫離晉、陝、豫三都指揮使司地的一塊軍事“飛地”,已經相當於現在的直轄市地位了,這尤其體現了潼關位置的重要性。

    到了明中期,國家主要面對的敵人是自東北發展壯大的後金女真族,也就是後來的清朝。所以,山海關的地位陡然上升,同時因為發生時間距離現在較近,加之清朝的入關等等各方面故事的渲染,所以自然名氣就大了。

  • 3 # 五班長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冀遼在此分界,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號稱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古稱渝關,但渝關離山海關相距60裡,不在同一位置,隋開皇三年築渝關,唐太宗徵高麗就是從渝關返還的,古朝代很少有來自渝關外的直接威脅,所以有關記載就很少,記載少當然就不出名了。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建山海關,主要是為了防止東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殘餘勢力的襲擾,明初期,女真族也好,元的殘餘也好,構不成對大明的直接威脅,所以山海關也很少提及,到了明後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的女真族,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迅速強大,直到統一了東北全境,直接威脅到了大明朝廷的安全,山海關扼住了女真人入關的咽喉,顯得尤為重要,山海關距北京只有280千米,又都是利於女真騎兵衝殺的平原,關乎著京師和皇帝的安全,正是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經常被文人,詩人提及,山海關也就名聲遠揚了,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開關放清軍入關,直至大明易主,更是讓三海關婦孺皆知。

    其實山海關不僅軍事作用重要,商貿地位也很重要,中原同少數民族的商旅往來都是在山海關進行的,山海關的修築也經歷了洪武,成化,嘉慶,萬曆,天啟,崇禎六朝,明未女將秦良玉曾在此鎮守,李自成與吳三桂也曾在此激戰,四野曾在此入關解放了全東北,也曾在此出關,為解放全中國做出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龍骨花的詩句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