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翰墨書道

    明趙宧光《寒山帚談》中說:初臨帖時,求其逼真,勿求美好;即得形似,但求美好,勿求逼真。大意是說:臨帖時求其逼真,從形似中探求用筆技法的規律;在我們進行創作時必須求其美好,從規律中探求藝術的真諦,方為學書之道。所以說臨摹法帖時,越像越神似為最好學習層次。不過到達神似非常不容易。臨摹達到形神俱似,說明我們對法帖的點畫、結構、章法的技法和書法藝術內涵的理解越接近原來法帖。理解的透徹深刻,掌握的書法的技法知識越紮實,駕馭能力也越高。

    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代先賢給我們留下的經典法帖,多是幾乎盡善盡美的書法作品,其中所包含的點畫結構章法的技法元素和書法美學知識和美的藝術風格都是一流的水平。

    而我們之所以要向古人學習,就是因為我們目前的書法水平低,頭腦中沒有美的書法字形和如何寫才能書寫出美的書法的基本的知識技能。這就需要向古代經典書法學習,汲取他們的美的書法技法和美的字模板。唯一的方法就是臨摹學習。

    如果我們臨摹的根本就不像原帖,說明我們在學習中就沒有學習到書法技法和書法知識,對經典書法中的優美字形沒有過度到我們的心中和手上,這樣就學不好書法。所以,臨摹追求形神俱似,不但追求形神俱似還要能夠背臨和意臨,並達到能夠按照原帖風格創作作品方稱的上是把經典書法的技法技能學到自己手上了,也就實現了我們學習書法的目的。

  • 2 # 孽海泛舟

    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還請各位老師們批評教導。

    我認為臨帖是有階段的,初學,摹其形,力求一模一樣,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遍一遍的臨習,對比,掌握筆法,掌握結構,再次,掌握章法,用墨等等。當然,我們也不是說要做“影印機”。即得其形,則得其神亦不遠了,就算是再厲害的老師他也要臨帖到老,一日不臨古,一日不知意。所以說臨帖時,越像越好。至少臨帖於我的生命是沒有止境的。

    再就是風韻,也就是大家說的神似,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形神皆似,始成。證明對藝術的理解,筆法,結構 章法,鈐印都有了足夠的瞭解,那時估計已成大家。

    結語,臨帖嘛,當然是越像越好。《快雪時晴帖》為培秋老師所臨。我臨得太醜就不放上來,汙了大家的視聽了。

  • 3 # 子衿書法

    我們練習臨帖的目的,就是為了寫像字帖中的字,從中汲取正確的方法。

    臨帖寫象字帖中的字不是目的,是手段。這個問題要弄清楚。寫象了,才可能從中知道字帖的主人在寫的時候,這一點用了什麼筆法,這一撇又是用了什麼筆法……從而知道哪種形態的筆畫,需要用什麼方法是寫。這才是臨帖寫象的目的。

    臨帖在於取法。要取法,不寫象怎麼取?只有寫象了才能向古人取法,你說是吧!取到法以後,就不會受形體的束縛,就可以利用學到手的筆法寫自己的字,你說臨帖寫象是不是最終的目的?肯定不是。只是學習取法的一個手段。

    最終的目標,是應用學習到的筆法及結字的規則,書寫出自己想要的形態。

    臨帖不寫象,就不叫臨帖,叫抄帖。大家都是抄過書的人,有幾個人靠抄書把字寫好的!不寫象,甚至是故意不寫象,就失去了臨帖的意義,哪裡還談得到向人家取法的話。你說呢?

  • 4 # 千年蘭亭

    啟功先生說,一個人的字寫得和另一個人一模一樣,那法律上的簽字就失去意義了。

    臨帖的目的,不是要當影印機去複製一張張與原帖一模一樣的“偽作”,而是要學習古人寫字的方法,並運用到我們要寫的內容中去。

    所以臨帖相似就行,不必拘泥於一筆一畫的細節。

    我們看後世書家所臨《蘭亭序》,其實與原帖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原因就在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22日是“世界無車日”,你知道哪些綠色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