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海撥表使用方法及技巧:
一、概念
海拔高度(絕對高度)
即所在地相對於海平面的高度,在國際標準度量單位中規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零,如大家熟悉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約為8848米。
相對高度:
即所在地相對於出發地的高度,比如爬山的時候大家想知道自己爬了多高,這個就是相對高度,也就是從山腳的出發點到自己所處的位置的高度差。
二、說明範例
注意:以下範例中所列舉的高度資料均為說明原理的示例,並不代表真實存在的資料。
絕對高度(海拔高度)的測量:
1.在登山之前,如果已知出發地的海拔高度的話,就把海拔表的指標調到已知高度的刻度,然後去登山。這種情況下測得的資料是山的絕對高度(即真實的海拔高度)。
例如:
我們從某地出發爬山,事先查到了當地的海拔高度為200米,那麼就把海拔表的高度調到200米,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指標指到了3000米,那麼我們就知道山峰的海拔高度為3000米。
2.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並不知道出發地的海拔高度,此時可以這樣操作:轉動海拔表的刻度環,把零位對準氣壓表的1013hpa位置,根據國際標準度量單位規定,海平面的氣壓為1013hpa,此時指標所指的高度就是當地的海拔高度。
這個方法可能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因為很多地方的海拔高度資料都很難找到。
我們從某地出發爬山,但是不知道出發點的海拔高度,此時把海拔表零位對準1013hpa後,指標指向的海拔高度為200米,那麼出發點的海拔高度就是200米,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指標指到了3000米,那麼我們就知道山峰的海拔高度為3000米。
相對高度的測量:
如果想測量相對高度,比如您爬了多高,就在出發前把海拔表的指標調到零,然後去登山。在這種情況下測得的資料是山的相對高度,即相對於出發地的高度。
我們從某地出發爬山,在出發點把海拔表指標對準零位後,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指標指到了2800米,那麼我們就知道我們已經攀登了2800米的高度。
絕對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的關係及換算公式:
相對高度不是海拔高度,只有加上出發地的高度,才是真正的海拔高度。
絕對高度(海拔高度)=出發地絕對高度(出發地海拔高度)+相對高度
更多的範例:
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我們從北京去太原市。從北京出發時,不知道北京的高度。我們就把海拔表的指標對到零的位置。乘火車到太原市後,海拔表的指標自動顯示是700米。我們知道太原市相對北京的高度是700米。
某地的海拔高度:
那麼太原市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一種情況是,我們查到的資料是:北京的海拔高度是50米。那麼,我們就知道了太原市的海拔高度就是750米。
另外一種情況是我們沒有查到北京的海拔高度,此時把海拔表刻度環零位對準1013hpa的位置,指標指向了750米,我們得知太原市的海拔高度為750米。
透過海拔表可隨時瞭解你所處的海拔高度,在登山及探險運動中,瞭解自身所處的海拔高度,對於合理安排行程,保障安全非常重要。
在遇到危險鬚髮出求救訊號的情況下,海拔表所提供的準確海拔高度是至關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遇險者所處的海拔高度,不但是營救人員展開一切救援行動的重要參考,並且決定了整個救援行動是否及時、準確和有效。
機械海撥表使用方法及技巧:
一、概念
海拔高度(絕對高度)
即所在地相對於海平面的高度,在國際標準度量單位中規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零,如大家熟悉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約為8848米。
相對高度:
即所在地相對於出發地的高度,比如爬山的時候大家想知道自己爬了多高,這個就是相對高度,也就是從山腳的出發點到自己所處的位置的高度差。
二、說明範例
注意:以下範例中所列舉的高度資料均為說明原理的示例,並不代表真實存在的資料。
絕對高度(海拔高度)的測量:
1.在登山之前,如果已知出發地的海拔高度的話,就把海拔表的指標調到已知高度的刻度,然後去登山。這種情況下測得的資料是山的絕對高度(即真實的海拔高度)。
例如:
我們從某地出發爬山,事先查到了當地的海拔高度為200米,那麼就把海拔表的高度調到200米,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指標指到了3000米,那麼我們就知道山峰的海拔高度為3000米。
2.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並不知道出發地的海拔高度,此時可以這樣操作:轉動海拔表的刻度環,把零位對準氣壓表的1013hpa位置,根據國際標準度量單位規定,海平面的氣壓為1013hpa,此時指標所指的高度就是當地的海拔高度。
這個方法可能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因為很多地方的海拔高度資料都很難找到。
例如:
我們從某地出發爬山,但是不知道出發點的海拔高度,此時把海拔表零位對準1013hpa後,指標指向的海拔高度為200米,那麼出發點的海拔高度就是200米,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指標指到了3000米,那麼我們就知道山峰的海拔高度為3000米。
相對高度的測量:
如果想測量相對高度,比如您爬了多高,就在出發前把海拔表的指標調到零,然後去登山。在這種情況下測得的資料是山的相對高度,即相對於出發地的高度。
例如:
我們從某地出發爬山,在出發點把海拔表指標對準零位後,當我們爬到山頂時指標指到了2800米,那麼我們就知道我們已經攀登了2800米的高度。
絕對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的關係及換算公式:
相對高度不是海拔高度,只有加上出發地的高度,才是真正的海拔高度。
絕對高度(海拔高度)=出發地絕對高度(出發地海拔高度)+相對高度
更多的範例:
兩地間的相對高度:
我們從北京去太原市。從北京出發時,不知道北京的高度。我們就把海拔表的指標對到零的位置。乘火車到太原市後,海拔表的指標自動顯示是700米。我們知道太原市相對北京的高度是700米。
某地的海拔高度:
那麼太原市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一種情況是,我們查到的資料是:北京的海拔高度是50米。那麼,我們就知道了太原市的海拔高度就是750米。
另外一種情況是我們沒有查到北京的海拔高度,此時把海拔表刻度環零位對準1013hpa的位置,指標指向了750米,我們得知太原市的海拔高度為750米。
透過海拔表可隨時瞭解你所處的海拔高度,在登山及探險運動中,瞭解自身所處的海拔高度,對於合理安排行程,保障安全非常重要。
在遇到危險鬚髮出求救訊號的情況下,海拔表所提供的準確海拔高度是至關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遇險者所處的海拔高度,不但是營救人員展開一切救援行動的重要參考,並且決定了整個救援行動是否及時、準確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