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過AA

    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2丈夫會應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論(唐·張謂)

    3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4欲取鳴琴彈,恨不知音賞(唐·孟浩然)

    5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已;腹心相結者,謂之知心 (明·馮夢龍)

    6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唐·賈島)

    7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8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9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1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1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4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再分享一個關於知己的故事

    納蘭與姜西溟:蕭寺憐君,別緒應蕭索

    點絳唇

    納蘭容若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蕭寺憐君,別緒應蕭索。

    西風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

    納蘭性德在給姜西溟贈詞《金縷曲· 慰西溟》中有“馬跡車塵忙未了,任西風,吹冷長安月。又蕭寺,花如雪”句,詞中提到了蕭寺,史料更記載:姜西溟到京參加“博學鴻詞”考試,在京時曾寓居蕭寺。而納蘭與其交遊甚密,自然可知這首詞為納蘭懷念姜西溟所作。

    提到姜西溟,納蘭與其交遊還有一段佳話:

    姜西溟是“江南三布衣”中的一位,與納蘭交遊時姜西溟是納蘭之父納蘭明珠政敵的門生,常與其父對立,他曾經在納蘭面前摔過杯子,臭罵納蘭家“沒有一個好人”。而納蘭卻不以為懷,認為姜西溟的牢騷不過是對於官場黑暗和齷齪的不滿,始終以誠相待。在姜西溟在京考試時,毅然不顧父親反對,將姜西溟接到自己家裡住,以解生活之憂。

    另有故事說姜,一向狂傲,口無遮攔,甚至幾犯欺君犯上的大罪,都被納蘭一一化解。而姜最終發現納蘭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並由衷為之感動。在感謝納蘭的信中,他寫道:軫念貧交,施及存歿。使藐然之孤,雖不能盡養與生前,尤得慰所生於地下。由此可見,他們兩個人,一個是真誠相待朋友,包容朋友,一個是直言不諱,快人快語。這樣的友誼,這樣的交情,在今天讀來,亦覺得讓人動容。

    這首寄詞中,納蘭以“小院新涼”起筆,言及天氣剛剛轉冷,後句有“晚來”自然說到那一天已至傍晚,天氣變涼了,秋涼便有些寒意了。詞的上片從自己的感官出發,寫懷友心緒:天色已晚,小院裡添了幾分寒意,便覺得此時衣裳有點單薄了。念及此,便想起那友人,為下片懷人之言埋下伏筆。此時我只能一人獨飲驅寒,自然也是對著自己的影子對飲長歌了。可誰又是主,誰又是客,來來往往還不是自己一個人?

    下片自然承接到懷念友人處,便提及蕭寺。自友人處起筆,想當初跟友人在蕭寺中惺惺相惜、對飲長談之景,對比此刻的形影相弔,忽覺黯然。恰巧是在蕭寺,雖史說:“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多造立寺廟,而冠之以姓,成為蕭寺”。雖其名出自姓氏,但也覺蕭索之意,遂有了下句“別緒應蕭索”。此處納蘭匠心獨運,把自己的感情轉移到隨後而至的秋涼之感上,又用蕭寺做引子,顯得巧妙有味。

    想想此處,應是這種風景:西風勁吹夕陽,隨著晚風,天氣轉寒,我懷念友人是否衣履單薄,不抵風寒呢?想到你處,自是槐花也承受不起這風寒,蕭蕭索索,落了一陣,你是否也執酒驅寒,跟我一般寂寞獨酌呢?

    總的來說,納蘭此作將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寫己,下片轉至友人,把筆觸瞄準了各種秋景,景語之處句句懷人,顯得尤為真摯感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不喜歡吃甜的總吃辣的會不會有問題?