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
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9時間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點: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從而開創了以機器代替人工的工業浪潮。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的機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為動力驅動,首次用機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織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工廠出現,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華人富爾頓製成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1814年,英華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汽車”。
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託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業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
時間: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機器滿足不了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動力和機器引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得益於內燃機的發明和電的應用,電器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此時的機器有著足夠的動力,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飛速發展,機器的功能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由於電話機的發展,人類之間的通訊變得簡單快捷,資訊在人類之間的傳播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1866年,德華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到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19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入電氣時代,三輪汽車、四輪汽車、電燈、自動電報記錄機、電話、電影放映機等相繼出現。
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1870年至1900年,作為新能源的石油,產量從80萬噸大幅增長至2000萬噸。
第三次工業革命:自動化
時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點: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了更加巨大的變化。不再侷限於簡單機械,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人工材料、遺傳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日益精進的發展。以網際網路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絡了起來,工業中的生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侷限於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並且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得到了實現。
(空間技術的利用和發展)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空間技術發展的新紀元。
1958年,美國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
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衛星成為最先把物體送上月球的衛星。
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飛船率先進入太空。
1969年,美華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70年代以來,空間活動由近地空間為主轉向飛出太陽系。
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宇航空間技術迅速發展,現已躋身於世界宇航大國之列。
1981年,美國第一個可以連續使用的哥倫比亞太空梭試飛成功,並於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飛船、飛機等3種特性,是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
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
時間:18世紀60年代至19時間中期(大概是1760年至1850年)
特點: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從而開創了以機器代替人工的工業浪潮。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的機器都是以蒸汽或者水力作為動力驅動,首次用機器代替人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劃時代的意義。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織機”,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工廠出現,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807年,美華人富爾頓製成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1814年,英華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汽車”。
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託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業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
時間: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大概是1870年到1900年)
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使用蒸汽和水力的機器滿足不了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需求,新的能源動力和機器引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得益於內燃機的發明和電的應用,電器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此時的機器有著足夠的動力,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得到了飛速發展,機器的功能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由於電話機的發展,人類之間的通訊變得簡單快捷,資訊在人類之間的傳播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1866年,德華人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到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19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入電氣時代,三輪汽車、四輪汽車、電燈、自動電報記錄機、電話、電影放映機等相繼出現。
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1870年至1900年,作為新能源的石油,產量從80萬噸大幅增長至2000萬噸。
第三次工業革命:自動化
時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點: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了更加巨大的變化。不再侷限於簡單機械,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人工材料、遺傳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日益精進的發展。以網際網路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幾乎把地球上的每個人都聯絡了起來,工業中的生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人類在這個時代的“野心”不再侷限於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並且在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下得到了實現。
(空間技術的利用和發展)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空間技術發展的新紀元。
1958年,美國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
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衛星成為最先把物體送上月球的衛星。
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飛船率先進入太空。
1969年,美華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70年代以來,空間活動由近地空間為主轉向飛出太陽系。
197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宇航空間技術迅速發展,現已躋身於世界宇航大國之列。
1981年,美國第一個可以連續使用的哥倫比亞太空梭試飛成功,並於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飛船、飛機等3種特性,是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