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31173721557

    水是生命之源。”正因為地球有了水,才有了萬物生靈。在太陽系中,地球是唯一擁有液態水的天體。水佔地球表面積的77%(為此,有人提議地球應改名為“水球”),總量達145億億噸。這還不算礦物所含的結構水和結晶水,也不包括生物體中的水(生物機體的2/3是水組成的)。 你一定會問,這麼多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傳統說法,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形成時,從星雲物質中帶來的。星雲物質由三大類物質組成。一類是氣物質,如氫和氦,約佔星雲物質的98.2%;另一類是冰物質,如水冰、氨、甲烷等,約佔1.4%;第三類是土物質,主要有鐵、矽、鎂、硫等與氧的化合物,是些溫度高達1000度左右時仍是固態的物質。地球是土物質組成的,但仍有一小部分冰物質,這便是地球水的來源。 1961年,科學家托維利提出,地球水是太陽風的傑作。太陽風是太陽外層大氣向外逸散出來的粒子流。從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從太陽風中吸收氫的總量達1.70×1023克。如果這些氫全部與地球上的氧結合,可產生1.53×1024克的水,恰恰接近地球水的總量1.43×1024克。而且地球水中氫和的含量之比6700∶1,與太陽表面的氫之比也十分接近,這是地球水來自太陽風的最有力的證據。 不久前,美華人弗蘭克等人又提出一個假說:地球水來自太空冰球。這位科學家研究了1981?1986年以來人造衛星發回的數千張地球大氣紫外輻射圖象,發現在圓盤形的地球圖象上總有一些小黑斑。這些小黑斑都很短命,僅存在兩三分鐘。經多次分析和否認了其他一切可能後,他們認為這些小黑斑是由一些看不見的冰塊組成的小彗星,撞入地球外層大氣後破裂、融化成水蒸氣而造成的。估計每分鐘約有20顆平均直徑為10米的這種冰球墜入地球。每年可使地球增加10億噸水。地球形成46億年,總共可從這種冰球獲得460億億噸水,是現在地球水總量的3倍多。扣除蒸發的水分、礦物質和岩石,以及生物機體內含有的水分,仍富富有餘。所以,這一假說因無法自圓其說,也遭到了人們的懷疑。 地球之水究竟來自何方?還有待於人類繼續探索。 是誰送給地球的大氣? 我們的地球之所以生機勃勃,是因為它有其他行星所沒有的得天獨厚的三大寶:適量的Sunny,充足的水源和豐富的大氣。 地球大氣是從哪裡來的呢?天文學家常常用天體的起源來解釋地球大氣的起源。 根據太陽系起源的流行理論--康德?拉普拉斯學說認為:大約在50億年前,太陽系是一團體積龐大、溫度極高、中心密度大、外緣密度小的氣態塵埃雲。整個塵埃雲先是緩緩轉動,後來溫度漸漸冷卻,塵埃收縮,而使轉動加快,中心部分收縮成太陽,周圍物質收縮成九大行星及其衛星。最初收縮凝聚的地球團塊是很疏鬆的。氣體不光在地球表面,大部分被禁錮在疏鬆的地球團內。這時的地球像一塊吸足了水分的海綿團,蘊含著大量的氣體。後來,由於地心引力作用,疏鬆的地球收縮變小。氣體受到壓縮,被擠出來。大多氣體飛散到地球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層大氣。地球收縮到一定程度後,收縮速度減慢。強烈收縮時產生的熱量漸漸失散,地球逐漸冷卻,地殼開始凝固。地球凝固後,地球內部受反射性元素的作用不斷升溫,使地殼一些地方發生斷層、位置移動和火山爆發。地殼和岩石中的水和氣體也隨之釋放出來。這些被釋放出的氣體中,一部分像氫和氦類輕分子跑到了宇宙空間,而氧和氮等重分子大部分被地球吸力抓住,充實了地球大氣。 即使地球不斷失去氫和氧,但太陽風和地球本身的活動,如火山爆發等,又不斷地補充地球大氣失去的氣體。 所以,從古至今,地球大氣總是那麼豐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學習的文言文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